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分析思维模型之:黄金圈思维

几年前,我看到一段 TED 演讲的视频: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其中介绍的「黄金圈思维」令我印象深刻。

一、 为何学习黄金圈思维?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苹果公司产品的发布会上,为了激发人们购买的热忱,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突破和创新,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我们改变世界的方法是,创造出设计优美、使用简单、上手容易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出了这款特别棒的电脑。你想试一试吗?」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在激动人心的演讲中,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有一个梦想」,而不是「我有一个计划」或「我有一个方案」。他不断强调自己相信的那些事情,以此吸引那些跟他有共同信念的人。

在《从为什么开始》这本书中,作者西蒙•斯涅克还讲了很多类似的故事,包括哈雷摩托、迪士尼、西南航空等公司,还有约翰•肯尼迪、罗纳德•里根等知名人物,他们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和沟通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为什么」开始,而这正是黄金圈思维的核心所在。

二、什么是黄金圈思维?

黄金圈思维是由 3 个同心圆组成,分为内圈、中圈和外圈。

  1. 内圈:为什么 Why(目标)
  2. 中圈:怎么做 How(行动)
  3. 外圈:是什么 What(成果)

100种分析思维模型之:黄金圈思维

它们可以分别对应大脑的 3 个区域:

  1. 本能脑:大约 3.6 亿年前,爬行动物演化出了原始的「本能脑」,能够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比如遇到危险时,要么马上战斗,要么立即逃跑,遇到猎物时就立刻捕食,此时只有「直觉」,没有情感,也没有理智。
  2. 情绪脑:大约 2 亿年前,哺乳动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进化出了「情绪脑」,可以帮助我们做出行动和决策,在恶劣的环境中趋利避害,比如恐惧情绪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让自己专注捕猎。
  3. 理智脑:大约 250 万年前,在人类大脑的外侧区域——新皮层,进化出了「理智脑」,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数据和事实,进而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等。

在《认知觉醒》这本书中,周岭老师把 3 种大脑与年龄进行类比,如果把本能脑比作 100 岁的老人,那情绪脑就相当于一个 55 岁的中年人,而理智脑则好比一个不满 1 岁的婴儿。就算婴儿再聪明,在 2 个成年人面前,力量也是比较薄弱的。

100种分析思维模型之:黄金圈思维

我们的习惯、情绪和时间,也可以对应到大脑的 3 个区域,驾驭习惯主要靠本能脑,管理情绪主要靠情绪脑,而掌控时间主要靠理智脑。

100种分析思维模型之:黄金圈思维

一般人的思维习惯都是从外到内的,也就是从「是什么」开始;而优秀人的思维习惯则恰恰相反,他们懂得运用逆向思维,由内而外进行深度思考,也就是从「为什么」开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会让很多事情变得更容易。

三、如何把黄金圈思维转化为行动?

要想把黄金圈转化为行动,实现更好地影响他人,关键不是告诉他人「是什么」或「怎么做」,而是给出「为什么」的理由。

比如,一个求职者在面试之前,如果能听从自己的内心,并竭尽所能去了解公司的各种信息,把自己的内在动机与公司的愿景联系起来,那么将会获得更大的机会。

我在招聘面试数据分析师的时候,通常都会问一问题:你觉得为什么我们公司应该录用你?

很多面试者可能会开始做自我推销,谈论自己有什么技能、优势和经验等。然而,我认为动力比能力更重要。一个人就算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最终也是很难做好的。

运用黄金圈思维,求职者可以说:「每天激励我起床的动力是……根据贵公司网站的信息,我觉得这也正是贵公司所秉持的信念。所以,我为什么不来申请成为贵公司的一员呢?」

这种从内心动力开始说起的做法,可以与面试官的「本能脑」直接对话,从而建立更加真诚的联系。

黄金圈思维是一种多功能的工具,有许多种不同的用途,应用范围可大可小。

我们可以用它来提升自己,也可以用它来激励团队,还可以用它来管理企业……这就好比一把锤子,既可以用来钉一颗钉子,也可以用来建一所房子,还可以用来建设梦想家园。

我们不妨把「为什么」看作是一块拼图,当你明确知道自己这块拼图的样子之后,就更容易判断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位置,进而更笃定地做出决策。

如果其他人看见你的拼图,就能知道你们之间的拼图是否契合。如果契合,图像就会开始成形。

按照 DIKW 模型,当完成拼图之后,就会形成智慧。

人生有两种活法,一种就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另一种就像玩拼图游戏,带着明确的目标感,知道自己手中那块拼图的样子,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启动黄金圈思维的关键,就是要找到「为什么」,也就是要找到深层的内在动机。

在《如何启动黄金圈思维》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找到「为什么」的 7 个步骤:

100种分析思维模型之:黄金圈思维

我认为其中 3 个步骤非常关键:

1. 收集你的故事

从过往积累的经验、接触过的人、经历的事中,挖掘那些最深刻的记忆、那些决定性的时刻,把它们收集和记录起来,建立与过去的联系,挖掘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2. 找到你的主题

分享和讨论自己的故事,发现贯穿人生的主题,产生一种目标感和使命感。

3. 草拟你的为什么声明

试着用一句话声明自己的使命宣言,要尽量做到清晰、可操作。

如果你可以把自己的「为什么」浓缩为一句话,你就更有可能记住它,也就更有可能去践行它。

我找到的「为什么」是:用数据赋能成长,让人生更加美好。

我所做的很多事情,包括工作、生活、学习、写作、制作和优化数据赋能系统等,都是围绕着这个「为什么」来展开的,这为我源源不断注入新的能量。

否则的话,如果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有空闲时间也会用玩游戏或看短视频去填满,可能一生都会碌碌无为。

最后的话

找到自己内心的「为什么」,可以为工作和生活注入激情。

据说,ChatGPT 的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的「为什么」是:用通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

我们不妨敞开自己的心扉,着眼于更加长远的发展,努力找到自己的「为什么」,然后全力以赴去做,具体「怎么做」就是对「为什么」的践行。对我来说,「怎么做」的方法是:不仅有系统的赋能方法,而且有高效的赋能工具,以生命影响生命,以行动启迪行动。

当我心不静时,用心写作,这让我获得理性的思考和良好的习惯。

当我气不平时,健身运动,这让我获得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情绪;

当我事不顺时,深度学习,这让我获得成长的能量和精进的时间。

找到「为什么」,想清楚「怎么做」,这只是梦想之旅的开端,真正的难题是将它们付诸实践,并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公众号:林骥,《数据化分析》作者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