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医院的几个基础知识

最近几年各类智慧工程大家都听了太多了。 前几天听一个朋友讲了一下智慧医院这个市场突然发现,在各类智慧产品的掩盖下,让很多人忽视了或者说是避开了医院这个智慧行业。

今天就来和大家谈一谈智慧医院。 为何建设智慧医院呢?

主要还是由于国内公共医疗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低等问题困扰着大众民生。 尤其以“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为代表的医疗问题为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

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等问题都是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全等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智慧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使患者用较短的等疗时间、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 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真正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

一、什么是智慧产业?

智慧产业主要表现在智慧上,而人的智慧主要表现为创意,所以智慧产业也叫创意产业。 智慧产业或创意产业表现为人的创意对资源整合与资源再生起主导作用,也表现为通过创意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整合作用。

智慧产业或创意产业是知识产业的完成,本质上仍然属于知识产业,是继信息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 这里是我对智慧产业的一个浅显的看法。

而智慧医院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迫切的探索着革新与进步。 自“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健康概念后,人们对诊疗保健的需求也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被动、应对性的就医诊疗,逐渐转向主动、常态性的预防保健。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医疗卫生资源却仅占世界的 2%,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医疗服务水平悬殊等问题都在推动着众多医疗机构走向智能化、信息化,同时也促使了国内的智慧医院的发展与进步。

同时智慧医院的出现也与技术的发展脱不开关系,而智慧医院是5G技术在物联网的应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景,以“感、知、行”为核心的智能远程疾病预防与护理平台,需要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区块链等多种技术。

二、什么是智慧医院?

在这里我看了卫健委对智慧医院划分了三个大的领域在这里就给大家简单的说下:

第一个领域,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

在这个领域的核心是以一个电子病例为统筹,建立完备的病例信息数据库,让医务人员可以更方便地对病例进行管理和医院之间的交流。

第二个领域,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

这个主要是为了方便患者,现在我们看到和用到的如:网上预约和挂号就是这个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后续还会衍生出一些例如停车信息的推送、提示,这些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让患者感受更加方便和快捷。

第三个领域,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

在医院方面有物品的损耗、药物试剂的管理、财务的管理等这一系列衍生出来的管理问题都是这一大领域的问题所以这一大领域就是用于医院的精细化的信息化管理。

由此可以看出在智慧医院这一领域是具有较大市场的。

总结来看智慧医院就是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在国家政策、技术的共同驱动下,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个人智慧医疗体系正在形成,开始形成跨空间、跨部门的医疗数据融合应用雏形。

三、智慧医院行业与政策分析

1. 智慧医院行业分析

首先是对这个行业的一个预测数据: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规模持续上升,从2016年的437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88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6.52%。预计到2020年我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规模将达到1049亿元,到2021年将达到1259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智慧医院这一方向还是可以行的通的。但只看数据不看政策也是走不长远的。

2. 智慧医院行业政策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由数据可以看出国家对智慧医院这一方向提供了大力支持。

在2019年,相关部门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改造提升远程医疗网络。

指导地方有序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确保医疗和数据安全,及时总结评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尽快形成规范健全的制度。

深入推进基层中医馆信息平台建设。由此可以看出近几年国家智慧医疗快速发展也不是没有道理。

还有就是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自 2014 年开始,中央及地方政府就围绕智慧医疗、医药行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为智慧医疗的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

根据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 智慧医疗 行业市场开发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在政策的助力下,国内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 108.5 亿元,2015 年至 2020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9.6%,未来这一市场规模将超 500 亿元。

四、市场分析

对于智慧医疗这一医疗发展方向国家是投入了大量精力的,同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需求的增长也就造成了行业的迅速发展,在这里就直接上数据了。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聊完行业发展来点你们喜欢的,我们再聊一下业务情况: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根据数据,到2018年上半年中国智慧医疗业务收入达到2.23亿元,下半年达到3.4亿元,快速增长。

到2019年上半年中国智慧医疗业务达到3.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46%。各位心动了吗?

既然是智慧医院后面肯定是少不了互联网企业的入局的,在智慧医疗广阔前景的吸引下,以 BAT 为首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对医疗行业展开布局,其中阿里巴巴创立了阿里健康和“医疗云”服务。

腾讯、丁香园、众安保险三方合作打造的互联网医疗生态链已现雏形,诸多大型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医疗资源,布局智慧医疗产业链。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医疗市场专题研究及未来市场容量评估报告》中数据统计,截止 2016 年,我国智慧医疗投资规模将近 500 亿元,预计到 2020 年,投资规模将扩大到 1000 亿元。

五、需求分析

智慧医疗行业最大的需求来自于硬件设备和服务费用等的投入。这两者分别占总需求的40%和47%。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由此可以看出医疗电子元件厂商成长空间大。

随着医疗设备在人们日常保健中应用比例的提高,医疗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智能性等人性化需求成为未来产品设计的关注重点。

因此,智能装置传感器等医疗健康配件,成为近年来硬件商、开发商积极抢进的市场。

目前,国内医疗资源整体仍属于短缺状态,医疗设备需求量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医疗配件市场,医疗电子元件厂商的持续成长空间还很大。

六、前景分析

先上图: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与支持,我国智慧医疗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且医疗资源市场化逐渐,到县城和乡村已不是问题。

在科学技术方面,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认知技术和精准医疗可以使临床医生的许多非临床事务自动化,能够极大的提升医疗效率,使得行医过程更加的快捷与高效。

同时由于智慧医疗是依托于技术进步而衍生出来的那它的未来规划在大数据、移动设备的普及,资本和政策的双重支持下,智慧医疗建设的发展主要呈现在以下方面:

人工智能 + 大数据,助力医疗发展。同时未来大数据分析,如何在疾病监控、辅助决策、健康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智慧医疗关注的重点。

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认为,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分析方面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未来的几年内,机器将有望实现读片并分析病变组织样本的技术,人工智能取代传统医生问诊将成为可能。

任何产业不知有优势也会出现问题就目前,虽然我国智慧医疗建设发展,总体上呈现稳健上升的态势,但是医疗行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难以得到充分的展现。

如何通过机器、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的优势来帮助医生解决难题,成为当下智慧医疗的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另一方面,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支撑,却对医疗数据的来源、计算、共享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个可扩展的大数据平台,容纳各类疾病特征、病例、指标数据,如何构建这一数据平台,也成为智慧医疗建设发展的难点之一。

存储数据就会遇到数据泄露的问题,所以数据安全也成为制约智慧医院建设的难题,物联网设备可能对患者的信息安全和隐私构成泄露隐患,导致患者抵制智慧医院的信息医疗技术的情况。

七、总结

通过各类数据和分析可以看出智慧医院整体是处在探索阶段,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对医疗需求也就更大,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医疗服务一直是需求大于医疗承受力的。

但随着智慧医院出现后让医院对于患者的接待能力打破了传统医疗的限制,有利于健全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与完善。

但就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市场需求的驱动,还是科技进步和融合的必然结果,智慧医疗还是需要我们以人为重心,以数据为驱动,在提高医疗效用的同时,找准医疗痛点,才能使医疗服务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可是也不可否认在未来几年将是中国智慧医疗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在新医改方案的指导下,各地方政府将会加大当地智慧医疗建设方面的投入,将会有更多的医疗机构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而一些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医疗机构也将致力于建设更为先进的医院管理系统,提升自身竞争力,给广大居民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所以中国的智慧医疗建设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投资市场。

 

本文作者@乐无忧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