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零规划一个解决方案级产品矩阵(一)
前言
本文对一个真实产品的规划过程进行了复盘。描述了从零开始规划一个软硬件解决方案级产品矩阵的思考过程,以及具体场景下关键业务的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思路。同时会包含部分项目管理视角的考量,毕竟想法再好也要考虑项目推进时的资源限制,及相关技术与市场风险。希望对没有经历过整体解决方案构建过程的产品人有所启发,初步了解如何从零构建类似的整体解决方案。行业调研、交互设计、原型设计等实操细节的文章市面上很多,此类内容非本文关注重点,不会过多着墨。
解决方案的规划过程,涉及到行业与企业的视角切换,时间线上的价段划分,业务领域内横向产线划分过程错综复杂。为简化表述,下面以时间为主线,仅做线性描述。实际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上的思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反复取舍,交错进行的。有些关键设计环节,为了优化到合适的程度,甚至会出现推导重来的情况。
就个人经验来看,做好扎实的产品定位研究与业务架构设计是第一要务。这一块的工作做好了,产品在进入研发环节前,已在大的方向上与各方达成了共识。这会为后续工作减少了很多摩擦,同时也为后续细节设计指明了方向,避免在需求频繁变动时失焦。
产品的细节设计阶段上,建议结合敏捷项管思维,采用渐进明细的设计方式迭代前行。同时,设计环节相对研发环节,保持两到三个 sprint 的进度提前量,将是一个比较恰当的工作节奏。这能让产品设计人员在保持足够紧凑度的同时,拥有适度的容错空间,从而以更为开放的态度响应市场反馈及需求变更。这样能将变更导致的影响尽量消化在设计环节,为研发环节创造出相对稳定需求环境,从而有利于研发质量提升,减少对研发进度的冲击,降低项目整体的产出成本。
背景
19 年底,公司决定决定涉足智慧城市领域,成为该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笔者当时在产品与项目管理部,我的任务是为公司智慧城市战略规划软硬件解决方案,并负责软件部分的产品设计及整体方案的研发推进。
公司当时的主营业务,是给水电气热领域的厂商提供远程低功耗数据采集模组。公司辅助业务,是建立在低功耗采集技术基础上的通用数据采集硬件,以及在此基础上孵化出来的一些智能硬件。
从组织结构上看,研发中心硬件+嵌入式软件人员占比超过 80%,应用软件人员占比不到 20%。且应用软件部门之前的工作,主要是辅助硬件部门做设备调试运维的上位机软件,以及远程查看数据及设备运维的 APP,没有行业应用的项目经验。应用软件开发及行业背景上是短板,无论是技术基础,项目经验,还是人才储备上都捉襟见肘,预期短时间内不会得到改善。
一、确定方案定位
1. 明确方向,缩小边界
智慧城市是个很大的概念,囊括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安全服务,社会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六大领域。而基础设施上又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管廊、智慧楼宇、智慧酒店、智慧工地。
智慧城市显然不是一个具体可执行的目标,需要缩小领域范围,然后聚焦到一个可能落地的场景。通过与公司领导及软硬件部门的多次沟通,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公司内部达成共识,将范围压缩至园区管理领域,并将场景聚焦至园区内的能耗管理方向。
2. 行业视角下战略定位
行业现状:能耗管理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只是受制于技术与成本,市面上的解决方案有各自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为架构老旧,兼容困难,业务割裂,数据孤立,扩展受限,售后及维护成本高昂等。具体问题总结在下图:
造成上述问题的核心原因大体可分为两块:一块是软硬件研发分离,另一块硬件间互通成本高。软硬件因技术方向差异大,企业往往选择专精一个方向。这种方式下软硬件企业各用其长,优势明显,但也给软硬件集成留下不少麻烦。硬件间互通困难的原因构成复杂,大体可从客观与主观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 客观上: 因史原因,底层设备的传输与通讯协议纷繁复杂,常见的就有几十种,选择范围极其宽泛。而硬件的实际应用场景差异极大,对功耗控制,通信距离,数据安全,硬件成本等要求各异,于是各硬件遵循的协议规约没法简单统一。
- 主观上: 尽管国际与国家标准组织在努力推进标准的统一化。但硬件厂商为保护自家市场,主观上有动力制订私有协议,以增加对接成本的方式减少竞争,导致硬件互通成本更高。
在国内,水,电,气,热属公共事业,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监管。在之前数字政务的推进过程中,水,电,气,热分别发展了各自的单体管理系统,分别服务于其归口单位的后端系统。市面能耗综合管理方案,大多在上述基础上简改造而成,存在架构老旧、功能与场景脱离、数据互通性差的问题。再叠加实际落地时,各规格硬件的互通难题,后续拓展需求,对冲售后 及维护都面临诸多挑战。
政策红利:随着数据化及自动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加之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引导。各企事业单位为减员增效,降低能耗,开始逐步重视能耗监管及智能化改造,这是一个长期的政策利好。
我方优势:目前所在公司,深耕无线传输领域17载,在水电气热等能耗远传及抄收领域有深厚积淀,是能耗管理领域的硬件提供商,有扎实的硬件研发能力。在整合了公司在前端表计、远传通讯及行业理解上的诸多优势后。结合软硬件分离及硬件互通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相较纯软公司我们优势明显。
战略定位:经过上述分析,并考虑到市场竞争情况后,我们提出如下定位。
- 市场定位: 二级能耗计量、采集、费控的智能化建设及改造市场。
- 客户定位: 自管物业,校园,工矿企业,综合商务楼宇,科技园区,产业园区等运营单位。
- 功能定位: 提供一套软硬件一体,水电气热综合管理,抄收缴管一条龙服务,后付预付全覆盖,能耗数据全打通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二、建立方案愿景
园区能耗管理领域内涉及传感设备,计量仪表,远程采集等前端设备,负责数据解析及分发的IoT 平台,以及具体的能耗管理应用三大业务版块。各版块下还生存了繁多的软硬件供应商。而能耗管理作为智慧园区的一个环节,还需考虑与上下游的软硬件系统互通。一言以蔽之,能耗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涉及面很广,没法一蹴而就,只能分而治之。
1. 时间维度上纵向分解
由内而外展开能耗解决方案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由企业核心能力与行业伙伴链接的多层网络结构。建立企业核心能力是前提,然后以此为基础向行业提供价值,进一步裹挟行业资源为我所用。从而可以将整个解决方案,按时间维度大体分成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 目标是构建一个最小化的业务闭环,完成能耗管理的核心业务,使之能独立完成客户服务。在不考虑第三方硬件与系统的前提下,完成从能耗计量,远程数采,抄收计费,费用收缴结算、数据分析以及设备监控的业务闭环。
第二阶段: 目标是完成标准化接口建设,使之能参与到其它集成系统中去,拓展市场边界。这个阶段,会将第一阶段的业务数据以标准的 API 接口输出,供给第三方系统调用,或是整个解决方案作为子系统,集成到更高维度的智慧园区管理系统中去。
第三阶段: 目标是,作为集成平台,集成第三方的设备与服务,拓宽业务边界。使得我们的智慧能耗管理方案能适配到更加复杂的业务场景,并为系统的后续拓展铺路。
2. 业务领域间横向拆分
完成第一阶的战略目标,才有了自身的核心价值,是在行业生态上了占据一个生态位的前提。但第一阶战略涉及到多个智能硬件与两个软件平台的开发,整体的设计与开发周期必然不短,而公司能挤出的人力资源十分有限。长周期的产品开发,如得不到市场验证,研发内部压力与产品的市场风险都很大,甚者整个方案都会流产。
在考虑方案的正面收益时,必须同时考虑不如预期时如何减轻风险的冲击,如何进行产品退出。不考虑市场与风险的产品设计都是耍流氓。
研究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链条发现: 智能硬件、数据服务、设备管控、能耗应用这 4 块业务,边界明确,边界内业务相对独立,边界间仅存在数据流的上下游关系,具备拆分的天然条件。且上述业务领域对应的资源基础与研发周期不一,相互解耦后分别开发能极大的缩短方案交付的周期。
结合公司当时的组织结构与业务沉淀,将解决方案横向划成4 条横向业务线,形成一个产品矩阵。各业务线的阶段产出都能独立作为为产品售卖获取现金收益,接受市场反馈,极大的减轻了研发压力与市场风险。业务线进行组合,便构建起软硬件一体的完整解决方案。
数据采集: 在公司已有硬件基础上,研发水电气热智能仪表,数据采集模组,智能网关等硬件产品,可作为独立硬件投入市场销售。
数据接入与分发: 在公司之前运维服务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这块可作为智能硬件的配套服务与硬件打包销售。也可升级为通用的 IoT 平台单独销售。
数据映射与设备管控: 以设备管理为核心的功能组,设备的定义,档案管理,数据位点配置,实时监控等都在这个模块完成。这个模块可与前两模块合并就是一套完整的设备监控解决方案。也可后续升级成为专业设备管理应用。
数据应用与能耗费控: 这是能耗管理解决方案的核心应用,与前面三个模块构成完整的智慧能耗管理解决方案。也可作为独立软件,成为行业生态的能耗管理组件,实现对第三方系统的赋能。
3. 建立整体愿景
通过方案的战略定位及阶段分解,解决方案落实为由智能硬件,IoT 服务平台,设备管理平台,能耗管理平台四个业务线构成的产品矩阵。第一阶段只考虑企业内部四条业务线的建设,完成能耗管理的核心业务。后续再考虑与第三方软硬件集成,形成与上下游生态厂商的互动合作。至此,可将智慧能耗整体解决方案具象成如下拓扑。
文章内容较长,将分成三个篇章输出。后续两个篇章会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产品路线规划,产品功能设计,以及 2B 类产品的 PRD 输出示例与项目总结等内容输出。
如何从零规划一个解决方案级产品矩阵(二)
如何从零规划一个解决方案级产品矩阵(三)
本文作者 @李金尧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