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产品经理的成长利器
提到产品经理的必备技能,很多人会说需求分析、文档编写、沟通表达、产品设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诚然,这些确实是产品经理日常工作中需要经常运用的能力模型,但却不是拉开产品经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内核。真正可以促进产品经理由初级入门进阶到高级资深甚至是专家级的内在本质,其实是对结构化思维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既然结构化思维对于产品经理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是否会遇到以下一些困惑:
- 上级突然要你准备向老板汇报产品方案的PPT,你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开始准备;
- 众多业务部门提了很多零碎的需求,无法快速地从纷杂的需求中,定位并且剥离出关键需求,感到压力倍增;
- 日常忙于应对各种业务需求,无暇思考产品的发展方向,只是一味地进行需求执行,功能落地,个人成就价值感低;
- 需求推进过程中需要协调不同部门配合时,总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找到方法开展工作,有时效果却并不理想;
- 自己辛辛苦苦画了半天的原型,写了几页的文档,但最后在需求评审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很好地解决用户问题,没有得到业务部门或者研发团队的认可;
······
如果你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说明你比较欠缺结构化思维来处理事情或进行产品设计。自然在留给他人的职场形象以及产品专业度上都会大打折扣。
一、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指从整体思考到局部,是一种层级分明的思考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借用一些思维框架来辅助思考,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思考和处理,从而扩大思维的层次,更全面地思考。由此可见,所谓的结构化思维,就是运用特定逻辑进行思考,可以按照一定的框架或逻辑主线将思考的过程,用成体系的方式进行梳理和归纳。
结构化思维概念最初出现是在《金字塔原理》这本书,该书中提出人们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时候,可以将一切看似无规律的事物按照某种方式组织起来,某种方式其实就是指金字塔结构。金字塔顶层是作为主结论的主张,第二层是支撑主张的主要根据,一般有2-4个根据,每个根据下面可以继续扩展更细分的根据。
金字塔原理的4个基本规则:
- 自上而下:每一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况总结;
- 结论先行:每次思考都只有一个中心思想;
- 归类分组:同组的思想观点必须是属于同一逻辑范畴的;
- 逻辑递归:每组的思想观点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其实,将上面的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中,就很容易理解了。当需要给老板汇报产品方案时,我们需要明确汇报的主旨内容是什么,最好可以“结论先行”,让领导率先知道结论,明白我们的汇报意图是什么。然后再紧密围绕这个结论,提出达成这个结论需要哪几大块前置工作要准备。如果领导有兴趣,再分别陈述每一块工作具体需要协调的资源以及现状问题。这样就可以条理分明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给人靠谱的感觉,认为你在做事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分析评估以及方案制定,有理有据地陈述,尽可能达成最终的汇报目的。
二、为什么产品经理需要有结构化思维?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无论是文档编写、原型设计,还是沟通表达、方案规划,决定上述工作最终成果的关键点在于是否有很好的结构化思维作为支撑,否则最终的结果都会很不理想。以下具体来看结构化思维对产品工作带来的好处。
1. 有助于从本质剖析理解业务诉求及产品逻辑
结构化思维会让你从商业模式、产品逻辑以及底层业务逻辑角度,来理解需求源头以及产品形态,以及呈现在表层功能端的产品设计。比如看到提交订单页面上的优惠券功能,就需要从底层分析优惠券匹配的规则逻辑,涉及到哪些业务结算逻辑,会有哪些不同类型优惠券,组合优惠券的抵扣逻辑是什么等等。
2. 有助于准确评估产品价值,高效开展工作
产品经理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需求,如果事无巨细地不加区分地处理,则会搞得自己整日忙忙碌碌,却产出有限。面对各种需求,需要分析背后的逻辑,决策这个需求要不要做,优先级如何,如果你没有结构化思维,你很难去决策和保证你的判断是否正确。
3. 有助于聚焦关键,并逐步拆解产品工作
当接到一个具体需求或者用户反馈后,很多初级的产品经理很容易着眼于细节或者着急开始进行原型功能设计,却没有关注需求的核心本质或者业务框架。这样很容易迷失在细节中而最终偏离初定的目标,或者由于缺乏成体系规范化地层次设计,导致有些场景问题没有考虑,而最终不得不反复修改甚至返工。可以通过结构化思维的深入思考,先关注问题核心,梳理框架及层次逻辑后,再进行细节原型页面和功能逻辑的打磨。
4. 有助于提升沟通效率,打造专业形象
产品经理在工作过程中会和各个部门的同事沟通交流,而在沟通交流中最重要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让沟通更有效。在这个过程中,结构化思维就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明确阐明观点,具体列出支撑论点,分条陈述,可以清晰准确地将思想观点传达给其他同事,也可以给人以干练可靠的职场形象。那么后续在和研发或者相关方沟通合作时,对方也会给予更多的尊重,配合意愿也会更高。
三、怎样运用结构化思维处理产品问题?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在做产品设计前,需要经常问自己:
- 为什么做这个产品或功能?
- 具体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 我们的用户是谁?
- 是基于什么场景下需要使用这些功能?
- 目前是否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或者行业标准?
- 为什么是这样的设计或处理思路?
- 是否有更优或者其他替代方案?
- 如果要做这个产品或功能,怎么拆解功能点,这些功能和外部以及现有功能之间是否有交互影响?
- 达成这个产品/功能目标,需要动用多少资源成本?
- 如何运用最小成本,来验证自己的产品设计思路是否可行?
- 如何产品/功能上线后,如何运营达到较好的预期结果?
- ······
其实上述这些思考的过程,就是在进行相应的结构化思维(5W2H)的过程。
What(明确目标)
首先明确你的产品目标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是要从0到1搭建全新的产品,那么就更需要问自己,这个产品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产品定位是什么?先清晰了解目标后再动手解决问题,产品战略拉得越长,越要经常回头看目标,如果路的方向走错了,做多少努力都是无用功。
Why(以终为始)
在明确需求或者产品是什么之后,我们需要反问自己:用户为什么需要它?是不是非它不可?有什么核心卖点和价值?为什么现在需要它?为什么是这个方案,有没有更优的实现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发问,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加充分评估需求/产品价值,不盲从业务部门,不简单作为业务需求的搬运工,做一只有思想有深度的产品汪。
Who(识别用户)
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需要明确最终面向的用户是谁?用户群体有多大?涉及到哪些不同身份角色?每个身份角色会涉及使用的场景是什么?不同身份角色的用户对于产品的诉求是否有差异?不同用户之间涉及到哪些相互配合和交互的地方?
When(瞄准时机)
我们可以看到市面上成功的爆款产品,推出的时机往往也很重要。它们会紧紧抓住市场发展的特定时期,率先推出后快速占领市场份额。而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推出全新爆款产品的机会比较少,更多的是处理日常的业务需求。经常需要评估需求优先级,是否是一个迫切的需求,预期的上线时间,需求功能被高频使用的时间或周期是什么?······
Where(深入场景)
基于用户视角以及习惯,建立场景化思维,通过场景唤醒用户的兴趣,相比于自嗨式的产品设计,更容易获得成功。例如用户说想要一杯果汁,那么真实的需求是什么?用户口渴了。那么是不是一定要果汁?白开水、茶或者咖啡是否也可以?如果用户一定要喝果汁,什么果汁呢?如果明确是橙汁,是鲜榨还是瓶装饮料?是直接喝还是带走?是否还需要其他搭配果汁的甜点?······可以看到通过不断深入地反问探索,我们可以将用户使用场景逐渐明确系化,从而才可以更贴合实际的用户需要。
How(制定方案)
在明确了上面的各个要素内容后,就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知道怎么实现最终的效果?现状和问题是什么?怎么以最优的方式实现?涉及到哪些关键步骤和需要协调的资源?怎样提升工作效率?具体的工作计划是什么?替代方案是什么?后续的运营策略是什么?
How Much(关注价值)
产品经理不能只聚焦在需求功能的落地实现上。优秀的产品经理,可以站在更高和更广的层面开思考问题。比如实现产品的成本是多少?要做到什么程度?需要投放的范围有多广?最终产品功能的质量水平如何?业务指标、产品指标、性能指标完成情况如何?
当然,日常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又很多,SWOT、PEST、SMART、矩阵式分析方法等等,本文只是以5W2H方法举例,在做产品设计时的一点思考的方式和路径。在做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的方法模型进行分析。重点是在训练结构化思考的过程,经过长期的练习和沉淀,这种思维方式就会变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和软技能,对于产品能力的提升都是大有帮助的。
四、如何在工作中培养结构化思维?
- 善用成熟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工具,可以帮助你在毫无头绪的时候,以更加容易的方式寻找到结构主体,并将其不断拆解。
- 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力,并且将知识内化为能力。通过在看书、看文章以及学习新知识后,将学到的内容代入到实际的工作场景中进行自问自答,将知识方法作为自己的分析框架。
- 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工作中的问题及可改进方向记录下来,并逐步沉淀为指导优化自己后续行动的方法论。
- 尝试通过写作或者演讲的方式,将自己的产品方案、工作总结、产品方法论能内容,经过自己的结构化思考加工之后,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方式传达出去,并且保证受众可以理解和接受。
总结
结构化思维对于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是很有帮助的,可以提升我们高效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需要结构化地拆解问题,逻辑性地推理问题,尽可能全面思考解决用户的触点问题,千万不要割裂地看待问题。
即使很多时候都是在处理细小或者执行层面的问题,但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视角看待公司战略、商业策略以及产品决策,从而也就对产品底层的商业逻辑有更深刻的思考。
本文只是对结构化思维的浅层理解和介绍,还有很多不足或理解不够深入的地方。希望可以借助这个过程,对自己和他人能够提炼出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总结,以此共勉。
本文作者 @Jane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