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松鼠症!构建完整的笔记工具链

笔记大概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市面上的方法和工具也是眼花缭乱。特别随着网络的发展,笔记工具已经从原有功能不断进化。

1.笔记工具的作用

自己一开始的笔记用法,基本围绕:

  • 日记
  • 备忘
  • 计划
  • 读书笔记

在学习了网络上诸多的心得之后,发现了许多新大陆:

  • 对现实物品的归纳整理:
  • 对所有纸质物品的电子化和收集整理:证书、文件、说明书等
  • 记录衣服照片、摆放位置,可以直接电脑查看不用乱翻
  • 同理记录家里各种物品(只要是抽屉)里面装的东西,找东西一搜即达。
  • 一些工作经验,事项流程等,下次可以直接着手开始不用反复问人和查找

当然,笔记工具最方便的还是 知识管理 。

2.笔记使用常见思路

这是我自己用一些厉害的笔记使用者的经验总结的思维导图

  • 主题类笔记系统

  • 习惯类笔记系统

  • 多维度笔记系统

  • 外脑类笔记系统

  • 总结

一个稳定的笔记系统是非常炫酷的事情,但是同样也非常困难。一方面需要个人的坚持,同时也需要工具的搭配。

3.常用工具以及问题

结合自己的经验,我对市面上的笔记工具一个粗略的分类

  • 1.复古型:各类云盘+txt/doc/xls,各种手帐笔记本
  • 2.展示型:简书、各类博客、豆瓣、知乎等
  • 3.协作型:google doc、trello、日事清等
  • 4.简易型:pocket、方片收集、google keep、其他便签
  • 5.禅意型:dynalist、workflowy、幕布
  • 6.标配型: 印象笔记、为知笔记、onenote
  • 7.程序猿:org mode、个人wiki
    (这里说明一下,第一种和最后一种个人没有使用经验,所以这里不会再提。)

这里面罗列的都是我用过并且感觉很棒的工具,但是如何取舍的确是一个问题。最常见的工具自然是印象笔记、为知笔记、onenote了,很多工具控纠结来纠结去,折腾不止(T T包括我自己)。但是无论怎么选择,还是会出现几个问题

  • 只管收集从来不看
  • 总体碎片化严重
  • 没有输出,最后什么都不知道

4.构建自己的工具体系

去年这个时候,我删除和整理了为知笔记里面的600篇笔记(包括上面几个思维导图)。自以为开始了新的人生,如今一年到头,印象笔记+inoreader+书签里面大概还有300+的东西等着我。思前想后,才明白是自己工具搭配的问题,思考了很久,抛开原有的单笔记收集模式,重新构架了一个工具使用链条。

  • 首先,罗列常用的软件和自己的使用流程。

  • 之后,根据类型搭配,删除同类型,选择出自己的方案。

    这里说一下我的思路,

收集

  • 这个步骤一定要放在任务列表中,每日清空。之前自己一直放在各种笔记中,将来清单中,最后搜集的资料数量提高,因为没有时间读完,价值为零。
  • google inbox有很好的任务管理功能,而印象笔记在处理网页,编辑笔记方面非常强大。
  • 可以同样选择带有每日清单的滴答清单和为知笔记,或者其他软件,原则只有一个每日处理

整理

  • 这个步骤原来使用xmind来画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笔记的脉络,但是幕布效果更佳。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且汇总到已有的知识体系。

书写

  • 对整理的知识定期输出,这部分自己必须要用markdown,所以选择除了为知笔记就要其他专业工具才行。印象笔记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书写工具,这个用过的都知道。
  • onenote用来配合surface 写写画画,偶尔手写反而很有感觉。

储存

  • OneNote定期导入印象,毕竟属于灵感
  • 幕布的粘贴进去
  • cmd markdown 同步到印象笔记
  • 不过个别完整脉络的知识结构用幕布储存明显好一点

5.体系化的使用软件

我的第一篇文章写得就是多个软件协调构建日历系统,这一篇是写多个软件协调构建笔记系统。这可能和目前主流的一些使用情况不同,毕竟同时使用多个软件有很高的切换成本。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一直希望一切都用 一个软件来实现事项管理,知识管理,财务管理,时间管理 。事实上这个不可达成的,

  • 一方面市面上现存的用一个工具解决所有需求的,基本都属于你需要不断地自己创造一些自己的模块,来适应自己的需求,总是差强人意。而着眼细分领域的工具却总能灵活的更换和恰当的匹配到自己。其中的效率高低只有使用的人自己知道。

  • 另一方面,鉴于国内厂商对数据的认识从来都不是

    数据是用户的
    数据是受保护的
    数据是可转移的

所以多个渠道的备份也很重要,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先建立自己的需求结构,再寻找相应的功能模块。 这可能才是更好的工具使用论。

感谢观看,有问题请指教~

文/易若虚

关键字:产品经理, 笔记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