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我的半年产品工作——心态篇
这篇文章是我半年产品工作复盘系列的最后一篇,也是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一篇。
半年来其实感触颇多,从一个科技创业公司裸辞到一个比较大的互联网偏传统型公司后,产品业务、工作流程、公司环境、同事、思维等都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在这段过程中,有发现了自己的一些缺点、弱点。同时,也慢慢学会改变、突破自己。
像我这样一个毕业仅一年多的职场新手,去分享自己的东西时,那肯定需要大家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特别是关于心态的分享。所以在文章开头就得向大家声明一下:我无法保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成熟,甚至有空谈大道之嫌……
面对异议,先倾听而不立即反驳
还是要说一下《设计篇》中提到的关于“存草稿”功能,其实在设计过程中还有一个插曲:当时和部门同事讨论后都一致认为存草稿需要全部填写完整,但开发经理就告诉我们:“如果存草稿要填写完整,那和正式提交有什么区别?”
当时我们都义愤填膺似的,想也不想就直接反驳:“这样可以减少相关单据的遗漏现象,是一种不错的用户体验!”后来,当有用户吐槽时,我们才意识到当初所谓不错的用户体验,只不过是YY出来的而已。如果当时能够听一下开发的意见,重新研究一下场景,那结果是不是就不同了呢?
面对上司,适当的“怼”一下
有些人包括我在内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不听领导的指挥,肯定要被领导责怪”。可是, 如果整天做别人想过的方案,那和机器有什么区别呢? 有没有想过领导也会出现暂时性大脑短路?如果这时候采取巧妙的方式沟通,那可能带来的就是双赢。
有次,上司向我传达了人事部门提的一个需求,并告知我具体的设计样式。我二话没说就开干了,但是越做感觉越不对劲,在我脑海里不断闪现出一句话“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停下工作,开始询问上司人事在什么情境下遇到了什么问题,然后上司向我详细说明了这个需求的背景。在不断深入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其实这是个伪需求,最后上司也决定不做这个需求了。恰恰是这种行为,我早早地赢得了需求自主发挥的机会。
敢于挑战既定的模板
不同的公司,每项操作都有其固定的流程,甚至每个文档都有其固定的模板。固定模板(流程)满足了当下大部分工作沟通的需求,继而奉其为固定模式。
大家都知道需求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那固定的流程和模板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偏离用户的需求。这时候再按原有流程、模板操作,对工作沟通带来的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负面作用。
在新公司工作中,我们的需求文档也是固定的模板。其简约的风格,确实能减轻产品人员的工作负担。随着与开发同学交往深入,他们也越来越愿意向我敞开心扉。今天一个开发问我“你门产品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明天又有一个开发问我“要改哪些页面?你怎么也不说清楚。”,后天又有一个开发吐槽“你们写这么多字,我根本不想看……”
后来我在写需求文档中,就“擅自”对原有模板做了修改:增加了“需求背景”、“涉及页面”、“交互图展示”等内容,后来上司看到了我的需求文档,他开始让其他小伙伴也增加了相关内容。就这样,修改后的文档也成了模板,但我相信这还不是终点。
分享能减少团队的总体工作量
曾经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就向我抱怨:“自己的团队里的成员能力很弱,不如自己”。我听完就反问他:“为什么不考虑帮助伙伴,实现共同进步?”他直接回了一句“没有用”。这让我感到一丝失望,在工作中他还没有把自己当成团队的一员,套用习大大的台词就是没有团队“ 命运共同体 ”意识。
以竞品体验为例,如果团队每个成员都去体验竞品:搜集页面跳转、各类提示等,特别是遇到复杂的功能那可能还会增加思考时间,1个人增加一点思考时间那2人、10个人、100个人……
如果其中一人将体验的产品分享出来(特别是一些复杂功能),虽然自己的工作时间增加了,但是却给团队解放了更多的时间,整体效率也会大幅提升。
再啰嗦一下:
在工作、生活中,分享还能与他人建立起良性的共同发展机制。虽说有一小部分朋友出于多种原因还是不愿意去主动分享,这时候也不应该过分强求他们。
你可以在群里试探性地分享一些相关资料,看看能否刺激一下他们。如果长时间还没有效果,那就可以在一些平台上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借助平台也许就能发现更多的朋友!
结语
写到这里,半年产品工作复盘的相关文章就正式告于段落了。微信上曾有小伙伴留言说我的文章写得很好,我非常感激!但是我也清楚自己的水平,比如:思考深度还是不高,仍然需要持续改善。
也希望借助此文,能够认识更多的良师益友,能够与你们交流,向你们学习,期待ing
作者:兮兮(想当作家的不知名产品汪),微信公众号:孤身旅人(ID:gushenlvren)。
关键字:产品经理, 1年, 初级, 工作复盘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