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互联网、社群与企业进化的哲学漫谈
社群从人类学和社会学意义上说,是人基于生存的需要。人群落的方式最早开启了在这个世界上的基本交往,所以社群其实是我们基因当中一种深层次的需要。人的这种社会性,不仅可以从人身上看到,也可以从蚂蚁、猿猴等物种身上看到。
社群与进化论
什么是社群?
马克思有句话: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觉得要想把这句话从一个经济形态,或者一种经济工具的意义上去理解,美国的Facebook和中国的Wechat对此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首先,通过社群,人的社会交往变成了可以去实现的现实信息流,这个信息流的背后可以带动电商、金融等很多其他的东西。
同时,社群具有演化性。社群可以和一个词结合,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缘份的“缘”。这个缘有3种形态:第一种叫血缘,人的血缘就是一种社群性的表现。越是早期的社会形态,血缘作为社群的约束力量就越大。农耕文明后是工业文明,农耕文明基本是基于血缘,而工业文明是基于业缘。那么第二种就叫业缘,它更多是因为工作关系,因为生产性产生的联系,因为各种不同的较长期的工作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社群性。第三种是际缘,因为各种偶然的机会建立的联系,际就是交际的“际”。这个际缘就是让我们人类的社群性重新找到依托,摆脱血缘,摆脱了我们的工作包括我们的日常交集的束缚,重新进入到志趣、思想这样精神共鸣状态。此时,社群就变得更加具有建构性,更加个体化。
最后,社群具有很强大的互相建构性,我们没有一个人能脱离组织或是出离于社群之外。每个人在社群里,都是交出了某一部分东西或是让渡了一部分东西。社群对个体有很强大的建构性,反之,个体对社群也有建构性。
我们现在讲的社群只能出现在今天这个时代。社群为什么以前没有这么强大,因为以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对基于一个特定的意愿、特定目标的这个集结,无论效率和交往的品质,都受到影响。而在当下,社群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形态的话,所需要的互联网技术背景和条件都相对成熟了。
另外一个概念,叫“闪”,大家可能都很熟悉,它在某种程度上描述了当下时空条件下的社群交往法则,就像一个漩涡、一个波浪一样,它从发起到结束的时间可以很短,但是它为了一个特定的项目、一个特定的目标能够很迅速地实现人群集结。我们后面会讲到企业化,就是跟这个“闪”有深切的关系,或者说“闪”提供了深切的社会学的交往基础。
当然,去“企业化”背后其实还有一个东西,要真的去企业化或者要把一个社群做成一个经济形态,要以这样的模式来跨越时空的话,还应该建立在强大的数学精算基础上。我们必须具有足够强大的精算系统,能够为随时发起、随时中断的特定时空里的每一个付出和每一个要素进行即时有效的精准计算。
进化和突创
把进化和突创这两个概念合在一起理解,讲得深刻一点,就是时间的不均匀性。
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人不是一天一天长大的,而是在某一个时刻,突然一下子就长大了,那就是说由于各种要素汇聚在某一个点上,事物在这个点发生了质的飞跃。而对于一个组织,这个点可能会形成强大的一个系统、一个组织形态或者一个社群,突然之间就会发生这种质的飞跃。
任何一个组织“生老病死”的过程,它更多是沿着一个自我演化和社会进化的过程。但是它会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点形成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的聚焦会产生一种叫突创的现象。
如果放到企业进化史和企业家进化史这两个话题的背景下来看,我们既要关注这个企业和这个企业家成长过程当中的那些常规的积累,因为怎么样去做正确的事以及怎样正确地做事,在一个持续的历史进程中,他都把握得很好,这叫作均匀演化。同时也要特别去关注企业家成长过程中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定的时刻,如企业组织成长跃迁的某一个时刻,每一个这样的时刻某种意义上其实就会影响企业进化的方向和质量。
我们说进化也好、突创也好,就是指一个时间绵延当中特定的点,如果把它放在整个社会的背景条件下看,我们就能看到其中的源和流、河和船。因为把它摆在相对大一点的系统里去看待,能让我们把各种核心要素都看得比较清楚。
换一种说法,从叙述手法的角度来讲,这些特定的点、突创的点在某种程度上又特别具有故事化、戏剧化和艺术化,如果说日常生活的进化是一首叙事诗的话,那些特别的突出点,就是一个强大的艺术创造。
互联网哲学
我对互联网哲学的理解是这样的,一个系统通过人脑关联人脑,然后配置时间与空间,最后达到或者实现“你是我非”的一种境界,这里边核心的关键词,其实是这4个词:时空、真幻、你我、是非。
首先大家都熟悉“穿越”这个词,明白和理解“穿越”这个词意味着我们能够不断地去实现时间与空间的配置,自我和他人的配置,真实与虚幻的配置,还有是与非的配置。这个配置的意思,就是我们能够在这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穿越、对价、比拟的力量,或者是一种去配制时间与空间的能力,我想大家都可以看到互联网或者说电商在某种程度上就有这种功能。
电商能够去掉我们的空间配置,把这个空间转化为时间,各种通信工具,实际上往深里想都是在时间与空间上去做配置,也可以说我们这个四维空间就包括时间流,是所有移动的四维空间的不同矩阵的变形。
那么真幻的意思是什么呢?其实人类永远都只能够看见我们能够看见和我们想看见的世界,我们所谓的真实永远都只是一种仿真,仿真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能够把那个虚幻中环的概念当作真实。就像当人们不能实现面对面交流时,我们写封信会写“某某如晤”,如晤就是指像见面一样,这个“如”字其实就是以幻当真。又如我们敬神、祭祀先祖的时候,我们会说“祭其先祖如在其上”,日常我们说的“宾至如归”,这些都是以幻当真,差别在于它的仿真程度。
互联网其实就是不断地通过艺术化、技术化的方式,来代替或者强化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不断把那种“幻”当成真。因为实际上,无论是真与幻都只是我们去实现人生、实现交易的一个工具,或者说我们只要在那一刻把它当作实现了我们的目标即可。我们说的“得意忘言”、“得鱼忘筌”就是这个意思。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其实是一个工具,但没有这个工具,没有这个中介我们所有的一切就没法发生。
那“你我”也是一样。用户思维就是企业(我)怎么能够去居住在用户(你)的灵魂深处,就是“我”怎么能够懂“你”。 以前我们有首歌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现在对企业的要求就是,我要懂你,我要比你还懂你。现在的大数据就要求企业能够把“我”放下,能够把“我”变成“你”,或者“我”能够更加懂“你”。
过去经常讲,“觉今是而昨非”。20岁以后你发现小学5年级做的题目,即使是当时觉得再难做的题目,现在都觉得不值一提。你会觉得年轻时怎么那么傻。我们如果用这样的智慧再往前迈一步,明是而今非,今天我们认为很正确很对的事情,明天呢、后天呢?如果我们不断有这样的能耐发现真正的价值,我们才会不断地实现变异,才会不断地创新。进化永不止步,互联网所谓的迭代就是让今天的我不再是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又不是今天的我。其实生存的问题就是“是与非”的问题。
昨天的非,今天的是,明天又非,后天又是,每一次都是去增加新的“自述”,这就是我们迭代的意义。
文/汤店长
关键字:产品经理, 社群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