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趣事,聊透需求分析的套路
需求分析是产品经理平常最基础且重要的工作,日常沟通、工作职责都会需要。
日常沟通运用需求分析是为了高效获取协作同事的沟通意图,比如对接业务、技术、设计等,如何很快明确他们的需求,为上下游协作交付高质量的产物;
工作职责方面,则主要是服务于自己的产品,可以准确发掘业务需求,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在工作中,需求分析的正确且合理,是影响产品设计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更需要为市场验证负责。
那么需求分析到底应该如何做呢?
关于此类分析方法,在网上或者自己工作中都可以总结出来自己的方法论,在此就不赘述。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需求分析思路应该是简单且有效的。
一个完整的需求分析过程应该包括:明确对方诉求-挖掘真实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分析验证。
刚好,前段时间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比较有趣的小事情,通过这件事情,也基本可以反映我们平常作为“乙方”角色,如何更好地发现和满足“甲方”的需求,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高效。
接下来就通过这件小案例展开,聊聊需求到底该如何分析?
前段时间我媳妇问我,公司食堂有没有鲫鱼汤,有的话帮忙带一份回去。因为我平时不爱喝,所以也没怎么关注。后来想着女同事应该喜欢喝,于是就分别问了3个女同事(此处且简称Y同学、G同学、L同学)。
问完后,得到了3个回答:Y同学说没有,G同学说不清楚,L同学则直接问我:“是不是想做下奶汤?”
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L同学的回答有些懵懂。
不着急,这里先简单说下我的问题背景:
跟我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去年年底我升级为宝爸,目前我媳妇也还处于哺乳期,哺乳期期间需要母乳喂养,所以为了高产(母乳够用但想要更多),想着我可以在下班回家的时候帮她带一份鲫鱼汤。了解常识的应该都知道,宝妈在哺乳期多喝一些汤水有助于增加母乳分泌量。
当时看到L同学的问题后,我着实有些小惊讶。虽然知道L同学一贯思维敏捷,不过确实是出乎我的意料,L同学在确认我的问题时,反问很精准,回答很接近。
于是,针对我的问题,L同学接着又说:不一定是鲫鱼汤,其他汤也可以,或者多喝水。
这么几个回合下来,我的需求就被解决了。最开始的诉求是想要一份鲫鱼汤,目的是可以增加母乳量分泌,由于公司食堂没有,于是就给出了替代方案,其他汤也可以,或者如果不方便,多喝水也行。
简简单单的沟通,却也是一次需求被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看似简单,却也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换个场景,如果我作为一个业务方,跟产研线提出了我的问题,谁更容易抓住我的需求和痛点,谁就能真正理解业务诉求,并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
很多产品经理在做业务系统时,会经常遇到业务方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顺便直接给出解决方案,此时,会很主观的认为只要产品按照方案设计就可以解决他的业务问题。
当然,很多时候这这样也是可行的。但是,作为产品人,还是需要再深挖一下业务背后的真实诉求,要理解业务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哪种方案更适合现在的系统架构。
以问题为出发点,我的解决方案就被局限成一份鲫鱼汤,但从真实目的思考,却有了很多种解决方案。
正如上面提到的,L同学正好运用了这种思维方式,很高效的解决了我的问题。当然,至于喝什么管用,就需要自己去实际尝试和验证了。
话说回来,那为什么Y同学、G同学却只是单纯的回答我有或者没有呢?是不是说明这两位同学并没有好的思维方式呢?
那么接下来就聊聊,想要进行正确的需求分析,需要满足的一个前提。
之所以L同学可以很清楚我真实的想法,是因为想要做好需求分析,除了上述的思维方式之外,还需要满足一个前提:同理心。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也就很难理解对方真正的意图。
再介绍下这三位同学的背景:Y同学和G同学未婚未孕,L同学已婚已孕。说到这里,很多有相关经历的女生应该快要明白了。
因为L同学相对了解我,知道我媳妇在哺乳期,正好自己也经历过,所以会有意识想到我可能需要什么;而另外两个同学因为还未有相关经历,所以只会单纯的以为是我自己想喝。
这就是上述的一个前提,想要准确地洞察和分析业务诉求,就需要个人有很强的同理心,能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这样才能输出匹配业务方真实需求的解决方案,提高需求分析的价值。
现实工作中,很多人都知道要有同理心,但真正做到是需要成本的,同时,拥有真正的同理心又很难,需要我们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没有理论上那么简单。
关于同理心,很多人可能会混淆,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而非自己的角度,和把自己当成对方是不一样的,后者难免会夹杂自己的主观观点。
真正的同理心意味着需要感同身受,需要去变成对方,然后置身于情境中,才能体会到对方的所思所想。然而,我们却往往无法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更多是凭借自的见识、认知和理解,去匹配对方的实际感受和想法。
总的来说,再难的事情,如果运用正确的方法,都会有办法逐步达到。不管是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的运用,需求分析的方法通俗来说就是需要同理心+经验+方法:
- 经历过且了解对方;
- 挖掘需求真实目的;
- 引导给出解决方案;
- 实际运用情境验证;
基于这个需求分析的思路,熟练运用并在实际运用中总结方法,相信很快就能延伸出自己的需求分析方法论。不论是产品业务分析还是同事之间的协作沟通,都能表现为十足的高效能人士。
#作者#
王曙,微信公众号:产品科代表。通俗产品人,分享独树一帜的产品思维、职业经验。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