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分析之“关注”功能
最近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各个内容平台上看了不少文章,看到文章写的不错的作者,果断来一波关注,方便日后能够更快找到该作者。想到这里,刚好与大家分享一下“关注”功能的设计过程。
一、详述
首先,我们先来假想一下当没有关注功能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况?
以浏览文章为例,当我们在平台上浏览一个作者的文章时,觉得该作者的文章内容很好,希望以后能够读到更多该作者的作品,这时候,如果没有“关注”功能,在庞大的信息中我们很难再次找到该作者。那么,“关注”功能就能够帮我们很好的解决此问题。当我们关注该作者后,在“关注”列表中,我们能够方便快捷的找到该作者。以上例子是设计该功能的背景之一。
在汉语词典中,“关注”一词的大意为关心重视、用实际行动或用心去对待某人、某事。 针对我们的功能描述来说,我认为基本上与它本身的大意一致,当我们消费某些钟意的内容时,针对内容的产出者(作者)我们希望能够产生持续性的互动,并且对其产出的内容重视程度更高,因此,付诸的实际行动就是对产出者(作者)本身进行关注。
二、常见案例
一般情况下,“关注”功能存在于用户列表界面或内容详情界面,例如的文章,这时候,如何能快速准确的找到该作者呢?
例如,用户可以记住这个作者的用户名,进行搜索,也能快速找到这个作者,但是当喜爱的作者过多时,这个方案显然有些吃力,因为用户无法准确的记住他们;再者,也可以不断的刷新列表数据来寻找这个作者,但是当数据量相对庞大的时候,这也很难快速准确的找到该作者。
那么,假设如果用户能够通过一个简单操作就可以将喜爱的作者进行记录,形成一个列表,这样是不是就方便多了?
回到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将这个“假设”设计成一个功能,用户的“简单操作”=“关注”按钮,形成触发条件;“记录”=“关注列表”,方便日后快速准确的查找。触发条件形成后“关注列表”同时联动,更新列表数据。当然,如果不想继续关注该作者时,同样可以取消关注,列表中的记录也将消失。
如图所示:
下面,我会将该功能拆分为以下几个核心子功能进行具体的分析及说明:
2.1 动态信息
“动态信息”指的是,用户正在或近期发生的新事物、新情况。
举个例子,比如我关注的一位作者,他今日发布了一篇文章,那这个“文章”就是他的一条“动态信息”。那如何能够方便查看我所有关注用户的动态呢?就需要把这些用户的动态全部集合起来,放在一起进行浏览。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我关注的”列表,你可以在这个列表中集中查看到你所关注的用户近期发表的动态内容。一般情况下,列表内容的展示时间是以个人动态发布时间的“倒序”进行排列,有效的保证我们能够接触到目前最新的动态信息。
在设计这个功能模块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个是“展示层面”,也就是参数的展示;另一个是“功能层面”,需要具有哪些功能,如下:
2.1.1“展示层面”
展示层面从2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作者层面,具有代表意义的一定是“头像”和“昵称”,另一个是内容层面,比如:图片、文案、视频以及动态发布时间等和动态内容相关的展示,在“动态发布时间”这里,因为我们做的是“动态信息”,所以一定是取最近一次的动态内容进行优先展示,这里是需要进行时间的判断。
2.1.2“功能层面”
- 分享、点赞、收藏、以及评论功能:这些子功能可以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增加用户的粘性,因此可以针对自己的需求进行设计。
- 当用户想要查看作者的往期动态内容时,而往期动态一般都会在“作者主页”中进行集中展示,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让用户进入“作者主页”,比如,我们可以将该功能的入口放在作者“头像”一栏上,路径短且目标准确。
2.2 关注列表
关注列表,我将它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分析说明,分别是“方便快捷”&“便于管理”。
关于“方便快捷”这个其实是我们可以在关注列表中快速方便的找到相关人员,不需要进行冗长的操作;“便于管理”是当我们关注的作者过多且类别过多时,我们可以给他们进行分类操作,又或者我们不想关注某人时,也可以进行“取消关注”操作等等。
关注列表设计时,同样可以从上面讲的2个方面去考虑,一个是“展示层面”,列表中需要明确作者是谁,则“头像”和“昵称”一定是必要的;另一个是“功能层面”,先说和“关注”功能本身相关的,如果我不想关注这个作者了,在这个界面应该怎么办?同样,我们可以通过上文中说到的“简单操作”解决这个需求,设计一个“取消关注”功能即可。再者,和上述一样,如果用户想要查看这个作者的往期动态,我们该如何设计?
答案和上面的一致,这里不做过多赘述。
2.3 关注行为
回到其本身,“关注行为”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用户的操作动作,而是与“内容主动推送”、“持续获得”词语相关联,也就是上文中“动态信息”中产生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将“关注行为”定义为:当用户通过某种操作后,便可持续获得被关注者更新的信息。
通常,“关注行为”的触发操作一般会在3个页面中出现,分别为“内容列表页”、“内容详情页”以及“用户推荐”页面,下面进行一个简单分析:
2.3.1“内容列表页”
一般情况下,存在较短篇幅内容时,当内容在列表中的有限区域内可以显示完全的情况下,用户可以直观、准确的感受到所写内容并产生兴趣时,在内容列表页中即可存在“关注行为”的操作,例如:“微博”中内容篇幅有长有短,短篇内容可以显示完全的情况下,在列表页中进行操作可以减少用户的操作路径,提高操作行为。
2.3.2“内容详情页”
和上述“内容列表”不同的是,对于长篇内容来说,用户是无法通过列表中的标题及少部分内容即可准确、直观的读取所有相关内容的,因此“关注行为”在内容详情页面也常出现,通过读取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后,判断是否产生兴趣并需要持续获取相关内容后,从而进行“关注行为”的操作。
其次,“关注行为”操作一般置于页面顶部并悬于顶部,提高用户的感知力与便捷性,可以在操作成本最低的情况下进行“关注行为”的实施,避免操作过于冗长,导致操作行为降低的情况。
2.3.3“用户推荐页”
用户推荐是通过推荐算法帮助用户推荐高质量用户,帮助用户尽快形成新的社交关系。既然需要“尽快”形成,那么一定需要减少操作路径,因此在这个界面中存在“关注行为”操作。
其次,通过算法进行推荐,匹配度相对较准,用户产生的兴趣程度会更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相对的操作行为。
三、功能分析
在具体的功能分析前,我们针对该功能进行一个简单的流程梳理。针对“关注”功能来说,首先可以简单分为3个步骤,分别为用户“点击按钮”-后台“进行判断”-前台“显示结果”,如图所示:
简单梳理完毕后,我们再针对流程中的每一个节点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针对上述流程图所示,前端用户触发条件后,谁负责将用户的操作传输至后台?后台将会怎样处理?处理结果又将怎样传输至前台?
带着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分为4个维度进行分析,分别为:前端(用户界面)、接口(传输者)、后台(管理/增减)、数据库(数据更新),如图所示:
上面图中表示的是从用户“点击按钮-判断-传输用户信息-后台记录的增减-数据库表中的内容更新-返回结果-结果展示”的整体数据流向,下面对每一步进行一个简述:
- 用户点击按钮后,判断当前状态,是否已关注作者,如果已关注,将取消关注,如果是未关注状态,则变为已关注
- 接口会将用户ID以及作者的ID一起传至后台中
- 后台接受指令后,会在相关表中增删记录,关注与被关注的人都需要
- 数据库执行相关指令后,对数据表内容进行相对更改
- 返回结果并传输至前端
- 前端显示结果即可
流程整理清楚之后,我们需要将图中的内容以文档的形式交由开发人员,一般情况下,我会使用表格的形式进行需求点的展示,清晰明了的同时也便于进行管理,如图所示:
注:以上内容中的图片以及需求点均作为事例分析以及学习交流使用,请勿直接使用与个人项目!
四、注意事项
“关注”功能除了能够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之外,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能够提升作者的活跃度与粘度,对于作者来讲,“关注”实际上也是一种鼓励机制。
因此,我将这个功能的用户角色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用户”与“作者”,其注意事项有如下几点:
- 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作者”,一定是需要有“关注”列表的,也就是解决关注后要去哪里找的问题。
- 既然能关注别人,也就能被别人关注,因此“粉丝”列表也是必要的,可以用来查看关注他的用户有哪些,同时如果有需要,我们还可以做“回粉”机制,关注对方。
- 针对“作者”来说,既然“关注”是一种鼓励,就需要有相应的消息作为提示。
- 当平台中作者类型很多的时候,如果有需要,我们也可以允许用户创建分类,方便后续对列表的管理。
本文作者 @子睿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