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话式 UI

这是一篇迟到的文章,因为在 16 年初,对话式 UI(Conversation UI,下文简称 CUI)就被大家热烈讨论。有人觉得它是未来趋势,有人觉得只是昙花一现,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美籍微信产品经理 Dan Grover 的那篇 Bots won't replace apps. Better apps will replace apps.

CUI 到底是什么?很好理解,我们日常跟人聊天的微信、短信界面就是。由一条条消息组成,按时间先后展示出来,就可以看作 CUI。

形式追随功能

抛开 IM 软件不说,市面上有一些以 CUI 为特色的产品。

有互动性的故事类游戏 LifeLine(生命线)在 15 年秋天火了起来。游戏里,你跟一个远在太空的陌生人取得了联系,但你们只能在一台通讯设备进行文字交流,你听他说话、帮他进行决策,引导故事走向不同的结局。虽然 Lifeline 没有画面只有文字,但你依然感受到了强烈的、沉浸的氛围,就像真的有个人在和你用通讯设备在对话。

有媒体大胆推出了采用 CUI 的新闻 app Quartz,让你用聊天的方式看新闻。Quartz 没有我们习以为常的信息流,只有对话,像是一个编辑在跟你播报一条条的新闻摘要。你有两个选项,一是表示感兴趣,愿闻其详;二是跳过,继续念下一则新闻。

此外,还有小说平台 HOOKED迷说,用 CUI 演出剧本;助理服务来也,和助理的聊天界面就是主界面,可以帮你叫车、订票、点外卖;腾讯出品的翻译君,用文字、语音的聊天界面来完成翻译。等等等等。

无一例外,它们不是新模式的产品,背后的内容、功能或者服务,都是已有的。新闻 app 比比皆是,小说剧本到处都有,生活类服务的聚合产品也不是独创。不一样的是,它们把内容、功能和服务用 CUI 这种形式来呈现。

CUI 的优缺点

可能有人会对 _Quartz _这样的产品有疑问:

为什么好端端一个新闻 app 要变得这么低效,点一次才出一篇新闻,想看详情还不能直接操作。

每种形式都有好有坏,CUI 也不例外,而 CUI 的好处是明显的:

• 聊天界面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界面,绝大部分用户都没有学习成本;
• 信息密度低,没有复杂的内容;
• 按时间排序,回溯的时候更方便。

这些优点,有的便可以让一些产品利用起来。

「来也」可以帮我们叫车、订票、点外卖等等,集合了各种生活类的服务。如果它的 app 是一个普通的结构化的界面——每项服务对应一个版块、每个版块又展示出各种功能和选项,虽然效率高,用户可能会对它感到陌生、抱怨复杂。

但用户对私人助理、对聊天界面不怕陌生。用 CUI 承载服务,比如想叫杯咖啡,从表明目的、挑选口味到输入地址和联系方式,都可以在对话里完成,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另外「来也」也在 CUI 和结构化界面中寻找平衡,预设了很多常用选项。

而在 Quartz 的例子里,在如今大部分新闻类 app 出现信息过载的情况下,_Quartz _为你精选出内容,把新闻用简练有趣的摘要转述给你,信息密度低成了特色,并且有拟人、情感化的加分。

说到 CUI 的缺点,则是低信息密度导致的效率瓶颈。用户在经历了学习阶段后,本来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做更复杂的事情,这时很可能就被 CUI 限制住了。正如唐·诺曼在《设计心理学 2:如何管理复杂?》里提到,

通过强制性功能降低复杂性,只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复杂」。

人人喜欢好的「功能」,功能强大意味着服务更好;而所有人心里都清楚,没有复杂的科技,就不可能有服务更细致入微的「功能」。

这对产品设计来说很有挑战,要认真审视自己的产品是否适合用 CUI,以及如何最大化 CUI 的优点、弥补缺点。

作者 刘英滕

关键字:UI设计, 设计, 设计文章, 设计师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