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设计零售商品管理功能
当前在零售供应链管理中,商品作为最重要的业务价值载体,对企业的业务发展至关重要,产品经理如何去设计和管理好商品管理功能,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商品管理难点
总结了目前业务上商品管理的难点,有9个,分别如下:
- 商品引进和汰换随意:没有计划性;
- 商品结构不合理:不符合业务规划;
- 商品种类繁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食品、服装到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种类繁多,管理起来非常困难。
- 商品价格波动大:商品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市场供求、原材料价格、汇率等,价格波动大,管理难度大。
- 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商品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产工艺、原材料质量、检验标准等,质量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
- 商品流通渠道复杂:商品流通渠道包括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流通渠道复杂,管理难度大。
- 商品库存管理难度大:商品库存管理包括库存数量控制、库存成本控制、库存盘点等,管理难度大。
- 商品销售管理难度大:商品销售管理包括销售价格制定、销售渠道选择、销售人员管理等,管理难度大。
- 商品售后服务管理难度大:商品售后服务管理包括退换货管理、维修管理、投诉处理等,管理难度大。
二、商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为了解决商品管理难点,需要了解商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新品引进->新品试销->正常品->待改善->商品汰换。
1)新品引进:企业将新产品引入市场的过程。新品引进可以帮助企业扩大产品线、提高市场份额、增加销售额和利润。
2)新品试销:企业在将新产品正式推向市场之前,先小范围地进行销售,以收集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反馈意见,并对新产品的市场表现进行评估。新品试销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新产品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以提高新产品的成功率。
3)正常品:新品试销后满足业务要求,转成正常品。正常品是相对于残次品而言的。残次品是指不符合企业标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4)待改善:质量或性能不完全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待改善商品是相对于正常品而言的。正常品是指符合企业标准,质量合格的产品。
5)商品汰换:正常品已经过时或不再流行了,转成下架产品。
商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系统设计
从商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中,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从点到线,再到面去解决以上问题。
1. 新品引进
① 品类规划
a.围绕企业经营、消费者、市场,规划经营品类,定义品类角色、明确品类策略、执行品类策略、回顾品类策略。
品类规划
b.选品维度有渠道(如门店、商城等)、地域(如全国、大区、城市等)等。
② 新品引进
a.简化并标准化新品引进流程,提高新品引进效率。
b.商品创建流程:商品模板管理->商品申请提报->商品申请审核->商品数据输出。
商品创建
① 商品池
a.通过商品池,统一商品信息,提高商品信息的准确率,减少商品引进的操作成本。
b.商品状态管理:包含采购状态、销售状态、可要状态、退货状态。结合商品类型(SKU)和商品类别定义不同业务属性的商品主数据,配合商品状态管理有效管控各作业环节。
商品状态管理
2. 新品试销
① 新品试销区:推动新品的引进,减少因陈列等因素所造成评估差异;打造线上新品区域,增加用户互动场景。
② 新品评估:基于品类现有结构、销售、毛利、价格、顾客关注等情况,结合品类策略、商品策略,进行商品评估。
3. 正常品
① 供应链效率提升:从供应商评估、商品布局优化、智能补货、销售预测、库存仿真、库存健康管理等维度,提升资金回报。
② 运营效率提升:通过补货建议、智能收货、商品陈列、商品异常洞察、理货助手、效期助手、智能任务管理等,辅助日常店面运营,减少人员操作,提升效率。
4. 待改善
① 正常评估:利用VPE和OCM模型,分别从品类自身和整体层面对商品进行评估,规划待改善商品。
② 待改善商品提升:业务定期梳理待改善商品,同步协同供应商共同制定商品改善计划。
5. 商品汰换
① 待汰换:对于待改善商品进行评估,在周期内未有效改善,且业务未调整商品策略的情况下,商品进入汰换状态。
② 商品汰换:跟踪库存清理状态。对于可退商品,结合策略,自动退货;对于不可退商品,跟进采购协同供应商资源,以引流为目标,快速进行出清。
四、总结归纳
- 正常品的预测补货的准确率有待提高,尤其是到店到单品维度,需要不断优化预测模型;
- 汰换和退换建议还是不够细致,只能到很粗的维度,比如退多少件,实际还需要给出结合其他运营策略,给出更多选择。
欢迎大家共同探讨,一起进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