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全面解析
场景化:人处于大自然或形色的社会中,会进行下列一系列活动。
- 会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来感知周围事物,同时把感知到的东西进行记忆。
- 在感知事物的同时,大脑会进行思考,思考的时候,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就会把东西牢记于大脑中。
-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除了生存之外,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提高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读书)。
- 人是社会性动物,有着某些共同的特性,处理(决策)事情也会有共通的动机来源。
- 人在一生中,总是在对事情进行决策,人无完人,人都是会犯错的,可能面临的就是相对的失败。
根据以上场景,可以提炼出十个关键词语:
人的社会性、人的动机、如何观察、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考、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阅读、如何决策、人会犯错。
从这几个关键词语场景出发,作者总结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心理学小技巧,帮助我们在做交互设计时,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社会属性
1. 社交
人具有群体属性,人是需要社交的,人的社交人数是有限制的,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邓巴数字”,150。
人与人的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指的是紧密联系的圈子,而弱关系则表示人与人的联系并不是那么紧密。
邓巴数字的背景是强关系。
在社交网络中,很多都为弱关系,比如微博、twitter、ins、简书、知乎、豆瓣等具有分享内容,获取粉丝的社交或内容分享平台;当然也有强关系的代表:QQ、微信、facebook。
小贴士:
- 在设计社交软件时,分清楚设计前提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
- 如果是强关系,可以设计一些拉近人与人近距离接触的功能,帮助用户相互了解。
- 如果是弱关系,拉近人与人关系不是主要目的。
2. 模仿、同情
镜像神经元促使我们模仿别人——镜像神经元促使我们产生一定的情感,即同情,感受他人之感受。
小贴士:
在做设计时,如果想给用户一定的操作指导,可以给予示例或某些故事情节。
例如,淘宝的买家秀、海淘和社区,给用户穿衣示例,或是让用户之间互相模仿,产生购物欲望。
3. 人参与集体活动,会更加幸福
人在参与同步活动时,镜像神经元会产生幸福感。
生活示例:结伴逛街、旅游时,会更加幸福(自己的感受)。
小贴士:
线上社交,很多都是异步活动,为了让用户产生更多幸福感,可以提供一些同步功能,比如直播、视频音频、线下活动等。
4. 线上交互规范遵循线下社交规则
当登录一个软件或网站时,你期望得到的反馈或交互,可以对应到预期的人际交往规则上。
小贴士:
设计产品时,多考虑用户希望如何与它进行互动,产品的交互是否符合人际交往规则。
5. 人们爱说谎
说谎的程度不一样,面对面<纸笔<电子邮件<打电话。
道德分离理论, 即为了摆脱自身行为的不良结果,人们会变的不道德。
小贴士:
在做用户调研时,最好不要用电话调研,可以面对面,一对一。
6.倾听,沟通信息的重要方法
大脑同步程度越高,倾听者越能理解对方——镜像神经元起了一定的作用。
小贴士:
如果想用户更好地理解信息,不能只单单的靠文字阅读,可以加音频或视频,让用户听到声音,更好的帮助用户理解。
7. 我们更喜欢联系熟人
和上面说的“强关系”不谋而合。
大脑对熟人反应独特,内侧前额叶皮质被激活,而这个部位是感知价值、情绪和控制社会行为的。
小贴士:
在做社交软件时,区分是联系熟人还是陌生人(强关系和弱关系),针对做不同的功能。
8. 笑,是为了沟通
笑是无意识的——笑是本能——笑是会感染的——笑与幽默无关——说话人笑是听话人的两倍——女人比男人更爱笑——笑彰显了社会地位,社会地位越高,越不爱笑。
小贴士:
- 普通的聊天和互动,会比刻意的幽默笑话,更能带来笑声。
- 线上产品,可以通过表情(笑),更好的进行沟通。
9. 假笑不太容易被识别
视频比照片,跟能让人分辨是否假笑。
人们不仅仅通过眼睛,还通过脸部其他部分,来区分是否假笑。
二、人的动机来源
促使人们行动的元素有很多,有目标趋近、变动次数奖励、精神奖励、简单的信息获取方式、信息的不可预知性、进步掌握和控制感、社交元素、自助、较少的竞争者等等。
1. 目标趋近效应
越接近目标,越容易被激励;例如,咖啡的积分卡效应。
比起人们关注有哪些事已经完成了,人们更关注还有哪些事没有完成;对应的,有反馈重置现象,即人们完成目标后,会丧失一定的热情。
小贴士:
- 设计任务时,可以默认用户完成了部分,来激励用户完成剩下的部分。
- 当用户完成一个任务后,通常丧失一定的热情,此时,你要想办法再次调起用户情绪。
2. 变动的奖励更能激励用户
不定时,不定数的奖励比定时定数的奖励更有效激励用户。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如果你期望一个人最大程度的投入到某件事中,最合适的方法就是变动次数。
小贴士:
- 功能设计时,可以考虑变动次数,来激励用户参与。
- 比如邀请一个好友,获取奖励,邀请3-5个好友,获取更大的奖励。
3. 多巴胺和类鸦片系统
多巴胺的作用:让人产生愉悦感,追求、寻找和渴望(好奇心、热情)。
顾名思义,类鸦片系统,让人产生满足。
两者相辅相成,多巴胺让人产生欲求,类鸦片让人感受到满足,这样才不会失控,当然,评价一个人,总说这个人“有野心”或“知足常乐”,就是多巴胺强于或弱于类鸦片的体现。
人受于多巴胺的驱使,总是在不断找寻信息。
4. 信息的不可预知性
多巴胺也受不可预知事物的刺激。
巴甫洛夫反射,狗、铃声和食物,现实中的短信提示音。
多巴胺促使人们找寻信息,经常刷微博、朋友圈即多巴胺循环。
小贴士:
- 网页设计时,可以给少量信息,来促使用户找寻更多的信息。
- 信息来的越不可预期,人们越沉溺其中(类似上面提到的“变动次数”)。
5. 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会更有效
物质奖励会促使人们行动,但是一旦消失,人们也就会丧失积极性(滴滴的优惠券算吗?)。
如果想用物质奖励,意外的给予奖励或许会更有效。
创新工作,需要精神奖励。
如果产品具有社交性,产生人与人的联系,也会相应激励用户(例如,淘宝不仅卖东西,而且提供用户产生联系的功能,比如社区、问大家)。
6. 让用户进步,控制事件发展
人们学习知识,进步——小小的进步可以产生很大的动力
小贴士:
- 人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 想办法让用户设定目标,并追踪进度
7. 人们一定情况下喜欢自助方式来完成任务
人们喜欢靠自己做事,并充满动力。
如果你喜欢提供自助服务,页面必须给予用户充足的可控性和自助性。
8. 人有一定的自我克制能力
一些人的自我克制能力比较好,而有一些人则不然。
举例,某宝页面,经常会看见“只限今天促销”和“仅剩3件”这种字眼,往往没有自制力的用户会中招(比如我)。
9. 人天生懒惰
网页设计时,设计时必须假定用户只匆匆扫一眼。
网页设计时,要让用户快速找到想找的内容。
突出内容,可以分块、突出字号、留白或突出搜索等。
10. 快捷方式易用时人们才会愿意使用
页面提供默认值,有时会方便用户,有时也会使用户误操作。
如果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就可以提供默认值,就算用错了默认值,也不会带给用户过多负担。
11. 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评价别人,更多的会忽略客观因素,而归于他人的人品。
评价自己的行为时,考虑的更多是客观因素。
人们更愿意为自然灾害捐款,而不是人为灾难。
在分析用户行为时,要时不时扪心自问“我是否犯了基本归因错误”。
12. 习惯需要长时间逐步完成
给用户一些简单的小任务去做,而不是一上来就是复杂的任务。
给用户一个每天回来完成任务的理由(签到,挣积分、金币…)。
13. 竞争者少时,人们会更有竞争的动力
竞争会给人动力,但不要滥用(排行榜…)。
竞争多余10人时,会挫伤人们竞争的动力(这么多人,爱seisei~~)。
三、人如何观察
视觉是一切感官之首,人大脑有一半的资源用于接收和解析眼睛所见;但眼睛所见并非全部,视觉信息还要经过大脑转换和解析,真正用来观察的其实是“大脑”。
1. 眼见非脑见
视错觉,例如“卡尼萨三角”、“缪勒-莱尔错觉”(竖线看上去不是一样长)。
大脑每秒要接受4000万次的感官输入,大脑会偷懒,会自动寻找规律(根据形状颜色)。
在黑暗处,余光看的更清楚(700万对亮光敏感的视杆细胞和1.25亿对弱光敏感的视锥细胞)。
人的视觉是二维的并非三维的,二维影像信息传到视觉皮质,被转化为三维。
2. 整体认知要依靠周边视觉,而非中央视觉
对于识别具体事物,中央视觉起重要作用;而识别整体环境,周边视觉起重要作用。
人们对周边视觉观察到的事物,比中央视觉观察到的,反应速度快。
小贴士:
- 页面设计时,页面周边内容也很关键。
- 如果不想干扰用户集中注意力观察主要内容,就不要再页面周边内容做效果吸引用户。
3. 人们观察事物时,爱寻找规律
大脑中的视觉皮质细胞分工不同,分别只对直线、竖线、边线和有角度的线作出反应。
人们能识别24种基本形状,然后这些形状组合成了我们识别和辨认的所有物体。
观察事物和想象事物时,都会刺激大脑皮质细胞,但是想象事物时,大脑皮质细胞更加活跃。
小贴士:
- 页面设计,多用分组、留白来进行区分内容。
- 二维元素比三维元素更容易被识别(扁平化风格?)。
4. 大脑有专门识别人脸的区域
大脑视觉皮质细胞中有专门一处是识别人脸的,叫梭形脸部区。
识别人脸可以绕过通常的视觉解析途径,直接由梭形脸部区识别。
杏仁核是控制情绪的地方,梭形脸部区离杏仁核很近,所以人们认出人脸时,伴随多种情绪而来。
自闭症患者不用梭形脸部区来识别人脸,而是用通用的视觉皮质细胞进行识别(一般是识别物体)。
我们会不由自主的看向别人眼睛所看的地方(嗯,经常看见一群人望向天空,我也会不由自主的看天,也没看见啥)。
喜欢看脸是人的天性(所以帅哥、美女比较吸引人喽)。
看着眼睛能分辨出来真人和假人(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善于从别人的眼睛看出来不一样的情绪和性格)。
小贴士:
如果希望你的网页能够迅速被用户关注,可以放人物面部。
5. 人们观察事物的标准视角是略微侧向俯视
从标准视角来思考、记忆、想象和识别物体是人们的普遍特征。
小贴士:
图标设计,可以已标准视角角度设计,能帮助用户快速识别。
6. 人浏览网页时,会根据自己的心智模型进行浏览
人们往往先看屏幕的中心位置,而非边缘。
人们对想看的内容及位置有先入为主的心智模型(经常使用搜索功能的用户,首先关注页面搜索功能)。
发生错误或问题时,人们会聚焦视野。
小贴士:
- 页面重要内容放置在页面的三分之一处或屏幕中间。
- 按着正常阅读顺序合理设计页面,避免让人来回跳着阅读。
7. 物体会提示人该如何使用,即功能可见性
生活示例:门把手、开关。
感知够功能可见性——设计心理学。
功能可见性,比如一些提示,按钮的状态变化等。
8. 人可能会对变化视而不见
眼动跟踪技术可以跟踪记录人眼所见,视线顺序和注视时间。
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没有预期可能发生的变化,就很容易忽略实际发生的变化。
眼动跟踪技术的误导性:
- 眼动仪现实用户“注视”了什么,并不代表用户“注意”了它们。
- 眼动仪仅仅侦测中央视觉,而不能侦测周边视觉。
- 在收集眼动跟踪数据过程中,用户可能会根据指示,注视内容,从而产生数据的不真实。
小贴士:
用户可能会看不见页面上的变化,所以可以为变化增加一些视觉提示或听觉提示。
9. 人们认为相邻物体必然相关
小贴士:
- 页面排版设计时,若想使用线分隔内容,先尝试能否调整间距达到效果,这样会使页面更加简洁。
- 无关内容间距要变大,相关内容间距要变小。
四、人是如何感知的
1.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
人的七种情感普遍存在,快乐、悲伤、蔑视、恐惧、厌恶、惊讶和愤怒。
社交沟通时,使用这七种情绪的图片沟通最为有效(表情包)。
2. 情感感知与肌肉运动相关联
举例:肉毒杆菌,可以舒缓肌肉,减少皱纹,经常注射肉毒杆菌的人无法通过肌肉运动表达情感,从而也无法感知情感。
大脑映射情感,之前提过的镜像神经元,能促使人们感同身受。
3. 故事比数据更有说服力
故事比数据有吸引力的原因是它的形式比较好,故事能够引起共鸣,引发情感反馈。
小贴士:
- 想办法提供可以激发情感和引起共鸣的信息。
- 用故事代替数据。
4. 气味会激发情感和唤起回忆
5. 人天生喜欢欢喜
杏仁核是处理情感的区域;伏隔阂,当人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时,活跃的区域。
页面内容设计时,当人们完成一些任务后,可以给予用户一些新颖、有趣的内容或互动。
6. 忙碌时会更加愉悦
人在无所事事时,会感到不耐烦。
人喜欢做事,而不喜欢闲着(当然做的事都是有意义的)。
如果一项工作需要等待,可以在等待中给予他们一些乐趣。
7. 田园景色可以使人愉悦,可以修复人的注意力
8. 观感是信任的首要指标
要获得人们的信任,首先网站的设计元素(色彩、字体、导航和布局),然后再是内容。
9. 听音乐会释放大脑中的多巴胺
10. 事情越难实现,人们越喜欢
认知失调理论(是自我催眠吗?)。
产品设计中,若加入一个社区步骤很多,人们会更重视这个社区(分情况,如果太复杂,也会流失用户?当然如果好的,不会阻碍用户,比如dribbble)。
11. 人会高估对未来时间的反应
人对高兴或不高兴的事情反应强烈程度都会比自己预期的低。
不要太相信用户所说的,“如果增加或去掉某个功能,他们会更加满意的说法”。
12. 人在事前或事后,感觉会更好
假如你正在设计一个让人们计划未来的界面,那么你让用户规划的时间越长,用户越满意(事前)。
如果要调查产品满意度,最好在他们使用几天后调查,会得到更积极的评价(事后)。
13. 人在悲伤时或恐惧时,会想念熟悉的事物
人想要熟悉的事物。
想要熟悉的事物,是害怕失去。
小贴士:
- 如果你的品牌已经建立,有关恐惧或失去的信息可能会更有说服力。
- 如果你的品牌是全新的,有关趣味和幸福的信息可能会更优说服力。
五 人是如何记忆的
1. 短期记忆是有限的
短期记忆,即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集中注意力。
大脑活动随工作记忆激活(大脑前额皮质,集中注意力)。
压力会降低大脑前额皮质活跃度,从而削弱工作记忆。
小贴士:
- 最好不要让用户使用工作记忆,如果没记忆好,会让用户恼火。
- 如果要让用户使用工作记忆,那么就避免做一些干扰的事。
2. 人一次只能记住四项事物
最好把给用户展示的事物控制在4之内,如果不行,可以利用分组形式。
3. 人必须借助信息巩固记忆
不断重复——神经细胞之间形成放电轨迹。
新事物和旧事物相联系——图式。
小贴士:
如果想让用户记住某个东西,要反复出现。
4. 再认比回忆更容易
回忆包含错误,人们会通过图式来进行记忆,回忆时可能会出错。
别让用户回忆信息,再认比回忆更容易。
5. 记忆会占用大量脑力资源
记忆易被扰乱-近因效应和后缀效应。
睡觉做梦可以巩固记忆。
制作记忆小方法,可以帮助巩固记忆。
6. 回忆会重构记忆
记忆会变。
记忆可以被抹去。
小贴士:
- 让用户回忆事情时,可以让其闭眼回忆,回忆会更加准确清楚。
- 在做用户产品满意度调研时,你的说词会影响他们的叙述。
- 针对用户的产品使用经验,要慎重考虑。
7. 忘记是好事
设计时,要考虑到用户的遗忘因素。不要指望用户会记住重要信息,在设计时,提供此类信息或提供信息的查找方式。
8. 最生动的记忆是错误的
闪光灯记忆:详细记住重大创伤或重大事件的记忆。
杏仁核:处理情绪。
海马体:和长期记忆有关,两者在大脑中相近,所以说充满情感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
记忆会随时间进行消退的,生动的记忆可能是错误的。
六、人是如何思考的
大脑中共有230亿个神经元,具有非常强大的处理能力;但是大脑不仅存在视觉错觉(卡尼萨三角、缪勒-莱尔错觉),还会存在思维错觉。
1. 人们更擅长处理小块信息
渐进式呈现设计理念——前提是足够了解用户每一步需要什么信息,什么时候会需要。
点击次数不是关键。
2. 三类负荷
用户在网页完成一项任务时,会用到三类负荷,认知负荷(思考)、视觉负荷(浏览内容)和动作负荷(操作)。
三种负荷消耗脑力资源程度排列:认知负荷>视觉负荷>动作负荷。
与其一下给出很多信息让用户思考,不如多让用户点击几次,分步获取信息(动作负荷<认知负荷)。
菲兹法则-决定动作负荷,确保用户移动鼠标时,能准确点击目标,时间、距离和准度是相关的。
有时设计师也会设计增加负荷,比如游戏,可能会通过增加认知负荷(思考)、视觉负荷(寻找)或动作负荷(射击、奔跑等)来增加通关的难度。
小贴士:
- 设计产品时,可以通过增加动作负荷来减少认知负荷和视觉负荷(多点击几次)。
- 确保页面中的按钮足够大,用户可以点击到(ios10 改善了按钮大小)。
3. 心智游移
专指在做一件事时,渐渐走神,沉浸在与当前事情无关的思考中,即心智游移。
日常生活中,心智游移最高可达到30%。
小贴士:
- 人集中注意力处理一件事情是有限的,应该假设他们经常会走神。
- 建立提示用户位置的信息反馈,以便他们回过神后能继续浏览。
4. 人越不确定就越固执己见
认知失调症状,固执己见。
受到强迫时,人们容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大脑背侧前扣带回皮层和前岛叶皮质起作用)。
不受强迫时,易固守己见。
小贴士:
- 不要花大量时间来改变别人根深蒂固的想法。
- 如果想要改变别人的观念,先让他们认同小事情。
5. 心智模型与概念模型
心智模型:心智模型是一个人对事物运作方式的思维过程。
心智模型的基础是不完整的现实、过去的经验甚至是直觉感知。
心智模型是会变化的。
心智模型因人而异。
用户调研就是为了帮助你了解用户的心智模型。
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通过真实产品的设计和界面传达给用户的真实模型。
小贴士:
- 心智模型和概念模型相匹配,表明这个产品比较好用。
- 如果心智模型和产品的概念模型不匹配,而你又不想改变概念模型,此时就用到了教学。
6. 故事是处理信息的最佳形式
与【人是如何感知的】-故事比数据更有说服力不谋而合。
7. 示范是最佳教学方式
与【人是社会性动物】-人天生模仿同情”不谋而合。
图片、截屏和视频都是很好的示范手段。
8. 人天生爱分类
与【人是如何记忆的】-4项事物法则”不谋而合。
尽可能为用户进行分类。
七岁之下的孩子是没有分类意识的。
9. 时间是相对的
时间错觉,时间是相对的而非绝对。
一个人的心里活动越多,越觉得时间流逝的多(等人)。
如果人们觉得时间紧张,就不会停下来帮助别人。
小贴士:
- 设计时,为了避免用户等待的不耐烦心情,可以在页面上增加小趣味。
- 任务分步进行,减少人的心里活动。
10. 四种创造力
刻意的认知创造力(实验发明)。
刻意的情绪创造力(演戏)。
自发的认知创造力(灵光一现),基底核,存储多巴胺。
自发的情绪创造力(顿悟),杏仁核,控制情绪。
11. 人可以进入心流状态
引发用户心流状态的小方法:
- 让用户操作时,自我控制。
- 避免干扰用户。
- 把很难的操作分成几步。
- 给用户持续的反馈。
12.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东方注重人际关系,西方注重个人主义。
七、如何集中注意力
1. 选择性注意
人在完成挑战性的任务时,会自动过滤干扰信息以集中注意力。
有时候选择行注意也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走路看见虫子、蛇之类,所谓的一惊一乍,对自己的名字反应独特)。
人的潜意识会不断扫视周围环境,看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比如自己的名字、性、危险、食物等。
2. 人会主动过滤信息
举例,美国海军误击落商用客机(误认为敌机,忽略了是商用客机的信息。
小贴士:
别指望用户一定会关注到你提供的信息。
别做假设,你认为很明显的信息,用户不一定能注意到。
如果想让用户看见你提供的某个信息,可以从颜色、字体大小、声音、视频或动画来使之明显。
如果某些信息需要被关注,你要设计的比你想的明显10倍。
3. 孰能生巧,无需特别留意
反复练习一种技能,直到成为一种惯性(打字,弹琴)。
太多的惯性步骤,可能会导致错误(惯性删除)。
4. 对频率的预期会影响注意力
举例:携枪支过安检,容易被忽略。
实际发生的频率与预期频率不一致时,易被忽略。
针对重要而且不频繁发生的事件予以提醒(电池电量不足提醒)。
5. 注意力只能维持10分钟
时常假设自己只能抓住用户7-10分钟的注意力。
如果不得不超过10分钟,可以通过其他信息或暂停来调剂。
将在线演示视频控制在10分钟之内。
6. 人只会关注显著线索
把显著线索设置的更明显些和“人是如何观察的——人对变化视而不见”不谋而合。
7. 人无法同时完成多个任务
人们都以为自己一脑多用,其实不能。
如果需要用户同时做多个事情,就应该料到他们会出错,并给出他们修正错误的途径。
8. 勾人六事
食物、危险、性、人脸、移动和故事,移动的东西有影像和动画。
人脑的三位一体,新脑、中脑和旧脑,新脑控制意识、逻辑和推理,中脑处理情绪,旧脑关注生存状况。
9. 巨大噪声会吓人一跳,并引起注意
举例:苹果电脑、手机电量过低提示音。
设计产品时,完成任务、错误或重大事件时,都可以用声音进行提醒。
10. 人欲关注,必先感知
信号检测理论。
八、如何阅读
1. 大小写字母
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阅读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我们觉得大写字母难读,是因为读的少。
我们阅读时,其实在识别和预想字母,然后根据字母认出单词(英文)。
我们浏览文章时,会用到周边视觉阅读。
2. 阅读和理解是两码事
人经常阅读,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取决于此前的经验、阅读时的视角和阅读前的说明。
别指望用户阅读时,能记住特定信息。
内容上,别忘记加上有意义的标题。
3. 不同形式的字体
当人们感觉字体难读时,会把这种判断转嫁到文本上,从而让用户觉得内容也难读。
4. 字号很重要
5. 电子阅读比纸质阅读更难
6. 每行字数较多时读的越快,但人们偏好短行
实验表明,每行字符数为100时,用户阅读速度最快;但人们更喜欢短行,45-72个字符。
长行更易读,因为打断扫视和凝视连续性的次数较少。
人们阅读较宽的单栏文章更快,但更喜欢分栏排版。
九、人是如何决策的
1. 多数决定都是在潜意识中决定的
我们大多数的心里活动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 潜意识不等于不合理或者糟糕。
所谓“相信你的直觉”指的就是潜意识感觉到的。
当人们高速你他们采取特定行动的原因时,你应该持怀疑态度,因为决定时在潜意识中做出的,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做出决定的真正原因。
2. 潜意识最先感知
人们会对潜意识的危险信号做出反应。
潜意思思维比意识思维反应更加迅速,也就是说,人们经常在做完某事或采取行动后,无法解释自己为甚么这么做。
3. 人们都喜欢有更多的选项来进行选择
选择过多会麻痹思维过程。
人受多巴胺的驱使,会对信息的寻找上瘾。
如果可能的话,把选择的数量控制为三四种(和“人如何记忆-人们只能记住两四件事”不谋而合);如果不行的话,可以用分类的方式。
4. 人将选择等于控制
如果完成一个任务可以有多个选择,人们可能会更高兴(当然,最好不超过4个选择)。
5. 相比于金钱,人可能更在意时间
对于大多人来说,产生人际互动更易受到时间的影响,而非金钱和财务。
6. 情绪影响决策
当人的情绪很好时,让他们根据第一印象对产品进行评价,人们往往评价会很不错。
当人的情绪不好时,让他们深思熟虑后对产品进行评价,人们往往评价会很不错。
7. 群体决策可能会犯错
8. 人为强势者所影响
具有支配欲的往往最先发言。
9. 人在不确定时会让她人做决定
举例,网购时,会看买家秀和买家评论- 人们喜欢从众。
10. 人们认为他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到影响
受到的影响可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中的,人们可能会意识不到。
十人是会犯错的
1. 人总会犯错,没有完全容错的产品
2. 人在压力下会犯错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关于任务完成效率的高低,简单的任务,需要的唤醒水平(压力)较高,而复杂的任务,需要的唤醒水平较低。
压力过高或过低,都可能达不到很好的效果,都要找到合适的点。
隧道效应,人们反复不停的做同一件事,即使并不奏效。
3. 人常犯可预见的错误
实施性错误和设备控制型错误。
实施性错误又包括执行错误、遗漏错误和误操作错误。
用户测试和观察阶段,可以收集这些类型错误,有利于重新设计。
4. 人使用不同的纠错方法
最后附上一张思维导图,方便大家查看记忆:
作者:JingwhaleDesign,公众号:JingwhaleDesign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3ALdhZuDF-Bh5phMv7eMtg
本文作者 @JingwhaleDesign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