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来临,到底是平台的狂欢还是在自掘坟墓?

今年以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其打击平台作假的力度正在加强,人数之多、范围之广、主动向媒体曝光,这在以往是比较少见的。大多数的违纪造假事件,都是发生在平台刷单或销售数据之上。

所谓刷单,简单来讲就是数据做假,造成平台销售方面的泡沫和水分,虚构好评如潮的平台假象,从而达到吸引商家入驻,误导用户的消费方向。

其作用不可否认,平台数据的急速增长和交易用户的快速增加,能够迅速获取资本市场的投入和平台短期的丰厚回报。但从长远来看,最终伤害的不仅仅是平台,更多的用户,消费者彼此之间的利益。

市场的混乱,数据的作假,消费者的投诉,工商质检等部门的介入以及公众媒体的曝光,这些都足以让平台难以为继,举步维艰。

时间回到今年的9月中旬,在刚刚经历过“莆田事件"的百度公司,对17起违纪案进行了全员通报,其中有10起就与百度糯米业务相关,全部与地方分公司人员违纪有关,包括刷单骗补贴、虚假报销,虚拟业绩骗取销售提成等各种匪夷所思的造假手段。

同时,在今年的10月中旬,电商巨头京东通过内部网站和“廉洁京东”微信公众号自曝10起员工腐败案例。

比如:违规帮助商家上线促销活动,或是接受贿赂对促销资源不平等分配,更有甚者直接帮助商家平台上线。我认为刘强东此刻的心情是崩溃的。

最近购物平台最火爆的消息莫过于,“拼多多”网购平台被商户爆料,内部人员多次暗示鼓励商户“刷单”,用来提高商户排名,制造虚假消费记录和评价,误导消费者。

如果事情仅仅是这样,那么,还不难让人理解。可是,内部人员调转枪头,冻结商户的所有资金,并发表声明,称其存在刷单及售假制假行为。

不知何种原因,又有一所谓的相关负责人,称其行为是运营团队负责人违规收受商家贿赂,刻意指导商家制造虚假信息。我的天啊,这是要怎样!

这些事件的背后暴露出如今,互联网平台普遍存在的管理混乱,行业标准不统一,从业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等等一系列犹存已久的问题,从2008年淘宝刷单的形成至2016年网购平台的数据作假,其中经历的不仅仅是平台本身存在的问题,更是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下,难以抹去的顽疾和污垢。

在这里,小编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人员,内心也觉得颇为无奈。

首先,平台用户一味地追求低价,和长久以来形成的排名和商品评论等引导消费性数据,也是直接助长了刷单造假制假的泛滥和屡禁不止。

其次,资本市场的投资商们,看中平台的销售数据,在线人数,注册用户等相关的数据资料,也更是加剧了刷单造假制假的再次增长和泛滥。

同时,现阶段中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互联网平台的约束和管理,也远远达不到其应有的作用,这些也是刷单和平台制假长期存在的客观因素。

也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刷单和数据的造假依然会存在和充斥着每一个平台。

甚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意无意的帮助其造假和制假。

但,小编在这里依然还是愿意相信,产品的质量,售后的保证和商家的服务,以及彼此之间的那一份真诚和信任。是每一个从业者都应该去打造和努力的方向。

也许真有哪么一天,平台数据的造假终将会离我们远去。

也许真有哪么一天,我们能共建透明和谐的互联网世界。

如果,你觉得我们的观点有道理,或者愿意和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在本文下方留言或者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zzkj1888。

文/众和联致

关键字:产品经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