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产品人的成长故事

缘起

你好!见字如面,我是四月。

一个不知名产品经理,做产品 10 年,产品经历横跨 C 端到 B 端,从电脑小白一路成长为产品负责人。

曾经做过的产品,在苹果 AppStore 分类榜单排名第一;喜欢阅读、爱好写作,今年出版了一本高校教材书。

在此记录自己的成长,和你分享一下,我在产品路上的几段小故事。希望对后来者有一些参考和建议。

自从 2009 年学习需求分析和做项目开始,一直在做产品经理的工作。到现在,刚好过去 10 年。

一路走来,跌跌撞撞,踩过不少坑,也填了不少坑。

从产品策划开始、到产品经理、再到公司产品负责人,兼过运营,谈过商务,更充当过用户群里的客服 MM ,每次都倍感压力,但每次都收获满满。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多年来,即没所谓成功的产品代表作,也没有大厂耀眼的光环, “ 不知名 ” 应该是对我最贴切的描述了。

喜欢看书,也因此对我影响极大。

因为看书,我坚定地踏上产品之路。成长路上,每每有困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因为对产品的热爱和坚持,有幸出版了高校教材《基于 UML 的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一书。

喜欢思考,却懒于记录,慢慢发现没有文字的记录,总少了些有深度、体系化的沉淀。

正如史蒂芬·平克在《风格感觉》书中提到的:写作是将网状、树状的思维进行线性表达。

思考和讲话的思维,更偏向网状的、发散的,如果能通过写作记录下来,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因此,前阵子我参加了唐韧在他的知识星球里开展的写作训练营。

训练营的课程信息量很大,练手机会多,最重要的是,让我完成了这篇文章的写作,有机会与你分享。

以此为契机,小试牛刀,记录一个不知名产品经理这些年几个关键阶段的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01 折腾出机缘, “ 啃 ” 书与实践

踏上产品这条 “ 不归路 ” ,源于大学期间的机缘。

高考时,因专业调剂,被分配到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

这是一个神奇的专业。因其即学计算机的知识,又学经济管理的知识,感觉大而全、啥也学不精,这是多数人的看法。

今天看来,我应该庆幸被分到这个专业。

专业要学不少计算机的知识,诸如计算机原理、数据库等,而编程语言更是把 C 、C++ 、 C# 、 JAVA 都学个遍。

因此,大部分作业都要用计算机完成。

那会,我还是电脑小白,为完成作业而买了电脑后,发现操作系统和软件大多不会用。

好奇心、求知欲作祟,我开始折腾。电脑的系统从 XP、Vista 到 Linux 轮番安装研究,不懂就上网查,在自己电脑试,常常一折腾就到凌晨。

随之而来的麻烦是,大家电脑一有问题,就来找我。

有一次,老师电脑出问题了,在班里问谁对电脑系统比较了解,我就这样被 “ 卖 ” 了。

有这次修电脑的接触,开始跟老师聊起本专业的课程。她说有个项目,要做需求分析,再把系统 Demo 开发出来。

彼时的我,还不懂什么是需求分析,开发更不会。

她推荐我去看 UML 相关的书,说 UML 是需求分析的工具,以后专业课程也会学到,有兴趣可以边学边做。

这样难得的机会,我当然不想错过,便开始看她推荐的书——《大象:Thinking in UML 》。

这样一本 400 多页、可拿来当枕头的专业书,我一般都望而却步,当时不知为何,居然 两个月就 “ 啃 ” 完了。

那会项目还没开始,我在当亚运会前期志愿者,每天就背着这 “ 砖头 ” 上下班,有时间就拿出来 “ 啃 ” 。

这本书,讲的是用 UML 进行需求分析的整个过程,处处是作者对面向对象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我先照葫芦画瓢,照着画用例图、活动图、时序图等,先掌握工具的使用。

在项目过程中,慢慢学会了用面向对象的思维去思考。这对我日后做产品、理解技术与业务都帮助极大。

这个项目,我们按照规范的做法,都实践了一遍。

需求调研方面,需求方涉及几个政府部委,我们就白天跟着政府领导,挨个部委走访、沟通、收集需求、整理材料。

晚上回来,用书上学的 UML 进行分析。比如采用业务用例图、活动图把业务现状描述出来。

需求分析和文档撰写方面,则反复沟通、修改、确认,前后大的修订版本有 8 个之多。得益于这个项目,我算是需求分析入门了,还发现自己蛮喜欢这个事情的。

有了这个经验,我用另一个项目做的毕业论文,顺利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

后来,这个项目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文档,也成了我们专业课的案例教材,用于专业课程教学。

时间一晃而过,10 年过去,今年有幸出版成《基于 UML 的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一书。

从折腾电脑操作系统,到学习需求分析。我感受到:我们也许不知道我们会遇到什么,但当我们发现不懂就去琢磨、研究,或许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发生。

02 初心定方向,霸面自学求入行

大四求职时,有项目经验,起初还信心满满,想找需求分析师的工作。

2010 年,国内的互联网发展势头正悄然转向移动互联网。那时,新浪微博刚火起来,微信还没出来。

彼时,国内互联网的大咖们开始吹捧产品经理。在看了李开复等大咖的演讲后,我对产品经理感到疑惑又好奇,这与需求分析师有什么区别?

于是,我在苏杰的书《@四月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