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潜意识以及情绪的一些心得

昨天观看了《头脑总动员》这部电影,电影用生动的动画演绎了大脑中情绪对于人行为的影响,行为是我们与这个现实实际发生联系的唯一桥梁,所以情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头脑总动员》中,潜意识被描述成了一个黑暗、巨大的仓库。人一些害怕和不好的东西,都被关在里面,为什么潜意识是这个样子呢?

弗洛伊德和他的不少学生,都把潜意识领域视为“危险地带”,认为人性中所有原始的、反道德、反社会的成分,乃至我们体内蕴藏的邪恶成分,莫不藏身于潜意识中。他们还认为,凡是意识所排斥的部分,必然是不可接受的邪恶之物。基于同样的道理,他们认为,心理疾病就潜伏在潜意识里,如同深埋在心灵深处的恶魔。

但是依照黑格尔的哲学:“存在既是合理”以及中国的阴阳哲学提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面,就像意识的对立面就是潜意识一样。所有有好必然有坏,因为好和坏也是相对的。这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

并且我认识到的这种很多人在讨论有用和无用,好与坏时会提出一些诡辩,这种诡辩是基于对应用场景的转换来达到目的。但就同一应用场景,我认为把潜意识的定义如此的负面是严重忽略了潜意识为我们带来的好处。还好纠正这种错误观念的责任后来落到了心理学大拿荣格肩上,荣格创造出“潜意识的智慧”这一名词。

潜意识的智慧就目前的一些结论看,主要表现在灵感闪现等方面。就我的学习方法而言,我第一步是理清概念和方法论,第二步就是找他们之间的关系。前面之所以弗洛伊德和他的不少学生会认为潜意识为危险地带,其原因也是人性中所有原始的、反道德、反社会的成分,乃至我们体内蕴藏的邪恶成分都是被意识摒弃和排斥。人类有潜在的性欲和愤怒等原始成分,是自然而然的事,它本身不构成问题。人类的意识却不愿面对这种情形,不愿承受处理消极情感而带来的痛苦,因此宁可视而不见,甚至加以摒弃和排斥,由此才导致了对潜意识的偏见。

之前的学习让我知道整个世界的自然规律就是熵增大的一个过程,如果想要逆行这样的自然规律,就必须建立起一个耗散系统。

耗散系统是一种开放的系统,为了使自己从无序达到有序,它必须从外界吸收“负熵流”也就是通过消耗散去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等其中的一种来维持自己的有序态。

耗散系统自组织现象从无序到有序转变,关键在系统内部,在于各子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协同现象。协同系统是指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能以自组织方式形成宏观的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开放系统。

协同系统中的无序到有序只要依靠序参量来控制,序参量就是为数不多的参量(波长,频率)就完全确定了系统的宏观行为并表征系统的有序化程度。这个序参量一经确认,就控制着整个系统的运动状态,直到这个参量被消亡或取代为止。这一结论称为支配原理,它是协同学的基本原理。

协同原理有两方面的含义:1,序参量同系统其它参量间的关系。2,序参量间的关系。在外部因素作用下,从与其他参量的平等竞争中,取得了支配其他参量的地位。序参量与参量互因对方而存在。一般而言,系统序参量不止一个,系统的宏观结构和功能由各序参量协同控制,序参量之间关系相当复杂,或竞争或合作或共存。越是高级复杂的系统其序参量数量也越多。

协同原理解释了耗散系统中的有序是通过序参量来控制,各种参量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一个的自组织循环。

首先一个大系统从微观上看就是一些小系统来组成的,这些小系统就像一个一个的小循环,小系统如果才能变成一个系统呢?就是要将他们联系起来,这个联系起来的过程就是超循环理论,小的基层的循环组成了更高层次的循环,即超循环,超循环是较高等级的循环,指的是由循环组成的循环。

超循环系统即经循环联系把自催化或自复制单元连接起来的系统。在此系统中,每一个复制单元既能指导自己的复制,又能对下一个中间物的产生提供催化帮助。这就是系统越变越大的秘密,组织规模化的秘密。

自组织系统还有一个就是突变论。突变论的研究内容简单地说,是研究从一种稳定组态跃迁到另一种稳定组态的现象和规律。突变论认为,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如果质变中经历的中间过渡态是稳定的,那么它就是一个渐变过程。质态的转化,既可通过飞跃来实现,也可通过渐变来实现,关键在于控制条件。

突变论中的概念一个是临界点,一个是达到临界点所需要的时间。

意识、潜意识等像一个小系统。依照我对系统的理解,一个系统最少也要有三个要素在里面。大脑里面想要组成一个关于意识的自组织的小系统,就必须包含一个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第三者,那就是情绪。这三者形成一个回路,反复操纵着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意识的好处是可以让人理性的去做事,这个社会更喜欢条理清晰,思维明确并且有逻辑的人。而潜意识更关心人自己本身的欲望,意识排斥的东西。在《头脑总动员》中,忧伤被视为 不好的,需要排斥的。辛亏忧忧是大脑总部的人,不然估计也会被扔进黑暗的深渊。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嫌弃忧忧,核心记忆力储存的都是开心的事情。一直都是排斥忧忧,可是后面发生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忧伤的事情的时候,就是忧忧该上场的时候。不让忧忧上场的结果就是丧失感情,电影主人公在公交车上渐渐变的孤独冷漠,表情也渐渐的变少了。

一个没有情感的人,也就沦为了行尸走肉。忧伤作为一种情感,它的用处在哪里呢?电影里有这样一幕,乐乐突然看见了一段记忆,是电影主人公在冰球上失利,独立坐在树上忧伤的场景。忧伤当中的主人公很快的得到了父母的安慰和队友的鼓励。这种收获爱的过程让主人公又乐观欢快了起来。

忧伤情绪诞生的因素是无数多的,但是这种情绪也同样是必然的。现实与期望的巨大落差甚至搬到新家的种种环境的不适,都是情绪低落的来源,从动画中也可以看出来对同样的一件事情来说,既可以解读为负面情绪也可以解释为正面情绪。这样的结果给乐乐的幻觉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变成快乐的。

然而这不是现实,妄图用一个方式解决所有是事情就陷入了查理所说的铁锤人的倾向。同时离家出走回到原来的家,做出这种行为的根本也是查理所说的避免不不一致的行为倾向。这种变化最初是由意识感受到的,意识感受到新环境的不同所带来的各种困难。这个时候再想用寻找快乐点的方式无疑加重了难过的情绪。

这个当中,主人经受了许多的痛苦。性格也开始变的忧郁,这都是因为她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发生了冲突,因此需要作出及时的调整。这是潜意识对意识的一种提醒,但是很多人会像乐乐一样去拒绝,下意识的把责任归咎为外界一家人的冷漠、朋友的虚伪、上司的压榨、社会的病态,甚至归咎为自身命运不济。

只有少数人正视自身症状,他们清楚的意识到,之所以出现异常是内心深处出现问题所致。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关键就在于接受。主人公接受了自己的难过,接受了环境带来的不适合。接受了自己的忧郁并对自己行为感到抱歉,主人公通过哭的形式将情绪释放了出来。

当潜意识发现你的意识跟现实差别很大的时候,或者察觉到我们一些不好的变化,注意到我们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差。它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提醒我们情况变的不妙。频繁的噩梦、过度的焦虑、极度的诅丧、类似的症状在我们身上不断出现。

虽然意识可能于现实脱节,但无所不知的潜意识总能看清真相,并以上述症状的产生来提醒我们作出及时的改变。

而改变的前提就是先接受,不是接收而是接受。这是大脑中意识、情绪和潜意识冲突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变的更加强大的力量源泉。

在《少有人走的路》里面,说到治疗心理疾病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病人是否有“成长意愿”。其中提到了两个问题:为什么有点人对于一流的、富有爱心的治疗没有反应,有的人即使不借助心理治疗,就能跨越缺少关爱的童年造成的创痛,成为充满爱心的人呢?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我们具备爱的能力和成长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潜意识的体会,既潜意识给予我们的爱的滋养。

潜意识的召唤,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行使更大的权利。这种只要深入思考才能继续前进,持续增加心灵的力量,花非常多的时间才能是自己更有力量。很多人被这样的付出给吓跑了,抗拒了潜意识的召唤。

潜意识的通过情绪向意识表达,如何通过意识处理这些表达,决定了自己的人生。

作者 喝杯好茶

关键字:产品经理, 潜意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