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造剧:天平的两端是质量和效率

AI的火终于烧向了短剧的战场。

从AI应用于内容领域开始,我们就见证了其在各种内容场景下的应用,短视频、直播、综艺等领域随处可见AI的痕迹,AI也给内容生态注入了新鲜血液。而短剧作为当下大热的内容形式,与AI的结合再次掀起了行业的讨论。

前段时间,抖音、快手相继上线了各自的AI短剧,颇有“针尖对麦芒”的意味,此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早在年初也亲自下场制作了三部AI短剧,质感和效果远超预期。

在短剧开始从流量回归到内容的当下,AI制作的短剧能否称得上精品化?AI究竟能为短剧制作方和整个短剧行业带来哪些助力?让我们从AI的视角下,来看看其对短剧行业带来的影响?

一、AI短剧扎堆儿上线,效果如何?

本月初,全国首部AIGC生成式连续性叙事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在抖音上线,以每集3分钟、每日一集的节奏播出。故事讲述了三方组织进入数字生成的古蜀国,展开的一段拯救文明危机密码的故事。

根据克劳锐的统计,截至目前《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共播出9集,在抖音的播放量为2121.8万,单集最高点赞量达10.4万。在评论区有许多网友表示“我还以为我是在看电影”“根本不够看,建议拍续集”“期待后续拍摄成电影”……

图源抖音

不知是无心插柳还是有意为之,《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上线仅四天后,快手首部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便举办了线下的看片会,并于13日正式在快手星芒短剧上线。作品讲述了在上古神话世界,一名勇敢的少年向传说中的神兽发起挑战,拯救世界的热血故事。

根据磁力聚星的数据显示,目前《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最高单集播放量超过580万,其他几集的播放量也稳定在150万到250万左右。目前,快手#AI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 话题的浏览量已经超过955万。

图源磁力聚星

其实抖音与快手并不是将短剧与AI结合的开创者。

早在年初,央视频就推出了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采用文生图、文生视频、文生音乐、文生配音的方式制作。据克劳锐观察,《中国神话》共分六集,分别为《补天》《逐日》《奔月》《填海》《治水》《尝百草》,将中国古代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与人物形象呈现在用户面前。

回顾这些作品,不难发现,当下AI制作的短剧作品更多是集中在神话故事、未来科幻的类型。这类作品最显著的特征是场面宏大、渲染和后期制作的难度较大、时间与资金成本更高。而短剧特征就是短小精悍、剧情紧凑、制作周期短,这也是之前神话与科幻类主题很难在短剧领域出现的原因。

图源快手星芒短剧

AI的应用,给短剧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能够在剧本创作、后期渲染、分镜制作等各个环节大幅提高制作效率。AI所带来的高效刚好与短剧短平快的特征相契合,这也就注定了二者的有效结合。

二、AI究竟为短剧带来了什么?

在目前阶段,效率是AI给短剧制作带来的最大价值。

以《中国神话》为例,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如果以传统方式拍摄、剪辑、配乐等全流程制作《中国神话》的话,其成本是AI制作微短剧的七倍。这也就意味着随着虚拟制片和AI技术的引入,短剧拍摄制作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因此有越来越多的短剧生产者开始思考,短剧应如何借助AI技术工具进行全流程创作。

然而在当下,AI短剧的制作更多是“人机合作”的方式,AI主要应用于短剧制作的中期阶段,在剧本与后期剪辑上,AI技术更多是作为辅助工具存在。

《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的导演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AIGC并非参与短剧制作的全部过程,而是主要集中在中期的创作阶段,前期的剧本写作以及后期剪辑仍然需要人工来完成。

例如在短剧制作的中期阶段,AI可以实现0演员、0绿幕,省去了非常多的拍摄成本。在剪辑阶段,AI甚至能够根据剧本或故事大纲直接生成分镜画面。而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仍需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筛选、处理、整合,并将整个故事和画面进一步完善。

同时,A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短剧创作者减少沟通成本。例如在制作过程中,制作人与美术工作人员经常因为沟通产生理解误差。通过AI,可以在设计初期生成大量草图,在此基础上制作人与美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并确认彼此的需求。

当然,AI技术应用到短剧的创作还处在初步尝试阶段,当涉及到宏大的场景、人物表情等复杂和细节的画面时,依然会看到明显的瑕疵。

《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技术总监李康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团队仍面临几大技术挑战:高质量与高效结合的问题、人物角色一致性的控制问题、画面一致性问题、动态可控性问题。例如人物口型对不上、人物动作不协调、面部表情僵硬迟钝等。

图源抖音

这是因为目前几乎所有的AI视频模型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和交互上都存在一定的短板,不能完全弄清楚人与环境的逻辑关系,这会导致AI模型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出现不真实或违背现实物理规律的可能性。因此,在整个内容制作中有很多的环节需要人工参与调教,比如人物调整、训练模型、对角色神态的调整与把控等等。

整体来看,对于一些制作成本比较高的类型,AI能够帮助短剧缩短生产周期,充当的是一个高效的助手角色,可以在理解创作者需求的基础上成为一个效率工具,最终的内容决策和责任人还是得由人来承担。但这无疑给短剧赛道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让以往一些不敢轻易尝试的题材,通过短剧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三、人和内容依然是内核

自古以来,内容创作都是人类的“专利”行为,从雕塑绘画到诗词歌赋,再到如今的图文、音乐甚至视频,能够进行内容创作一直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标志。

人类创作是基于创作者的情感和想象力,而AI的创作是基于它所接受的训练和数据。人的品味、创作意图、长久以来形成的内容风格是不可模仿的。正如马东在公开的分享中所言,“内容与科技有本质的不同,它发自于人心,解决人心的焦虑。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去打开物质世界,但我们需要通过内容探索内心世界。”

AI虽然能够代替更多机械、重复的工作,但对于展现创作者的风格、思想等主观因素没有根本性的帮助,过于依赖AI技术,会让创作者陷入一定的惰性当中,长此以往内容创作会丧失掉主观的思考和原创价值。

短剧最核心的特征是“爽”与反转,这些爽点需要创作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创意进行设置。而当下几部主流的AI短剧,虽然画面质量高、环境设置酷炫,但整体的剧本相对平稳,这导致它们的后劲稍显不足,后续剧集的播放量都有所下滑。

图源抖音

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AI短剧的商业化。

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目前短剧主流的变现方式是付费解锁、品牌植入、品牌定制,付费解锁需要在用户的兴趣达到最高点时设置一个付费的“钩子”,但AI并不能主动创作这个高潮。短剧与品牌的合作则要充分了解品牌的情况和需求,这样才能在最合适的地方进行植入,这一点目前的AI同样很难实现。

对于短剧而言,AI是工具、是好的帮手,但还不能称得上是一位创作者,人和优质内容依然是短剧的核心竞争力。AI工具会让短剧的制作门槛下降,会刺激新生力量涌入短剧的制作中,这会为短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但也可能会导致短剧内容的同质化。越是这样,人在内容创作中的主观想法就越来越重要。

参考资料:

当AI遇上影视业,首部AI科幻短剧是如何生成的?/第一财经AI 造剧,你会追吗?/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克劳锐
一个集好看和有料于一身的自媒体生态观察号,各种独到观点类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