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体系】收银台搭建

一、概述

1. 什么是收银台?

收银台理解起来其实很简单,简单来说就是收钱的统一入口,最简单的可以类比线下商超的实体收银台,毕竟互联网很多系统建设的命名和功能其实线下实体的线上化

线下超市收银台的作用就是用户统一付款的窗口,线上收银台的作用同样如此,线下实体收银台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现金、实体代金券/优惠券(国外)、充值卡等,映射到线上同理

甚至于线上收银台为了降低通道费用(不是唯一目的)而做的比较独有的路由策略,在线下场景也能找到类似的场景,例如用户结算的时候,有的收银员会使用自己的充值卡付款(有折扣),简直一模一样

2. 收银台的能力模型

收银台的能力模型核心如下图所示,简单来说就是“三力模型”,即支付能力、营销能力,降费能力,支付能力是收银台最基础的能力,后两种能力是基于现实需要衍生出来的能力

【支付体系】收银台搭建

二、收银台系统架构

收银台的定位很直观,属于是收款/付款的门面担当,所谓的门面就是对外是用户可以直接感知的前端付款入口,对内又是前置业务系统实现真实资金交互的第一站,所以整体架构图如下图所示,看起来不复杂也比较好理解

【支付体系】收银台搭建

三、收银台怎么做?

收银台系统建设其实就是围绕上文中的“三力”模型来的,先解决基本的支付能力,然后再升级实现营销能力与降费能力,下文也会围绕着三个能力展开:

1. 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是收银台最基本的能力,支付能力听起来可能比较抽象,更具象点来说就是支持用户多种方式完成付款的能力,关键字:支付方式、付款,落到实际的系统建设上主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收银台的前端展示部分,一部分是实际系统交互的底层接口,分开说明

➤前端展示 :前端展示部分比较简单,就是弹窗或单独页面,展示平台支持的支付方式,用户选择支付方式,在三方支付APP输入密码/免密,完成付款动作

【支付体系】收银台搭建

➤后端接口:以下接口为核心收银台接口,并不是全部,可根据自己业务需要,进行增减即可

【支付体系】收银台搭建

有了接口之后,不同系统怎么交互,可以参考下图交互流程,为方便理解,大家可以对照京东的购物支付流程查看下图,有的平台会把用户的操作步骤合并,但底层订单交易逻辑是不变的,后续有机会分享订单交易的时候再展开

【支付体系】收银台搭建

2. 营销能力

营销能力也是收银台的一个重要能力,所谓营销能力,就是平台基于自己的实际业务需要,对支付方式做一些营销推广,可能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支付通道(例如京东、美团等),也可能是为了拿到部分通道的营销补贴或支付手续费减免,常见的手段是通过增加一些营销文案或者调整支付顺序等,如下图:

【支付体系】收银台搭建

因为营销政策时常会变动,所以这部分可以做成配置化功能,可以更灵活地的支持业务诉求,支持按照业务线等维度配置支付方式和营销话术、支付顺序等,配置页面如下图:

【支付体系】收银台搭建

3. 降本能力

上文中的营销能力也包含部分降本的功能,例如把费率更低的支付通道顺序排的更靠前,再或者针对一些费率比较低或者有些通道补贴的通道,加上一些引导话术,例如“立减xx元”等

除了以上的方法之外,通道路由也是降低平台支付手续费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通道路由可以展开说点:

早期三方支付机构基础建设不成熟的时候,平台搭建通道路由核心是为了提高支付成功率,后续随着支付行业整体基础建设的完善,平台若是合规的支付业务场景,基本不会触发平台侧的风控,通道路由的意义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通道路由的核心左右转向了降低支付成本,现在机构普遍做法是线上支付包装成线下来实现降费目的,正常线上支付费率0.6%,包成线下的话,可以降到0.2%-0.4%,稍微有点交易量的平台,每年都可以节省百万级的手续费,就又够老板换辆车了🤣

但是微信支付宝也不是傻子,如果大家都这样干,每年得损失多少手续费,肯定会进行风控拦截,对于走这种方案的平台来说,在保证降成本的基础上,还要兼顾支付成功率,所以就需要通道路由

同时现在多数的线上包线下的解决方案,都是通过其他三方机构间连微信/支付宝,故在这里我们统一成为间连通道

通道路由有两个核心要注意的点,一是路由的策略,二是路由灰度的控制,分开说下:

➤ 路由策略:这个比较简单,就是什么情况下通过间连通道支付,什么时候直连通道支付(也即是合规通道,不触发通道风控的通道),如果间连通道失败了,系统怎么处理,路由策略这块核心在于下图的流程:

【支付体系】收银台搭建

➤ 灰度控制:这个也比较好理解,因为微信/支付宝的风控策略的不确定性,我们要支持灵活控制不同业务线切入间连通道的交易量,风控严的时候,量可以调小,反之量可以调大,至于灰度控制是后台代码控制,还是后台配置,这个视具体需要而定,控制维度大概就是业务线 交易量 支付方式

四、总结

收银台建设总体而言不算复杂,没有太多业务逻辑,更偏向于接口与各系统之间交互层面,属于通用基础系统,核心思路就是围绕上文中提到的“三力”模型去建设

以上,如果对你有帮助,希望不吝点赞、分享、在看~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