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需求阶段,产品经理需要注意这5个问题
产品经理的工作当中,“找需求”应当是占比非常大并且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需求阶段是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孕育期,需求能否准确命中,决定着一个功能乃至一个产品的生死。但往往产品经理在这个环节极其容易走进一些怪圈,正所谓“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产品经理只有把这些阻碍一个个地打趴下,才能走到最后的终点。
这篇文章把我自己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在需求阶段走过的一些坑,做一些自省和总结,既是自己在一个工作阶段的整理沉淀,也是未来做需求过程中的自检清单,防止再有同样的错误反复出现。这些误区,有些很幸运的在调研或评审阶段就暴露出来,没有造成损失;有一些则是上线之后才意识到问题,交了伤害用户体验的学费。
误区一:自己代表用户
前段时间有一个问题讨论得特别火,“产品经理要不要变成自己产品的用户?”有正方认为产品经理只有是产品的核心用户,才能更好地找到目标用户的痛点;反方则认为,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冷峻理智地站在上帝视角,才是把产品做好的重要法门。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往深层次思考其实是产品经理的同理心。产品经理既需要客观全面的看待整个产品,也需要瞬间把自己切换到用户视角来提升体验和发现漏洞,对用户有同理心,能够站在用户的视角看待需求。产品经理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反复跳转的角色,小白用户、资深用户、产品上帝、老板视角,等等等等,这些角色可能每天都要转变几十次。
用户视角看产品,是发现产品问题的一个妙招,但过于依赖这个办法,就会走火入魔。很多产品经理恰好是自己产品的受众,这是一件非常幸运和幸福的事情,但这种情况下,就要格外注意,你要做的功能,是你自己的需求,还是用户的需求?在产品经理自认为自己是目标用户后,往往会陷入“我自己就是用户,我能代表目标用户群体”这个死胡同当中。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一场赌博,意外命中了群体需求,那就赚了;如果没赌中,可能就是一个鸡肋的功能,在后期做减法的时候痛不欲生。
这个误区归根结底还是需求调研不充分的问题,依赖主管臆断,陷入经验主义,导致需求偏向。
误区二:确定了产品强行找用户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很低级的问题,但就是这样一个低级的问题,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理想主义的产品经理会以为,一个需求一定要来源于用户痛点,但现实是,每天都有无数的产品或功能,是因为老板拍脑袋、公司要求强行创新、KPI压力负重、业务战略需要、圆之前融资画得大饼,而匆匆上马的。
我之前做过一个产品,是因为老板觉得小众音乐在未来很有市场,应该做一个产品提前占位,就立项了一个创新项目。先定了小众音乐这条赛道,才开始想满足什么需求,甚至才开始为了这个已经定好了方向的项目招聘产品经理。但现实情况是,产品的痛点和需求并非源自实际的用户群体,只能根据竞品先做了一些功能,然后开始想,哪些用户可能喜欢这些功能,这样倒推回来,确实能够找到一个差不多的目标用户群体写在MRD、PRD里,但事实呢,这些“先有了功能后定下来的目标群体”本身没有任何的动力使用产品。结局自然是可预料的,公司砸钱砸出来几万用户,补贴一停用户就流失,产品就这么不了了之,后来业务调整裁撤了。
需求还是一定要来源于用户的,即使是来自老板的要求,也得在公司战略和用户痛点当中尽力周旋,先有需求后有产品,这个顺序不能乱。
误区三:只抓住表象,不能深层次思考需求背后的动机
在拿到一个需求时,我们要思考,这个需求深层次的动机是什么。我刚做产品的时候,经常会被用户提得反馈牵着走,用户经常会说,“这个功能有问题,应该这样做那样做”,我一听还觉得挺有道理,就被带跑了。但其实不应该这样,用户或者老板在提出一个需求的时候,我们要深层次地想一想,他们为什么提出这个需求,是有更多的期待没有被满足,还是这个功能的流程逻辑有漏洞。
用户的需求反馈往往带着主观的影响,一些有想法的用户在提反馈的时候,也会带上一个设想的解决方案,毕竟“:亨哼,95后互联网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亨哼阵地(ID:hengpaper)95后互联网原生代的思考自留地,纵观TMT风云,解构产品思维
本文作者 @亨哼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