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预训练大模型,满足企业的需求
预训练是GPT/BERT等大语言模型的基石、也是赋予其语言理解与生成能力的关键步骤。
01 预训练的定义与效果
预训练可以理解为构建大型语言模型的起始阶段(或者可以理解为建立领域基础大模型),它涉及到在海量文本数据上训练模型,使其学习到语言的基础规则、结构和模式。
这个过程赋予模型广泛的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后续通过细化的训练(比如微调)可以被特定地应用到各种任务中。
预训练模型的核心优势是其丰富的通用性,它可以被后续调整应用于诸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中。
例如,一个经过预训练的模型,可以不同程度上理解多种语言的文本,为多语言处理提供了极大便利。
02 预训练适用和不适用的场景
适用的场景
- 当开始从事自然语言处理项目时,预训练模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 需要模型有很好的通用知识基础,为多种任务提供服务时。
- 对于小数据量下任务,预训练模型能快速引入必要的语言知识。
不适用的场景
- 预训练模型可能并不总是完全符合特定任务的需求,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训练和微调。
- 在领域极其特殊化的情况下,预训练模型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领域知识,需要额外的定制化训练数据。
03 预训练的训练步骤
三步法:
1)构建或获取数据集:选择一个庞大的多样化文本数据集作为训练材料,这些数据集需要涵盖广泛的主题和语言样式。
2)模型架构选择:确定合适的模型架构,比如Transformer,以支持大规模的并行训练。
3)训练执行:
- 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让模型掌握语言的基本结构。
- 监测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和性能指标。
在预训练模型时,尤其需要注意的两个关键点:
- 模型与任务契合度:选择预训练模型时,需确保其架构(如自回归/双向编码器)及预训练任务(如掩码语言建模)与目标任务(如文本生成/理解)需求相匹配。
- 资源效率:考虑模型规模带来的计算资源(GPU/内存)、训练时间需求,以及数据量与标注成本限制,适时采用模型压缩、轻量级版本或高效学习策略。
04 预训练的示例:跨领域知识支持的问答系统
如果我们希望构建一个问答系统(你可以联想到OpenAI搭建ChatGPT的场景),该系统可以回答关于从历史到科技领域的问题,预训练是关键步骤。
以下是具体步骤:
1)数据集整合:我们可能会聚合多个领域的百科全书、教科书、新闻存档等数据集。
2)模型架构选择:选择一个适合文本理解和生成的预训练模型,例如GPT或BERT类型的模型。
3)预训练执行:
- 在聚合好的数据上执行预训练,模型会在这一过程中学到大量的跨领域知识。
- 经过预训练之后,模型就已经具备了广泛的知识储备和对话生成的能力。
此后,我们可以在更窄领域或特定任务上进一步微调,让问答系统在特定主题上更加精准。预训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得后续的专业化调整更加高效。
最后的话
预训练模型为大规模模型训练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可实现丰富知识的获取和高效训练。
然而,它也带来了挑战,包括高昂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成本以及数据隐私性的问题。
尽管预训练模型在大公司中被广泛使用,但对于小公司来说,更推荐使用模型微调或指令工程,以最小的成本高效解决业务问题。
希望带给你一些启发,加油。
作者:柳星聊产品,公众号:柳星聊产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