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的三周年,我的工作和成长

总是清晰的记得17年5月5日周五上午去永辉面完产品实习岗位,在焦虑中度过一下午,直到晚上6点天快黑时才收到面试通过通知,不安的心瞬间踏实下来。很快的在5月10日入职,正式开启了我的产品之旅。

努力会给你的职场带来量变,而机遇则是你职场发生质变的转折。天赋、努力和机遇对一个人的成功三者缺一不可。

我没有很好的985名校光环,也没有过人的天赋。我无比感谢当年带我入门的导师选中当时什么都不会的我,给了我一个好的产品出身,从永辉、到美团、到Akulaku再到现在的公司。

之后,我问我的导师,选我的原因。他说,我在简历上写了每天跑步很真诚。你看,仅仅是一点,真的可能改变我的职业轨迹。

我不属于天赋很高的那种,甚至有时候我还觉得自己有些愚笨,但不错的运气和持续的学习、实践、反思和总结让自己不断的成长。

每隔半年我都发现自己的思维较之前有所变化和提升,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追寻的状态,希望自己一直慢慢的慢慢的成长,而不是很多年都是一个样子。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凡,但是平凡的路上一直也有提高和改变。

成长的路上跌跌撞撞,过程有喜有悲。到目前为止,我对自己的整个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和职业规划都比较满意,工作一如既往的像当初刚入行时饱含热情,没忘初心,还对未来充满期待。

3年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了,当初的梦想也一个接一个的实现了。

我从当年迷茫和焦虑的实习生跌跌撞撞成长为今天自信和独立的产品负责人,工作技能提升的同时,更是个人的自我成长,一次又一次完成认知升级的自我迭代。

一、关于工作

1. 从被动到主动

去年此时,产品工作一直奔波在运营、客服、风控和leader等各个角色的海量需求中,埋头做事,见活就干,每个星期评审需求可高达5-6个。

产品设计逻辑不严谨,关联模块联动功能遗漏,导致功能开发过程中,开发测试同事多次咨询让我处于填坑和救火的不断被打断中。需求价值分析不到位,功能上线后没什么实际效果或者刚上线的功能被通知要再用另外一个功能替代。这样的工作节奏让人异常忙碌和疲惫不堪。

产品工作比较局限在功能层面,我会花时间去研究一些竞品的功能设计。但对需求背后的价值挖掘、业务长期规划思考较少,更像是一个功能转换器,运营和开发之间的传话筒。

换了工作以后,新环境新要求也曾让我几个月处于焦虑和高压之中。也直到这一阶段,我才开始恶补更多业务战略、产品目标方面的内容,提高这方面的意识,进行认知升级,现在不管是从项目规划还是从工作计划上,节奏慢慢到了比较好的状态,工作也越来越轻松。

  • 首先,年底我们会根据公司的战略做好的拆分业务目标结合本身的产品目标规划一整年的可落地的项目;
  • 其次,我们会先和业务部门对齐目标,再向上对齐目标,最后和团队每个成员对齐目标,进行来年工作计划宣导;
  • 最后,在某些时间节点,和业务方、上级、团队成员再次同步业务目标和项目计划。比如每个季度的开始,和业务方或者上级的月度会议。

业务目标和项目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外部环境、政策、公司战略等实时变化。比如突如其来的疫情会打乱我们已有的计划,我们会根据疫情做实时调整。

从执行者到规划者角色的转变是我过去半年最大的一次成长。做规划者时,需要了解业务长期规划,需要看外部环境、公司整个战略、组织架构调整变化,需要看每个项目带来的ROI等;不仅仅局限在不声不吭做项目功能。

2. 从埋头干活到团队的连接器

以前我把公司称为公司,那时候觉得公司是做事的,每天想的是有什么活要干。现在我把公司称作职场,是因为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后,发现职场的本质是一种价值交换,现在需要想的是我能为团队、部门、公司带来什么价值或变化。

不管什么业务,做大了之后都需要考虑多边关系.当你要做一个产品或者改变一个策略时,你要思考产品影响链上所有关联方的利益变化。提前预判谁会反对,谁会赞成,这样就容易推动规则调整和利益分配。

对业务方,要知道:业务背着什么KPI压力?他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他现在提过来的需求是否真的可以解决他的问题?

业务方和产研之间拉通不了目标,可能会导致不利的合作关系,业务方会抱怨提的需求开发进度太慢;产品会觉得业务方需求不合理,需求上线后对业务没什么实际帮助。

这类问题一般是需求价值挖掘不彻底,项目目标没有对齐导致的。

所以接到业务需求后,不要简单地拿起就干,和业务方一起对业务目标和需求规划建议一个全貌的认识,真正挖掘到需求背后的真正价值点。

对上级领导,要实时做好向上管理,对齐目标和让他认可正在做的事情价值。否则,忙忙碌碌辛苦干活到头来不被认可,觉得被认为做无用功。

向上管理是一门学问,我以前会觉得上级就是领导;现在才意识到上级是资源,向上管理做的好,可以拿到的开发资源或运营资源等就会更多。

对团队成员,保持好团队节奏感。

统一团队目标和确保团队每个成员心中的产品愿景高度一致,能紧紧围绕目标作战。每个成员都积极主动为结果负责,不单纯说你的问题或者我的问题,知道出现问题时是项目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贡献自己力量去解决。

产品经理,不仅仅是做要产品设计之类的本职工作,更是各种角色之间的纽带。团队信息是否通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经理的信息同步是否到位。

3. 从两耳不闻窗外事到认知环境

现在知道,做正确的事情比事情本身更重要。

如何保证做正确的事?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全局把控一个产品方向正确?

眼界和格局是一个产品经理从执行层迈向决策层的关键因素。需要我们不断的认知环境,从行业环境、公司环境、业务环境和团队环境都要有一个感知度。

  • 行业的发展周期、国内外形势、政策、技术发展对行业的影响,行业所处的阶段等。
  • 公司整体业务是否在上升期、公司在烧钱阶段还是已经盈利,公司文化氛围、愿景、价值观等。
  • 识别组织架构,知道什么事情该找什么人买单,知道业务目标和业务负责人心中所想,业务方压力来源,具体想要做什么项目。
  • 了解、揣摩leader和合作伙伴工作方式、性格特质,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与之沟通。

环境中的每一点都会影响我们对项目价值和需求优先级判断,影响我们工作优先顺序和时间分配。

执着于某个单点上的努力,却忽略线和面的全局思考和资源配置越往后走,越成为职场的大忌。战略上的问题,别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来解决。职场中交朋友都会变成一门必修课,因为你需要获取更多的信息来源。

4. 从零碎的产品碎片到成体系的知识框架

每个岗位都需要知识积累,产品岗位更是如此,不断迭代升级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伴随着整个职业生涯。

刚开始入门时,我连最基本的UV、PV等词汇都不懂,拿着笔抄在小本上。

后来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知道了产品岗位所需要的硬技能:竞品分析、产品设计、需求评审等。

再往后,发现硬技能仍然不足以支撑我在职场江湖行走,软技能同步的都需要提升。这才开始去思考产品经理所需要的必备素质、认知环境、职场素质等,也不断的在升级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架构,往后我输出的文章也会按照这个大的框架来。

我们每天上班要处理很多的事情,我个人觉得做每件事情,都要明白在自己的知识框架的哪个部位,当前的处理方式是否合适,学到新技能后是否可以回过头来完善我们的知识框架。

每个人的知识体系框架可以不同,但最好是有。建立起来后可以拿去跟大牛交流请教,和同行分享碰撞,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我们看书和看碎片化的文章比起来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不同,书可以传达的信息更完善,让读者更具有框架感。自己作为一个向外输出的产品,成体系的框架也会比脑海中散落的知识碎片更显专业性。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初版,持续更新中)

二、关于成长

伴随着3年职场之路的跌跌撞撞和升级打怪,个人内心和认知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 从追寻爱情的少女成长为追求独立的职业女性

我现在的英文名取为Scarlett,源自于我非常喜欢的《上海女子图鉴》里的海燕的人生导师。后来又看了《乱世佳人》这部影片,也是很喜欢女主的独立,后来我又看了《北京女子图鉴》、《我的前半生》诸如之类的所有职场剧。足以表明我极其追寻的职业女性的成熟、稳重、干练与独立。

美团实习打开了我的眼界和格局。

那时候认识的女孩子,不仅漂亮还勤奋踏实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浮躁不焦虑,情绪稳定内心笃定,二十八九岁就已经到leader的角色。

反观当时的自己沉浸在爱情的得与失里,我觉得可以主宰自己生活可真酷。后来我继续认识更多优秀的人,他们对知识的孜孜不倦追寻却仍然耐心的引导新人的积极态度感染着我。

眼界和格局,不仅体现在所观察到的物理世界更加广阔,更主要地体现在精神世界和认知体系的不断深入和广袤,体现在经过时间打磨和筛选后,那些对世界认知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深入骨髓和融入血液。

这也是我为何坚持要留在深圳的原因。周围的环境和日常的朋友都是一种格局上的熏陶,是一种精神上的喂养,以至于现在回到老家,就觉得自己“病了”。

没有对等的眼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没有对等的格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包容。

于爱情观,我不再追寻你侬我侬的甜言蜜语、纠纠缠缠的琐事零碎、黏黏糊糊的日常人间烟火,不会再围着伴侣逼问你到底爱不爱我这样的问题。

我渴望成为一个有着内心秩序的人。这个秩序只与你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关,你有什么人生目标,你有什么生活愿望,你有什么需要克服的弱点,这些都需要自己一一攻破,以活成一个更立体的人。

我希望自己变美变好看的同时,还拥有宽阔的眼界和强大的内心,不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全数寄托在伴侣身上;我希望我一个人可以拥有把生活过好,两个人也可以把生活过的生动的能力,携手进步而不是彼此羁绊。

所以以前分手我会大哭大闹,床上躺个七天七夜,尽情折腾。但是现在最多给自己一晚上几个小时的难过哭泣时间,第二天起床把自己收拾干净,不露声色仍然以最好的姿态去迎接新一天的工作。

分手归分手,难过归难过,自己的生活还是不能落下,该读的书得读,该挣的钱得挣,该去的地方得去。

明白人生有很多的板块需要去管理,感情只是其中一个。这和我爱不爱你没有关系,只是你不再是我的唯一。曾经我的世界很小,只有你,失去了你就像失去了全世界;如今我的世界很大,你只占了小小一部分,离开了你,我依然不受影响。

2. 从茫然无知到清晰的梦想清单

学生时代,觉得人生的意义是向外寻找,大城市的风景,国外的风土,甚至是宇宙的奥秘,都是有趣的,不安的心总想着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随着成长,准确的说是最近2年,于我来说,得到最大馈赠是越来越明白。

人生,除了向外行走,更是一个向内探索的过程,或者说自我认知是一件终身学习的事儿。

少年时期,我们什么也不懂,人格和三观并未形成。大部分人自我意识觉醒在二十三四岁的样子,此后青年和中年这二三十年期间都处于寻找自我的征途中。

这个阶段,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经历人生酸、甜、苦、辣。在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之中。我们被迫体味遗憾、痛苦、愧疚、怀念等种种滋味,逐渐学会坦然接受,然后一点点成长,一步步走向更为完整的自己。

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曾经的我才会在爱情的困局里困住那么久,因为那时候不知道自己人生想要什么,生活是为了什么,会被眼前的短暂的甜蜜和离别占领心智。

于最近2年,开始完全的独处,真正意义的独处是认识自我的最好的环境。

我常常在我的出租屋里一个人崩溃,也一个人自愈。推翻、打破、修复和重建……一次又一次的完成自我认知升级,让我的思维,超出目前的层次,接触到更高的层级。

一旦完成这样的飞跃,我发现,以前那些熟悉的事物,在眼中,呈现出了全然不一样的角度。你的思想将如同打开一个闸门,涌动出无限新鲜而充满活力的念头。

  • 从「我要做好每一件事」到「我要做好最重要的事」,是一次自我迭代;
  • 从「我要完成这个任务」,到「我要完成这个项目」,是一次自我迭代;
  • 从「我需要做什么」,到「我想要做什么」,也是一次自我迭代。

不断的灵魂拷问自己,到今天,可以罗列出非常清晰的梦想清单:30岁之前买房子、写书诸如此类的以前从来不敢想的问题,现在不惧怕对别人说到。职业规划清晰,内心笃定自信,一步一个脚印把自己的梦想清单再拆分到每一年和每一天上。

对我想过的生活,我想要的人生,我适合的伴侣都有了十分清晰的认知。准确的说,是人生观、生活观和爱情观都已经明确形成。

因为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全力以赴,很多其他的事情就不那么重要了,不值得花那么多的精力。所以变得不那么纠结,生活是越过越简单的通透感,而不是越来越沉重。

3. 在平凡中努力做到不平凡

长大是一个逐渐认清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过程。

刚毕业时,我们心比天高,觉得以后会干一番大事业,是独一无二的。

但一次又一次的现实打击逐渐让自己认清:这个世界上99%的人都是普通人,而自己就是这99%中普通的一个,我们依然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小方格里进行每天固定的打卡上班、加班吐血的搬砖生活。

周国平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去年这个时候,发现自己很努力做一件事情却总是做不好,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自我怀疑情绪中。觉得自己可能就是比别人差,不适合这个岗位诸如此类的自我否定,觉得人生艰难等很多的负面情绪。

花了一段时间进行自我疗愈。终于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用可以做好的每件小事给自己添加信心。

受打击、疗伤、向前奔跑,不断循环。每天认真、勤勉、拼命撑着那口气去翻越眼前的一座又一座的小山丘,才是人生的常态。我们认清生活的残酷以后,仍然含着泪继续奔跑。

3年职场路,从以前只为爱情哭泣的小姑娘到为工作哭泣的职场新人再到现在一个人崩溃也一个人自愈的产品负责人。

记不清的加班夜晚,一个人从公司大楼走出,坐在出租车上,穿过灯火璀璨的深南大道,风吹乱我的头发,手指在键盘上疯狂敲击。回顾复盘当天的所得所失,我每日写的职场之路是我在职业生涯中贯穿的记录。

沿着最初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活成了如今的模样,自己肯定的自己。我不知道未来的我究竟会怎样,也不知道最后会取得什么样的结果。

前些天,有朋友在公众号下留言,说当初刚关注我时,只有零星几篇文章。如今,每个栏目下都有长长的一列,这些都是我这些年走过的每一步,亲眼见证我的成长。

我看到后有无限的感动,感谢一路关注我的朋友,你们的鼓励,我的坚持。

也感谢这些年一直努力的自己,无论再难,也从未放弃。我会一直奔跑,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未来可期,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作者#

花开不败,微信公众号:涵小仙女。文艺女青年一枚,白天工作,晚上码字,爱美、爱跑步、爱旅行,愿我手写我心,余生不将就。

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