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猜测:Mac/PC 版微信,就快推出朋友圈了

今天 Mac 版微信推出了「搜一搜」功能,体验完之后,有些许感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微信一直以来对 Mac/PC 版的迭代速度都是非常缓慢的,就连更新的频率,也是近一年才开始频繁起来。从时代发展的背景来说,这是合情合理的。

智能手机的发展曲线从 iPhone 4 的出现开始爆发,微信在其后逐渐崭露头角,那么其发展的重点场景肯定是移动端。当近些年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走向平稳状态后,微信的功能也进入了一个缓和期,所以适时开始发展电脑端微信,是符合这个时代背景的,但原因不止于此。

于是,我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想法,我大胆猜测: Mac/PC 版微信,就快推出朋友圈了。

我之所以这么猜测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且听我道来,我会在第三点中加入你们喜欢的「感性分析部分」。

一、内容性质

朋友圈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图文、音/视频、内外链接,其实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生态系统。微博、知乎、FB、Twitter 等应用的内容也无非就是这三大类,而它们是通过浏览器、整个 App 来实现一个微信朋友圈涉及到的所有功能的。

如,图文的浏览,文章的内置链接(公众号、H5),文章的外置链接(跳转至其他 App),QQ、网易云等平台的音乐分享,以及视频的分享等等,还不包括链接套链接的可能性。所以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系统啊,单纯在一个朋友圈这样的功能页面里,体验怎么可能会好呢?

比如好友在朋友圈分享的音乐,你打开听还不能快进,有一些音乐在链接退出页面之后还不能继续播放。

关于朋友圈三大类内容的所涉及到的功能点其实还有非常多,但是这篇文章主要不是说这个,所以这里我就不一一展开来说了。就再举个例子,比较简单且容易理解的。

我相信不少人在手机上是没办法去仔细阅读一篇文章的,所以他们往往会先把文章发到电脑上,然后在电脑上用浏览器打开再阅读。而且就算能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是没办法看微信消息与朋友圈的其他内容的。所以假如是电脑端的朋友圈,点击链接用浏览器打开先放着的同时,不仅能继续看朋友圈,还能回复微信消息,这是一个多好的体验啊。

这个操作足以证明 Mac 版微信朋友圈的重要性了吧。

  • 有人说:有收藏功能啊,我可以收藏起来,然后在电脑版的微信里再打开嘛~
  • 我只能说:相信我,你收藏起来的文章,已经不会被你再打开了。

随着朋友圈的内容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壮大,想要在这么一个功能页面来完成朋友圈的各种操作,只会增加用户的操作难度,使其对朋友圈更加反感。

二、操作体验

这一节以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功能展开来说。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大概是说「为什么微信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会被隐藏起来」。

说到底,还是「专注」的问题。之所以隐藏,是因为让你专注于阅读好友在朋友圈所发布的内容,即使要评论与点赞,点击展开的这一步动作还能让你思考你将要点赞或评论的行为具体是什么,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如果将这两个功能都释放出来,那么重心会在操作上,而不是内容上,点赞的动作相对来说会更方便,导致最后朋友圈所发布的内容很少有人会去评论(参考陌生人社交产品),即使评论,也就是:真棒、赞、学习了等,因为人们懒得用手机去打太多字。

有时候看到有人回答问题,开头都会带一行字:纯手机打字。 表示自己打字打的很辛苦以及手机打字的不方便性,所以导致内容可能没有经过深思,希望对方轻喷。

就是因为手机恰恰已经被大部分人定义为「承载碎片信息的载体」了,所以人们习惯于在手机上快速浏览内容,即使朋友圈隐藏了点赞和评论,还是不能完全解决提高朋友圈的互动性问题,甚至让更多人觉得刷朋友圈浪费时间。

人,是需要专注度才能做好事情、提高效率的,那么获取碎片信息,你如何能做到专注呢?

我是一个连书籍都喜欢在电脑上阅读的人,更别说文章了。我是没办法在手机上做深入阅读的,所以手机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中转站,我看到好的文章,会保存到笔记里,再在电脑上看,以及做笔记,所以我平时真的很少用手机。(我相信这也是微信做电脑版搜一搜的原因之一)

本来手机就已经分散了人的专注度,而朋友圈的这些功能操作把「专注」这件事本身又给打乱了。当这类浮浅工作(临时性事件)越来越多之后,人们就会慢慢开始厌恶打开朋友圈了。

所以想提高朋友圈的质量,一定要提高用户专注度,转移载体。

三、准备好,我要冲击你的价值观了

相信你身边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说自己关闭了朋友圈,原因是太浪费时间了。然后一转头又在刷微博、知乎,玩游戏,闲聊。(呆总表示:笑而不语)

前阵子读了一本书叫《深度工作》,与之相应的刚读完的一本书叫《精进》,其实都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做事情要专注。

而帮助你专注的第一步:就是屏蔽掉手机中不重要的通知信息,让自己在深度工作或学习的时候不被打扰。

但是这不包括说,我就不看新闻或不做浮浅工作了。深度工作与之对应的就是浮浅工作,都是生活所必须经历的, 重点不是在于你让它消失,而是在于你要学会控制什么时候深度什么时候浮浅。

拿这篇文章来说,我最近几天接到一个新需求,所以工作时间还是以做工作的任务为主。中午午休时间,我花了半小时搭建好这篇文章的主要框架,晚上下班回来写内容。虽然这两个过程是分开的,但我都是投入去做,所以效率就会比较高。这是我深度工作的例子。

下午 16 点,我会给自己放松半小时,处理各种信息、浏览各平台网页。这是我浮浅工作的例子。

有一个现象是这样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总体上一直呈增加的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闲暇时间在减少,也就是说,人们实际拥有的时间越多,主观感受拥有的时间却越少。

为什么呢?因为以前的人整体工作时间长,专注于一件事情上,下班回家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觉得今天过得虽然累,但是很充实。现在的人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且无深度的事情,导致满足感下降。

同样的时长去刷微博、玩游戏,和深度投入去学习、工作,得到的满足感是不同的。前者会让你迷茫于浮浅,不知道何去何从;后者会让你进入「心流」的状态,得到满足。

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像孩子学习,孩子保持「郑重」的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的投入。可能你会觉得孩子怎么会「郑重」呢?孩子面对问题会坚持去问「为什么」,认真的去玩耍,反倒是成年人在用戏谑的态度去度过自己的人生。

所以,虽然刷朋友圈属于浮浅工作,但是将其载体转换为电脑,反而能让这个浮浅工作提升一点高度,更接近于深度,让用户更投入的去使用朋友圈,浏览其内容,是一种更好的使用朋友圈的方式。

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好好的「玩耍」呢?无论是朋友圈,还是你做人做事的态度。

小结

我是体验了 Mac 版微信刚上的「搜一搜」功能之后,有了些许感悟,所以做出了以上内容的输出。至于微信出不出电脑版的朋友圈,只是我个人分析后猜测的而已。

所以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一定出,我今天要说的主要是:关于「专注度」的问题。

从一个功能点延伸出产品设计背后的意义,这才是产品人、设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或能力。

本期文章,与你共勉。

END.

呆呆,微信公众号:UDai-bl,交互设计师一枚,擅长交互动效、产品分析、数据分析、用户研究、行业分析等。痴迷阅读,希望有书友交流。

关键字:产品经理, 浮浅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