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江湖的大乱战,共享的风口有那么容易“蹭”么?
想“蹭”热点,有那么容易么?
共享经济的热潮让诸多产业都开始蹭“共享”的热点,比如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洗衣机等,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共享单车,不过,共享单车的故事也快结束了,业内一直在盛传ofo和摩拜将合并。
看到共享单车的火热后,共享汽车相关的创业公司亦纷纷出现,据PC6下载站的数据显示,共享汽车app的数量多达75款,比如TOGO租车、mocar共享汽车、CAR2SHARE、联程共享、EVCARD、gofun出行、宝驾出行等。
这里面主要有三类:
- 一类是原租车平台推出的共享汽车App;
- 一类是创业公司自己弄一批汽车做租赁的;
- 一类是汽车厂商自己推出的共享汽车平台,目前来看,由原租车平台升级为共享汽车的居多。
AppStore的信息显示,大部分共享汽车App均上线于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年初,嗨车(原一嗨租车)、START(原爱车汇)、宝驾出行等版本号比较高的,也是将原租车业务升级后才变成共享汽车的。
从共享汽车App的上线时间来看,显然有不少企业是来蹭共享风口的,尽管“风口论”已经被各种唾弃,但有共享单车在前面“带路”,指不定就能像共享单车一样获得巨头青睐,获得资本方的认可,上亿美金投资,哪能不让人眼红呢?然而,共享的风口真有那么容易“蹭”吗?
1、共享汽车江湖的大乱战
跟共享单车相比,共享汽车的单个产品成本高多了,共享单车成本最高的时候也才几百元,而汽车的成本,少则几万元,像宝马这种成本更是高达几十万元,这意味着光是投放几百辆汽车,就得几千万甚至上亿,而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成本太高。
所以,现阶段的情况是,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企业的共享汽车。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有30余家共享汽车企业在广州共投放了超过4200辆共享汽车。从2015年到2017年3月,北京已有超过200家企业入局“共享汽车”。除少数资本夯实的共享汽车企业外,大部分都是只在某个地城市投放一定数量的共享汽车,而不是像摩拜、ofo一样,只需要一个APP,就能够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用户下载一个共享汽车的App,最多只能在少数城市使用,换个城市,基本上行不通。
短期来看,共享汽车的这种大乱战情况并不会结束,而且还会随着相关企业的增多而增加,原来租车行的、汽车厂商、创业公司,均有可能瞄上这块“契机”,共享汽车很有可能重现当年“千团大战”的繁荣,因为谁也不服谁,在资本还未大规模进入之际,谁也无法做到一家独大。
友商之间的竞争只是共享汽车江湖大乱战的一部分,其还包括管理层面。共享汽车真正发展的时间不足一年,这意味着市场会有诸多规则不透明,也有诸多痛点还未解决,比如取车、停车、还车问题,押金退还问题,汽车遭毁坏问题,用户驾照识别问题,车辆安全问题,违章扣分问题等,这些都是当前共享汽车遇到的大难点。对于用户来说,共享汽车的这些痛点,是非常非常伤害用户体验的,相比较共享汽车带来的便利而言,这些痛点容易让人望而却步。
从出行角度来考虑,用户使用共享汽车无非是方便快捷,如果使用共享汽车所享受到的是“不方便”,那么即使便宜,也是浪费用户的时间和精力,远远不如使用其他出行方式方便。
还有一个问题是,共享汽车的出现,是否会跟现有出行方式的受益者冲突,比如出租车行业,当出租车司机感受到共享汽车影响其“生意”之后,是否会对共享汽车进行恶意损害呢?毕竟,共享单车已经有了前车之鉴,如今,共享汽车很有可能步共享单车的后尘。一旦共享汽车与这些传统出行行业的受益者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很明显,又是一番“龙争虎斗”。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了解,目前有的共享汽车并不限制用户停在固定还车点,这意味着用户将共享汽车使用后可能会停放在非停车位上,要知道汽车所侵占的公共空间,比自行车的公共空间大多了,若用户停放在小区内,基本上小区内的停车位都是私人停车位,而如果停在大马路上,哪跟容易给别人的出行造成不便,共享汽车的取车、还车是个大难题。
另外,共享汽车企业投放量如果过多的话,也会对城市造成拥堵,这一点,也是共享汽车需要考虑的。
总体来看,整个共享汽车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家都在逐渐扩大投放车辆数,也在扩大经营范围,一些痛点也在逐步完善,但这个大乱战的现象何时会变好,想必会有许多用户会关心。
2、共享的风口难“蹭”
共享汽车并不是个新概念,因为原来的租车行很快就将自己的App升级,变成了高大上的共享汽车平台,为何要升级呢?还不是想蹭“风口”么,但共享的风口要“蹭”很难啊。
首先,资本市场对各类共享模式已经不太“激动”了。共享单车方面,如今能够出现变局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就算摩拜、ofo合并,受益的也只是双方的投资方,其他投资团队也不可能从中获益。共享充电宝方面,已经出现了有创业公司倒闭的现象,最近,共享充电宝公司乐电LeDian宣布停止运营,并通知用户及时提现。面对创业者“一窝蜂”似的涌向共享领域,资本方现在已经不“激动”了,一方面,共享不再新奇,另一方面,共享行业也需洗牌,绝对不是现在这种混乱局面,资本方也会选择观望的。
而没有了资本方的注入,光靠创业者自己,是很难将规模做大的,很多共享汽车平台本来就是想走toVC模式,现在资本方不call,那项目不是白做了吗?所以,共享汽车行不行,还是得看资本方是否中意,至于所谓的前期投放,都是“实验”。
从整个趋势来看,共享模式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资本方也不是“傻子”。
其次,共享汽车要想持续投入,成本太高。摩拜、ofo、小蓝单车、Hellobike共享单车企业能够快速向周边城市复制、扩张,是因为单个自行车的成本并不算高,而且规模越大,单个自行车的成本反而会降低,可共享汽车平台的单辆汽车成本委实要高的多,城市跟城市的情况又不一样,这就导致共享汽车很难实现大规模快速扩张、复制,而且又要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各种不同的管理问题。
共享的本质,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度利用和优化,而不是将新的产品投入到市场上来进行运营,这属于租赁范畴,这是属于原来租车行业的活计,人家现在也华丽丽地升级为“共享汽车”了,购买新的产品投入,必然带来大量的成本,自行车尚能接受,汽车的成本可不低。
共享单车平台要想做大,唯有先稳扎稳打,而稳扎稳打就只能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慢慢征服,可时间,也是成本。
最后,何时迎来“春天”还未可知。一个行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而目前共享汽车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共享汽车企业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有可能让行业变规范,有可能正确前行,否则就是步步掣肘。
除此之外,类似于“千团大战”的竞争态势,也容易让用户陷入选择恐惧症,这既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也会增加用户的选择、试错成本,唯有“大浪淘沙”之后,祛除掉一些投机取巧、能力不足的企业,行业才会变好,才有可能获得资本方的青睐,否则,资本方也容易“挑花了眼”。
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自媒体人,百度百家作者,搜狐科技自媒体成员,钛媒体专栏作者,网易科技专栏作者。同时为多家杂志长期供稿。关注互联网,关注TMT,用心做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原创狗。
关键字:产品经理, 共享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