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设计师,如何着手创新产品设计?
01 创新的空间与氛围
物理空间:
对于一个大型企业,强流程,高效率的氛围,相对于创新在空间上有些缺乏。创造力需要大量的自由空间,设计有创意的氛围,确保环境没有过多的因素干扰。明亮自然的环境,声音良好且无回声,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新鲜空气,温度在22°C – 25°C之间。
思维氛围:
构建一个团队以设计思维为主导的氛围。能够体会到以用户生态系统为中心,快速协作且彻底。
在设计思维方面还没有经验积累的团队,开始之前对于设计思维正确认知很有必要。首先,很多领导者及团队成员认为设计思维是设计师的事,是设计师思维,其实不然。团队中具备思维理念不一定是要掌握多么精深的技术或知识,而是要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设计思维里不仅包括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还把变革思想与设计未来的思想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借助全公司、用户和协同者横向传播来建立设计思维基础才有效且更有前景。
至上而下的推行设计思维在团队中的体现。结合清晰明确的愿景,将能使所有员工以用户和生态系统为导向。基于此基本态度,思维方式才能够演化,让战略达成共同目标:为用户生态系统服务。
建立利益相关者,如果在设计过程早期就将有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引入进来将更能理解为什么问题陈述发生了变化、潜在用户有哪些需求及对用户来说哪些功能是重要的。
02 梳理工作流及专业构建
工作流程:
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共创是创新产品必备的团队流程,告别瀑布式的流程化协作,将设计思维五阶段贯穿在整个流程中。梳理整个流程分为3个阶段:挖掘——创造——交付。
挖掘:
- 移情阶段:利益相关者基于用户同理心挖掘痛点与寻找机会点。用户数据分析与设计思维者开始协作,致力于获得“深度洞察”与“深度发现”。“深度洞察”来自移情地图,用户故事,用户访谈来提炼。为获得“深度发现”,必须收集、描述、分析数据,这使得我们能够识别初始的模式并将其可视化。
- 定义阶段:通过创建观点来定义和构架设计挑战,观点描述了特定用户的需求及需求所基于的洞察是什么。移情阶段的移情地图,用户故事,用户角色,用户访谈了解用户世界的全部范围,形成问题陈述,明确化为鼓舞人心的“我们可能会如何提问”。帮助综合和理解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所有数据。
创造:
- 构思阶段:通过6顶思考帽,头脑风暴,挑战假设,SCAMPER产生创意,目标是尽可能多地持续产出点子,故事版可视化思想后再进行总结与评估。这一阶段结束后会有几个可用的想法,需要满足构想团队的需求,创造力状态及构想会议中的经验,在后续步骤能使用的创意。
- 原型与为测试建模阶段:设计出原型并借助模型进行测试。原型使得构思可视化。原型是所提出解决方案的简单实验模型,用于快速,廉价地测试或验证概念,设计假设及其概念化的其他方面,以便所涉及的设计师可以做出适当的改进或可能的方向改变。
交付:
- 测试与价值验证阶段:基于原型做可用性测试,以便从反馈中学习并调整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需求。进行原型可视化及数据联合测试,可用性测试,AB测试,可用性测试,启发式评估,实时原型试点。
- 实现阶段:设计方案研发上线落地实施,通过数据反馈获取产品优化方案。
专业构建:
构建一个整合性的团队,创新产品设计的体验设计师需要更多的复合型要求,知识宽度与个人自身核心能力中的专业深度。利用设计思维,挑战传统方法,快速行动基于数据做出决策,关注大局以未来导向。
03 针对性的方法论
未来用户:
既然是产品创新那么一定是领先用户。根据定义,未来用户是那些比大众市场有着超前需求和要求的用户,希望通过需求满足获得特别高的收益和竞争优势。未来用户自己就发展出很多主流创新,在解决自己的问题时有很强的动力,这种状态驱使团队进行创新,这些创新通常以临时的解决方案或原型落地。
- 定义需求和趋势,针对早期趋势、研究方向、领域专家和技术专家的资料(未来研究员、趋势报告、趋势预测等)在早期阶段初步确定重要趋势和未来需求;
- 寻找领先用户和领先专家,在国际UX会议的趋势及全球领域专家的研究方向,获取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在项目上运用。通过问题和主题的抽象及对它们的转化,识别出类似的市场;
- 发展可行方案的概念设计,通过领先用户、领先专家、体验设计师及利益相关者共同协作的工作坊,将原始的想法发展成强有力的创新概念。
精益画布
精益画布是一个利益相关者协同共创的方法工具。体验设计师在思考商业模式的方面时让产品经理与领导者密切参与;制定出色的价值主张时则需要产品经理承担责任。要落实解决方案时与开发工程师共创。
故事矩阵(story matrix)
故事矩阵更多的是替代角色这个方法论。故事矩阵是产品与用户生活互动领域中的一组旅程点。从用户第一次感觉需要使用产品的那一刻开始,直到用户成功完成使用该产品所需的操作为止,帮助加深对产品和用户的了解。
作者:Emilychen;公众号:Design Thinker,UIUX设计师,从业6年+,关注设计思维及实践,核心宗旨:设计思维驱动下的设计沉淀。
本文作者 @Emily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