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效使用AI产品的小技巧
自从AI产品问世后,给我个人的工作方式上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作为第一批尝试接受AI产品的职场人,在日常工作中也总结了一些使用心得,今天分享给大家。
其实很多人会好奇所谓的AI产品和我们之前用的搜索引擎有什么本质差别,大多数人使用AI产品的场景可能还停留在搜索内容上。
两者之间核心的差别其实在于AI产品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说白了就是AI产品能作为一个具有人类思维的工具去满足你的需求。
无论是常规的搜素场景,还是说帮你写文档、材料,最核心的一点是我们如何让AI真正明白我们的需求,让其不仅仅是懂我所想,还能超出预期。
这个技巧就是【提示词】,通俗理解也就是我们想让AI帮我们做什么前所发出的指令。
通常我自己会常用的就是以下3套提示词模版:
一、PATFU框架
- Problem(问题):描述问题
- Area(领域):确定问题所在的领域或需要AI扮演的角色
- Task(任务):定义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执行的具体任务
- Format(格式):详细定义输出的格式和限制条件
- Update(迭代):记录提示词的版本,并根据输出结果对提示词进行迭代
这个类型的框架提示词,是我日常用的最多的,基本上可以满足所有场景,比如我需要AI帮我写一份竞品调研报告,我可以这样写提示词。
我想要一份市场调研报告,用于评估我们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这份调研报告是关于出行行业领域,需要你站在一个产品经理的角度上进行书写,
报告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当前出行领域的现状,用户行为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识别市面上相关竞品,分析他们数据以及策略
3.查找相关资料佐证以上观点
4.基于以上分析,如果我们自己在做出行领域产品时,需要以什么作为切入点
基本上,按照上诉的提示词输入,AI给我的反馈基本上我都比较满意,如果再微调几个版本以后,基本就可以直接用了,或者可以直接参考。
二、BROKE框架
- Background(背景):描述背景
- Role(角色定义):明确受众或者撰写者角色
- Objectives(目标):完成什么目标或任务
- Key Results(关键成果):包含什么关键结果或者结构/格式
这套提示词其实和第一套有部分是重叠的,主要是平常用到不同的AI产品,不同的框架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所以有时候我也会换着用。
三、COAST框架
- 上下文(Context):前后文本
- 目标(Objective):完成什么目标或任务
- 行动(Action):完成目标需要使用哪些手段
- 标准(Standards):给予标准(可以是格式,也可以是你想要的模版)
这套框架,我一般会应用在一些发散类的问题上,比如一些头脑风暴会议,我在使用cost框架往往会给我惊喜的反馈。
以上就是我日常用的最多的三套框架,如果有的时候你想要回答更精准,你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框架提示词。
不过可以再告诉你一个好办法,就是让AI帮你写提示词,你没听错,你可以把所有的活全扔给他。
最后再说说我日常最常用的几款AI产品,KIMI、豆包、腾讯元宝、通义千问,这几款就是我自己平常用的最多的产品,不仅仅是帮我提效,很多时候是直接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我真的觉得大家应该多尝试。
我知道现在还有很多人觉得AI本身并不是多么伟大的能力,人的核心能力”思考”是任何事物都替代不了的,但接受事物的局限性并不能否认这件事物的价值。
文章最后,我用AI产品给我写的一句话结尾
作者:都市摆渡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曾遭遇疑虑与抗拒,但最终,它们都成为了推动世界前进的力量。拥抱新事物,就是拥抱未来的可能性”
某厂前产品负责人,现寻找新的意义,可以来我的公众号聊:都市摆渡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