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致曾经关注的公众号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地不喜欢看电视剧了,再后来也不喜欢看新闻了。

现在的我,比较喜欢关注公众号,有时候随手就关注一下,不知道不觉就到了60多个(快看看你有几个),其中包括一些是行业的名人,也有一些是不知名的草根,还有是一些身边的朋友。渐渐地发现,自己变忙了,好像有些公众号根本没看过?那为啥要关注它呢?到底是我关注了它们,还是它们关注了我?

关注了这么多公众号,也许你觉得自己可以获得更多资讯,走在风口浪尖,什么东西都不会错过。可是如果一个人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放置在密切关注外界变化上,他到底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踏踏实实静下心来提升自己。有一天,我听说朋友甚至有上百个公众号,仔细想想每天在家里看公众号都来不及,哪里有心思好好上班,去做好手头的工作呢?

图片来自网络

渐渐地发现,有些公众号太过分了每天更新(删除),还有些文章居然在不同日子里被多个公众号转载(作者自然喜欢多方授权发表)。每天更新的公众号一般都是商业目的的营销号,而我只喜欢那种原创的个人公众号:一天可能更新2-3篇,也许一个星期也不更新1篇,你永远不是知道它下一次什么时候更新,可能是明天,也许是下个星期,或许是下辈子呢?因为我觉得作者更新文章需要灵感,也需要花时间去做知识储备,这是需要根据作者的生活情况而定的,而不是随手每天发1篇来敷衍读者。

上证50指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符合的就留下,不符合就剔除。我的目标是:让公众号保持在30个左右,每个行业2-3个(有对比)。然后过30天,我要来重新回顾一下公众号:30天都没阅读过的(删除),肯定是内容不吸引人没有干货,虚位以待给下一个。还有30天都没有更新文章的公众号,我觉得作者肯定去旅游了,不理我了,我也要不理他(删除)。对不起,我可不是脑残的粉丝,是对自我有阅读要求的,不是什么文章都看的,有自己的一套选择和判断作为标准的。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再反过来想想,关注了这些公众号,真的给你带来作用了么?还是仅仅是打发了你无聊的时间?白岩松说过:今人虽有百度、谷歌,获取资讯与知识极容易,但有识无智,只有知识却少有智慧。古人获取知识不易,但多智少识。(最近我在读白岩松的《白说》免不了受它影响)

公众号传播的内容,你自己亲身实践过么?经过自己大脑思考过么?所以这些知识和经验无论多么深刻那都是别人的,一键收藏不等于你拥有了它。互联网的时代,让我们以为资讯就是知识,阅读就是学习,评论就是思考,一键收藏就是掌握,还可以以后再翻出来看看,那以后又是何年?所以这些热闹,都是它们公众号的,而我什么都没有。

我一直坚持认为:书读了没写读后感=白读,读后感写了没实践=白写。只有阅读瞬间引发的思考是你自己的,如果你不把它记录下来,当时灵感就会溜走,你也不记得自己读过什么了。那记录下来的东西,不做整理归纳去实践,如何去判断真假?如何去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一篇文章能写出来的东西是有限的(包括我这篇),也是随感而发,而一本书才是将所有内容,系统地整理归纳,分了章节。

现在的我,回到家放下手机,倚在床头读读书,是我在家最惬意、最有效的放松方式。如果你有阅读的习惯,那读书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一天你不读书了反而觉得无所适从,莫名烦躁。冬天要来了,还可以烧上一壶水,泡上一杯茶,一边泡着脚一边看着书,为作者的观点引起共鸣而洋洋自得,也接纳各种不同的声音。一直读到自认为今天有点收获了,然后安心地写个读书笔记和感悟,才屁颠颠地去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样自己骗自己,又好玩,又睡得香,不信你可以试试。

作者简介

文/隐逸流光

关键字:公众, 产品运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