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作的五大诀窍,行业内幕揭露
很多人不会写稿,领导听到这句话的第一想法,往往是,你去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于是你去看了别人是怎么做的,还是不知道如何写,最终要么选择抄袭,要么选择洗稿。
那抄袭,洗稿这件事有门槛吗?没有,当一件事没有门槛,几乎谁都可以做的时候,这件事绝对做不长久,你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经验得不到积累,得到的只有抄抄抄,同时你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甚至最后洗出来的效果也未必好,公司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
换个场景,如果你是领导层,管理层,下属写了一篇文稿,你能快速识别出来这篇文稿的质量吗?往往是你感到不满意,但是说不出哪里不满意,于是随便指几个无足轻重的问题或者模棱两可的方向,甚至什么都没说也没指,就直接让下属继续去改,然后就是反反复复的不断修改。
当你不知道如何进行内容创作以及构成要素的时候,一是不会写,只会洗稿,抄袭。二是不能快速识别文稿质量,只能凭感觉判断,极不稳定。最后结果一团糟,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只能陷入无限的自我怀疑……
这些问题都出现在—你不知道内容创作的构成要素。
这里公布我的一个研究成果,那就是内容五维。你可以凭借它来知晓你为什么写不出文稿,具体问题出现在哪里?以及如何识别一篇文稿在哪方面缺东西。围绕着内容五维不断迭代,你创作的效率与效果才会越来越好。公司才会越来越满意,你也会越来越轻松。
第一维:情绪
一篇内容,无论是小说动漫,还是影视剧电影,还是短视频、长视频,他们的本质都是在传递情绪。如果没有情绪的传递,你可能都不会看它们,它们也不会被平台推荐。
比如看到某银行几千万存款无翼而飞的短视频,你会不会联想到自己的存款可能也有危险,于是点进去看一下。如果是因为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不负责,你会不会感到愤怒而进行评论?
或者你看到一些职场的短视频和账号,只要是能火的职场短剧,一定包含员工与老板的冲突。比如扣工资,请假不给批,老板甩锅等等,情绪就在这种冲突之中体现出来,于是这种情绪传递给了用户,用户就会对你进行点赞,评论转发等等。然后平台就会进行大量的推荐。
所以很多人抱怨互联网的戾气太重,就是因为内容的本质,他就是在给人传递一种情绪。并且人的大脑机制也决定了人对坏事件的关注比对好事件的关注度更高。
比如下面我说三个例子,五星红旗向阳升起;蓝天白云随风流动;判了无期徒刑。这三个例子看完,我相信一定是最后一个,你的印象更深刻。
还有当你什么时候会滔滔不绝。最典型的场景就是愤怒吵架的时候,你满含着这种愤怒生气的情绪,你就会不断的想表达自己,因此就会滔滔不绝,这种场景下你绝不可能出现说我想不出东西,我写不出内容来。
你写文稿的时候需要情绪,你口播演绎的时候也要包含情绪,最典型的例子是之前大火的卢战卡。他的每一期视频。
很有道理,最核心的原因是他演的好,你可以去仔细观察他的眼神,形态和动作,非常的自然,与他的情绪搭配并相当融洽。
他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幕后是下了很大功夫,他在采访中也透露过,每一期视频的拍摄。他都会提前几分钟或者30分钟,让自己全身心地进入一种情绪,最后才能录制这段视频。如果没有进入情绪,他是不会去拍摄的。
可当你有情绪,或许你还是写不出内容了,于是就有了第2个维度。
第二维:框架
框架维度,在这个维度,你的情绪需要以一个框架作为载体来传递。孙悟空大闹天宫,功夫熊猫,哈利波特,火影忍者,你或多或少都看过,或者听说过。当你一个一个去看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完全不相关。
大闹天宫是讲的天庭,功夫熊猫是讲的那个以动物为主角的武侠世界,哈利波特是魔法世界,火影忍者是以忍者为背景的世界。
这几个故事风牛马不相及嘛,但其实他们用的是同一套框架。如果你深入去感受他们所传递的情绪,你会发现它们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英雄之旅。
一个人物不断成长发展,最后有所成就的旅途。同时这个框架也是好莱坞电影剧本最为推崇的框架。
你需要用一个框架来承载你的情绪,这里我提供两个框架
第一个框架:疑惑框架。事件-询问事件异常点-事件展开
事件:也许你认为这件事不错,他给人感觉也很好,大家都喜欢,
询问异常点:但问题在于我真的有实用价值吗?
事件展开:当你……,你会发现……
第二个框架:认知失衡。预先想法,预先结果,新的行为,新的结果……
预先想法:当你以为努力就能获得财富的时候,
预先结果:那世界首富就应该是一头驴。
新的想法:那些真正的有钱人在你眼中很勤奋吗,
新的结果:但是他们就是家财万贯。
先说第1个框架疑惑框架主要是对一件事产生好奇与疑问,让用户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兴趣与期待。而第2个框架主要是对用户原有的想法进行冲击与反常识,从而方便新想法和新理念的植入。
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你的情绪需要框架进行承载。但有意思的是,即使你有了情绪,有了框架,我都告诉你,你可能还是写不出来。那是因为你还缺少观点和理论。、
第三维:观点/理论
于是来到了第3个维度观点和理论层级。我先做一个普遍现象,那些做自媒体做账号运营做的很拉垮的,就是从第3个维度开始。
他们前两个维度是没有的,甚至是完全没有。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观点:新媒体你一定要做好封面。这是一个观点,然后让不同的人来讲述这个观点。
没有情绪的人会这样讲,做好封面的,三个重要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每一个原因如何去解决?相当于就是在给你上课。
有情绪的人会这样讲,不做好封面,你就不配吃这碗饭;做不好封面你还干啥自媒体;或者是一个封面毁了一整个项目。这里就包含着一种愤怒与指责的情绪,比起第一个,你就会更加关注。
这就是有情绪与没情绪的区别,他们可以说不算区别,而是不同境界与维度情绪是最高维度。这已经不算是公平竞争,而是降维打击,有情绪的就可以降维打击没情绪的。
观点与理论知识,是由不同类型博主所决定的。
比如你是美妆博主,你想表达的观点当然是围绕着良好的视觉传递与你息息相关的字,比如你可能会表达这样的观点:
你让自己的外表更精致,更好看,能在职场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但更容易升职加薪,更容易得到尊重。这个观点,它的出发点是你的外表更好看,这与你美妆的领域是契合的;但是如果是一些知识类博主他可能会换一个观点,你的待遇与受尊重程度会随着你知识的丰富度而不断提升,你多学一点别人就会高看你一眼。这个观点的出发点是知识的提升,这与知识类博主是契合的。
所以你所选择的领域决定了你想表达的观点与理论。这是一个顶层的规律,我无法给你具体你要说什么观点的指导,但是你想表达的观点一定是与你公司你个人博主帐号相契合的。
但即使我告诉你一个观点,你有了情绪,有框架有关联,但是你还是写不出文稿来,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有骨架,没有血肉。
第四维:事件
所谓的血肉就是承载观点的素材与事件。当你想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你需要一些证据来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而不是仅仅说我说的这个观点,你就应该认为他是对的。
我也办不到,我也不敢说,我说一个观点,你就一定认为他是对的,我没有这样的强大的能力,世界首富也没有,我相信没有谁有这种能力,一定是用不同的案例事件来佐证这个观点的正确。
于是你需要收集素材。这就是所有新媒体运营必须做的一个环节,那就是素材的收集,因为没有素材事件你就无法表达观点,支撑观点。
这就是为什么,你做新媒体运营,不可能是凭大脑灵感爆发,你大脑的灵感迟早有耗空的一天,一旦耗空那一天到来,也就意味着你所运营账号的衰竭。
收集素材是为了丰富你内容的血肉,支撑起你内容的观点。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内容素材收集的方向。你应该收集什么素材与什么内容?
这里我说一个更底层的规律,其实我们做什么事不是由我们过去所决定的,而是由我们未来所决定的。
比如说你素材收集的环节,是为了后面的文稿创作。比如后续的创作你是要写文稿,而你素材收集的时候全是一堆视频素材。
那怎么办?你会一个视频一个视频去看他讲的什么吗?当然不行,至少得把它转成文字稿。
后续工作内容决定当下的任务方向。我们未来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着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我过去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我现在应该做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朝着未来前进,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过去,踌躇不前。
所以事件素材的收集方向,其实是由后续工作内容所决定的。当然我这里提供一条参考就是事件素材的收集一定是尽可能的收集一些故事案例、实验和刺激性的新闻。
因为不论你后面做什么工作,用户对这些素材本身都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可问题是,当你情绪、框架、观点都准备好的时候,并且事件也收集过来了,但是当你下笔写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写不出来了。
这种写不出来是真的写不出来,就是卡在下笔的那一刻,许多人会告诉你,你要多写。但是你就是写不出来,你什么都准备好了,就是下不了笔,脑袋里有千言万语,但是就是写不出一个字。
其实这个现象非常普遍,有一些专业能力极强的,你会发现他不会说话,他不会与人打交道,他不会把自己的知识表达出来传递给别人。
其实不是他不愿意教,只是他不知道怎么教,他既不会写文字告诉别人,也不会很和蔼可亲的教会你这件事。
他只会说我这样做,你在旁边,看你学不学得会,是你自己的事,这取决于你的观察能力。像我这样能把新媒体底层逻辑研究的非常透彻,并且写成文稿传播出来的人还是比较少。
因为市面上许多其他教新媒体的,无论是他们的文章还是课程,我根本看不下去。方法过于假大空根本落不了地。
相反那些真正能做到百万,千万账号的博主,他们很少出来讲课。因为他们的确会做新媒体运营这件事,但是他们真的是不会教别人如何去做。
教和做完全是两码事,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环节,他们所需要掌握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就出现了会教的根本不会做新媒体,会做的根本不教新媒体。
有些大学会开设新媒体课程,但假如你有兴趣,你可以去翻一下上面用的那些课本,你在网上是可以买得到的。
而那些教授新媒体课程的大学老师,你会认为他能让学生学完就上手吗?有多少人成功了,几乎为0。
从会做到会教缺一个环节,而你知道这件事和写出这件事,表达出这件事,也缺一个环节,而这两个环节是相同的,那就是表述。
第五维:表述
你可能听说过,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道不尽。其实换一种角度看,无声胜有声,就是你不会说,说不出话,表达不出来嘛。
还有千言万语道不尽,就是因为你大脑思路一团乱麻,没有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把内心情绪表达出来嘛。这其实是一种能力的问题,它不是什么情绪情感心情的问题。
其实到了表述层,他所要做的事就是按照一定的框架把上面所有的层级都融为一体。无论是写小说也好,写新媒体文案也好,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行业,但他们都有文字创作这个环节,也就是都有表述层这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你需要的是具体的表达框架。看上去也是框架,但表述框架其实是语言框架而不是思路框架。上面的第2维度框架层,它是其实是一种思路框架,而到了最后的表述层,他其实是语言框架,一个抽象层级,一个具体层级。
把文稿内容写出来,需要在表述层上下功夫。
我这里说一个自媒体常常用到的表述框架,比喻框架。当你想把一件陌生的事联系一件熟悉的事,或者想买一件熟悉普通的事联系一件日记好玩的事,你就需要用到比喻,下面我举三个例子让你看一下,比喻框架是怎么用的?
下课铃刚打一群丧尸奔向食堂,那场面不亚于奥运会开幕式。
当你戴好耳机,游戏打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才发现身后站立的领导已经看了十分钟,你顿时感觉这10分钟好似过了10年。
你离职后公司不久就倒闭了,那开心程度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感觉人生圆满了。
三个事件分别是:学生下课好像食堂,上班玩游戏被领导发现。以及离职后公司倒闭。这件素材的收集在上一维度,这一维度我们只谈如何把这些事件有趣恰当的表示出来。
而这三个事件,每一个事件我都用了比喻。我相信你可以看出来。
第一个是……好似……;第二个是……,不亚于……;第三个是……简直就是……。表述层级你需要做的就是落到具体的文字上面。
比喻不止这三个词,还有更多,但这里玩只举这三个普遍案例。好似,不亚于,简直就是,这三个词就是你可以直接拿去用的,你可以把它写下来,等你口播的时候可以念的词。这就是表述层的作用,它是一个具体的词汇构成的框架,你可以直接拿来用的框架,而不是一套思路。
当你打通了,从情绪再到框架,再到观点,再到事件,最后落到表述上的时候,你才能够持续不断的输出文稿。有时你会凭借自己的灵感爆发,直接从情绪跳到了表述,中间的框架观点事件全都略过,这的确可以做到,但这需要你的灵感与创意,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事情。
你去看一个老师有谁能讲这5个维度没有就说明这个老师不可信,他们我我。可以非常负责的告诉你许多教自媒体讲自媒体的,他们顶多用30分钟,甚至只用是10分钟来教你如何写内容,其他的全是各种五花八门的运营手段和技巧。因为他们的核心思路不是做好内容,而是搭建一个个矩阵,而矩阵的基础是提高内容产出的数量而非质量。所以就诞生了这么一些课程。
所以你要想清楚他究竟是讲矩阵的还是交个人IP的,如果是讲个人IP的,但是他内容涉及的非常少,他只讲了情绪的一个微小的方面,他只会教你如何调动情绪,如何让用户产生共鸣。他只讲了为什么要重视情绪,框架层面没讲,观点层面没讲,事件素材没有讲,表述层面更没有讲,这样的博主,客观的说其实是在自嗨,他根本没有教会你的想法和意识,他只是在凭借自己的感觉在输出内容,从来没有去设身处地的想过你创作过程中的难点和痛苦,所以你就出现了学了感觉用不上的现象。
这篇文章就被揭开了这个真相:当一个博主思想其中某一维度的时候,其他维度没有讲你是不可能的,创作好一篇文稿,除非其他维度比你自己已经具备了。
而具体每一维度如何去做好它,完善它,我之后也会逐一讲解,因为我是专门研究这方面的,我希望把正确的方法理念传递给你。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