单车

共享单车泡沫反思: 别让共享单车沦为一场失控的资本竞赛

“共享单车的大合并时期并不会到来。”2016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迅速席卷了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大城市。由于迎合了人们对短途出行的需求,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创业公司也被资本争相竞逐。据腾讯科技统计,迄今为止,共享单车领域的总融资额已达70亿元人民币;而资本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疯狂的造车竞赛与城市扩张——这不得不让人想到曾经同样激烈的专车大战:在大肆烧钱之后,专车领域骤

共享单车泡沫反思:三千万单车产能大跃进,供应链大幅涨价

无论对共享单车企业,还是自行车产业,未知的风险可能已经站在门口。得益于共享单车的高速发展,本处于“夕阳期”的自行车产业,正重新焕发出新春。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官网报道,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投放,总投放数量超200万辆。而根据公开数据统计, 2017年共享单车预计投放总量将极可能接近2000万辆;从产能来看,这个数字甚至会达到3000万。相比之下,以往在中

这些年倒下的共享单车们

半年前,共享单车也可以说是城市一道很特别的风景线了。无论是黄色的ofo,橙红色的摩拜,蓝色的小鸣,还是绿色的智享单车,颜色可谓五花八门。可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共享经济的风口可以让多少企业起飞,就可以让多少企业失败,目前共享单车行业正在逐渐完成洗牌。悟空单车最早退市悟空单车虽然是重庆市场最早出现的单车品牌之一,甚至早于摩拜和ofo,但是在ofo、摩拜进入重庆后,悟空单车的

共享单车泡沫反思:战火烧到三四线城市,摩拜 ofo 的真正对手是谁?

共享单车企业接下来需要明智地把握自己的扩张节奏。中国城市交通真的需要那么多共享单车吗?短短半年多时间,共享单车已经迅速覆盖各大一线城市,在资本支持下,随着新一轮产能和投放提速,更多三四线城市正成为摩拜ofo的进军目标。根据公开数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单车保有量分别为20万、36万辆、20万、32万辆。结合人口数量,这四座城市的渗透率分别为1.5%、0.9%、1.4%和

对共享的思考与讨论:所谓共享,其实是伪命题?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互联网生活节奏的加快,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春节期间,笔者和伙伴就共享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想和大家分享下对共享一些粗浅看法:2017年被视为共享经济元年,互联网时代下的一二线城市下的人们对于滴滴的共享司机,以及外卖行业的共享骑手习以为常,似乎一切都是那么地理所当然。共享的兴起,在于用户有使用的刚需,更在于保有成本远远大于使用成本从而让用户主动去有

2017年度盘点:三大原因揭露共享经济背后的“生死逻辑”

讨论死亡,远不如讨论为何死亡更有意义。讨论死亡,远不如讨论为何死亡更有意义。如果把共享经济比作一个人的话,2017年一定是他的本命年,而且在不停的犯太岁。年初,无数创业者看到了共享经济是风口,这使得共享领域迅速聚拢了一批项目,而这其中,让共享经济最荣光,也让他摔的最难看的,就是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的成绩单惨烈到不忍再提。死掉的终会被忘记,活着的也在想着如何再谋生路,譬如摩拜单

前车之鉴:享骑电单车虐我千百遍,我把享骑客服虐下线

本文作者将结合自己对享骑电单车的实际体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enjoy~共享电单车最早出现于2015年,当时共享单车也只是在萌芽起步阶段,两年多来,共享单车早已一飞上天,共享电单车却一直不温不火,寥寥几个玩家在各自的地盘上相安无事、默默赚着钱。不过,2018年一开年,共享电单车却突然热闹了起来,摩拜、滴滴这样的实力玩家开始入局,预计很快就会有更多独角兽、巨头们来“搅局”了。

逆向思维探索共享单车乱局之下的新商业模式

本文尝试用逆向思维来设计高值体验的共享单车服务,你怎么看?enjoy~共享单车格局初现共享单车企业在近两年的混战中,该倒的都倒光了,没倒的现在形势明朗了起来,通过烧钱补贴来扩张规模的玩法向来是阿里和腾讯专属的资本游戏。现在大概的格局是,ofo玩坏了自己在忙着找钱;摩拜由于对手的掉队开始玩起了业务扩展;滴滴跟ofo闹掰后自立门户;哈罗单车因站队阿里也跟着闹腾。共享单车走向平台

共享的开始,单车的宿命

2017年12月,共享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取自《必然》一书对共享的描述: 未来30年中最大财富和最有意思的文化创新都会出现在共享领域。到2050年,最大、发展最迅速、盈利最多的企业将是掌握了当下还不可见、尚不时尚未被重视的共享要素的企业。共享之下有合作、协作、集体主义为之工作,协助共享机制构建适合自己生长的生态圈。而共享+工具|内容|信息等在“互联网

写给新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产品感

产品经理除了要能够熟练使用工具、规范产品流程,更重要的是要有产品感觉,即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并能在大脑中形成产品流程和框架的能力,来看看小白该如何培养自己的产品感觉吧。我们常常说学习活动总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看学习视频,阅读专业类书籍能帮我们培养专业技能,让我们能应付日常的执行性工作,但这些终究只是工具,对于一名产品经理的成长而言,思维才是关键。因为无论工具使用的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