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设计真的价值与应用

服务设计本身的使用价值有多少?应用在日常工作中有多大的可能?

服务设计这个概念在最近几年变得非常火热,让很多人听了就觉得兴奋。总感觉作为一个设计师,如果连这个概念都不知道就已经out了。
然而别人口中的服务设计,真的有传说的这么神吗?真的能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应用吗?我们不妨都冷静下来,先对服务设计进行更多了解探索,再来认识它的实际价值。而要弄清楚何谓服务设计,我们需要先从互联网设计的几个核心阶段的演变说起。

互联网设计的几个阶段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Design

早期计算机使用的都是命令行界面,与之相比,可视化的图形界面对于用户来说在视觉上更易于接受,从而降低用户使用计算机的门槛。
此阶段的核心特点:

  • 以使用者的任务为驱动

  • 使用大量的现实隐喻

  • 产品单向设计

    对设计师的要求:

  • 了解使用者的任务,对任务进行优先级排序

  • 为最高优先级的任务设计流程

  • 使用隐喻完成图形界面的设计

用户交互设计 User Interaction Design

指的是在用户体验和交互的指导下对计算机、电器、机器、移动通讯设备、软件或应用以及网站进行的设计,让用户更简单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此阶段的核心特点:

  • 关注用户

  • 界面是设计中的一部分,而并非全部

    对设计师的要求:

  • 从用户角度出发

  • 需涉猎社会心理学、认知学、人体工程等领域

  • 能灵活快速地进行界面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 User Experience Design

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种设计手段,以用户需求为目标而进行的设计。设计过程注重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体验的概念从产品开发的最早期就开始进入整个流程,并贯穿始终。
此阶段的核心特点:

  • 重点在于以用户为中心

  • 界面交互只是设计中的一部分

    对设计师的要求:

  • 以用户为中心,并能从战略层等五个层面出发,对用户的使用期望和目标有正确的预估

  • 了解用户群体、使用场景、和场景中的任务

  • 相关设计要好用、易用

客户体验设计 Customer Experience Design

更加注重产品/服务的实践,侧重于用户体验的质量和体贴性并贯穿各个渠道。客户与产品/服务互动中的每个接触点都旨在根据品牌的承诺提供体验。它要求公司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体验来编织更好的体验服务,使品牌变得生动。
此阶段的核心特点:

  • 用户不再是设计中心,而是更聚焦于客户和品牌的交互过程

  • 用户目标不再是最重点,而是更远大的品牌终极目标

  • 用户和产品交互不再是重点,而是所有产品和服务体验的总和

    对设计师的要求:

  • 关注全场景的体验,所有体验点都应相互关联

  • 设计更加高瞻远瞩,所有体验都应该有更高的目标,比如让客户快乐

  • 相关设计符合用户的直觉和预期

  • 设计过程基于数据和分析

服务设计 Service Design

服务设计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服务设计是以客户的某一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运用以人为本的客户参与的方法,确定服务提供的形式和内容的过程。除了与用户接触的前台的设计与实施,服务设计还强调了中台和后台的设计,即为了实现所有的设计功能,公司需要考量如何进行组织变革、流程设计、系统实施等以更好的实现前台的功能。
此阶段的核心特点:

  • 重点在于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体验的总和

  • 关注人与人、人与事物、人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价值与本质

    对设计师的要求:

  • 不仅需要关注前台体验,还要对后台的运作和流程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服务用户。


由此可见,从最初的界面设计,到关注用户,再到以用户为中心,再到关注用户和品牌的全链路接触以及前后台的整合,体验设计发展到今天,其实就是不断补充已有概念和拓展增加新概念的过程。
当包含的概念越多,覆盖的范围越广,对设计师的素质要求就更高,同时设计的开展实施难度就越大。当边界被扩大,这事情就已经非单个个体能承载的,而是一个部门,甚至是整个公司所做的事情的集合。我个人能接受服务设计这个概念,但回到我们现实中的钉子化、细分化的个体工作常态,究竟服务设计竟能带来什么价值?我们不妨先对其理念进行简单剖析。

服务设计的理念剖析

核心原则

设计流程

设计工具

服务设计并非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做更为全局思考的设计思想。服务设计包含的工具有很多,例如:故事板、利益相关者地图、商业模式画布、顾客生命周期、用户旅程地图等等。而当中如故事板、商业模式画布,生命周期等很多的工具其实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已是非常熟悉,想了解更多的同学可以戳此链接。而接下来,我们会重点聚焦于一个在设计工作中可能会用到,但又相对陌生的工具——用户旅程地图。

什么是用户旅程地图

一个用户,从需求动机的产生,到接触了解相关的产品服务,再到使用执行解决需求,是一个非常长的链条。而当中细化下来,还会产生很多小的需求和触点。 用户旅程地图要做的,就是要把用户的这个链条完整地、可视化地展示出来,并从中了解发现问题和痛点,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案 。只要你在网络上搜索关键字customer journey mapping,你将会看到五花八门的用户旅程地图,它可能是这样的:

是这样的:

又或者是这样的: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同学都一脸懵逼,这东西在工作中该怎么用?又或者,因为服务设计强调的是前台体验和后台系统的整合设计,所以不要说设计师,即使是产品经理,也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这种全链路的产品体验或服务,那在我们日常设计工作中,这貌似也就成了虚话,无法落地使用吧?

借用用户旅程地图的思路来改进产品体验

的确放在一整个故事或服务链里面,我们上线的产品可能就只是用户旅程的冰山一角。基本很难把地图用起来。我也不喜欢形式大于内容,生搬硬套地去做一番包装,而是希望方法都能用来吸收改进,最后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结合实际的项目处境,我就产生了一种想法,或许我们也能借鉴用户旅程的思路,针对线上产品进行体验改进。

准备阶段

  • 建议不要单干,去组建一个关键团队,成员包括核心的产品、设计、开发等同学,人数上做适当控制。另外还要准备大量便签纸、笔、一面大墙。
  • 清楚自己产品的目标用户,了解他们的诉求、动机和故事,打造用户画像,相关的信息可以由设计师或产品经理和团队同步。
  • 在讨论的后期可以适当进行思路切换,把每一个UI界面想象成是一个空间或场所,界面的交互元素就是用户线上的触点。

执行阶段

我们要把团队成员聚在一起,通过共同的讨论,利用便签纸,一起打造一个产品体验地图。这样做一方面是便于及时调整,另外一方面是有助于团队快速达成共识,让整个项目组形成聚力,并在关键岗位产生推进作用。同理于用户体验地图,产品体验地图其实就是一个超大的矩阵图,它分成横轴(时间维度)和纵轴(有价值的审核维度)两个部分,整体结构如下:

搭建地图的步骤如下

1.了解用户诉求

前期依然需要有调研支撑,明确产品用户画像,以确定产品的关键目标和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2.明确目标和阶段

大部分产品的整个体验历程,都可以借用这个思路进行阶段的划分:

举个例子,我之前在做某个产品功能,是要满足用户在休闲时,可以通过玩小游戏增进感情。当时也是按这个思路,结合用户和产品的诉求,划分了几个核心阶段:

核心阶段一旦成型,也就基本把矩阵的横轴内容给奠定下来。

3.阶段方案细化

为了达到每个阶段的目标,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相关方案的脑暴和罗列筛选,这是当时为了吸引用户所罗列的不同场景和思路:

最后我们就能针对不同阶段,梳理脑暴出有价值的方案,并把它们串联起来,形成核心的体验阶段:

4.操作行为

经过上一步的方案筛选后,在这个模块里,我们就可以针对可行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把每个方案最核心的操作步骤以纵向的形式罗列出来。

5.找出痛点和关注点

如果产品是从0到1开始设计,那初期在这个维度中可能以记录关注点为主,例如拿不定的猜想,或需要重点检验的地方。当整个地图框架搭建完成后,进行二次的体验迭代或思路梳理时,你就可以把相应的痛点给梳理出来。以便于后续的跟踪和修正。

6.情绪曲线

这个审核维度会偏主观,但也并非无迹可寻。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上一个痛点维度来衡量,另一方面,我们也能通过代入用户角色,想象他们从前一步进来时是否会困惑,或者有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来判断用户的情感好坏。一旦完成这一维度,团队成员就能很直观地看到用户的情感波动。并针对最高点,可以继续做好做极致;而针对最低点,可采取相关的优化措施进行改进,并从整体把控用户的情感体验。

7.MVP

整体梳理下来,一个产品可能会有无穷无尽的功能feature,但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实施阶段里,我们借用了精益创业的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概念来进行功能规划。尽量以最小化可行的产品来进行设计,力争上线后再进行快速迭代优化。

这样大家也就清楚哪些功能这一期必须做,哪些功能可以后面再做。而后面的2,3个版本的大体规划,大伙心里也就有B数了。

8.制定衡量标准

产品上线了,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呀,进行跟踪迭代呀。除了收集的用户反馈以外,其实我们也可以结合HEART模型,或相关的数据指标,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制定出每个阶段下需要重点衡量的数值指标,以便上线后看是否达到最初的预期和设想。如获取用户阶段,可以看看UV、PV转化等等,这方面相信产品经理同学会更在行。

这就是基于用户体验地图的思路,结合我们实际工作而演变出来的产品体验设计地图。目前也在更多项目中继续试用验证,并引入更多有价值的维度,以不断完善整个设计模型框架,致力于让设计从源头到落地环环相扣。

感悟反思

1.关于服务设计

价值
提供更为全局的系统思考
不足
关注点更多聚焦在宏观层面,涉及的领域、环节、成员众多,方案落地难度高。

2.关于体验地图

价值

  • 对整个产品体验更直观,更全局

  • 可快速定位问题的前因后果,并定位到上下场景,用户诉求

  • 便于找出过程中的遗漏点和新的机会点

  • 体验地图和方案可持续打磨使用

  • 有助于团队的沟通协作

    不足

  • 要做到面面俱到工作量可能非常大

  • 对于大产品,可能涵盖面会非常广

  • 针对纯线性流程会很清晰,但对于多线程,超大型项目,可能就特别复杂,需要往下拆解

3.个人感悟

  • 遇到新的概念或者方法论,还是先不要过分迷恋或兴奋,要先深入了解并进行独立思考。
  • 实践才能出真知,多结合自己的日常项目,进行实践反思。
  • 适当借鉴,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尝试和改进 ,能为自己所用才是有价值。

 
作者:陈家盛 ;即通用户体验设计部,交互设计师,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先后主导设计过的产品有QQ HD、QQ音视频、TIM、厘米秀等。
来源:微信公众号:腾讯大讲堂

关键字:产品经理, 3年, 服务设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