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 设计:如何提高审美能力?

UI 设计的核心价值是美学,这一篇就探讨下“如何做到美”。最核心、最基础的是,要先成为美的欣赏者。换句话说,要拥有较高的审美。

关于审美,会分成三个部分来探讨,分别是:美是什么,审美来自哪里,如何提高审美。

01 美是什么?

分别从生活、学术的角度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1. 生活角度的美

生活中有两种美,分别是:自然之美、人造之美。

  • 所谓自然之美,是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比如山川湖海之美,比如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物之美。
  • 所谓人造之美,是指人类发明创造的各种物质和文化之美,比如建筑、诗歌、手机、书法之美,比如 UI 设计之美。

针对自然之美和人造之美,人类的审美有两个特性,分别是:共性、差异性

所谓审美的共性,是指人类在欣赏自然之美时,所表现出来的高度一致

比如黄山的美是世界公认的,奥黛丽・赫本的美也是世界公认的,幼儿园里班花的美在小朋友当中也基本是公认的。

相应地,所谓审美的差异性,是指人类在欣赏人造之美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比如一个关注流行与时尚的单身青年,过年回家的时候,很可能会被并不关心流行与时尚的父母这样说:那啥,你姑准备给你介绍个对象……这身衣服不好看,上街买身好看的吧。

我们平常说的“审美”,更多是指人类在欣赏人造之美时所呈现出来的差异。这也是本文探讨的“审美”。

2. 学术角度的美

从学术角度来看,美来自美感。而美感与好感紧密相连。

  • 能够满足人们主观需求的客观事物,会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这种快乐的感觉就是“好感”。
  • 这种客观事物的形态特征也会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这种快乐的感觉被称之为“美感”。

比如笔者喜欢匡威经典款帆布鞋(All Star 系列),那我就会对它有好感。当我在街上或商场里看到它的时候,精神上就会产生一丝愉悦的感觉,这种愉悦的感觉就是美感,我会觉得匡威经典款帆布鞋是美的。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一个喜欢奢侈品的女孩对 LV 的包包有好感,并且觉得它很美,也是类似的道理。

能够满足人们主观需求的客观事物,就是人的价值取向。通俗来讲,可以说是人们喜欢的事物。

学术意义上的“好感”,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人们感觉到自己的主观需求被客观事物满足了。也就是说,当拥有喜欢的事物时,才会产生“好感”。

而我们平常说的“好感”,和是否拥有自己喜欢的事物没有必然联系。比如,不管我有没有买匡威经典款帆布鞋,我都会对它有“好感”。但当我买它的时候,我对它的“好感”一定会达到一个巅峰——各位想象一下自己血拼完后的心情就知道了。

学术意义上的“美感”,则主要得益于喜欢的事物的外在形态。也就是说,当你看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时,无须拥有它,美感和美就会产生。

所以,相对而言,“好感”偏物质化,“美感”和美偏精神化,也就是我们在上一篇所说的:美学是一种精神追求。

学术或者美学角度的美,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视觉之美、精神之美

  • 所谓视觉之美,是指外在形态之美或表现形式之美。比如企鹅胖墩墩、走起来一摇一摆的体态。
  • 所谓精神之美,是指视觉之美的精神内涵。比如企鹅胖墩墩、走起来一摇一摆的体态会让人觉得憨厚、可爱。

再比如石墨文档的 UI 设计,我们会觉得好看,有一种中式美学在里面,让人觉得安静、优雅。这里包含安静、优雅在内的中式美学就属于精神之美,石墨文档的 UI 设计本身,则属于视觉之美。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提到: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再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

“视觉之美”对应“物理”,“精神之美”对应“人情”。

乔治・桑塔耶纳先生在《美感》一书中提到:

“我们可以从一切表现中区分出两相来,第一相是实际呈现的对象,包括字词、意象等具有表现力的东西。第二相是暗示出的对象,包括更深远的思想、感情或者由此唤醒的意象等被表现出的东西”。

“视觉之美”对应“第一相”,“精神之美”对应“第二相”。

再来看下,视觉之美和精神之美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是,“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乔治・桑塔耶纳先生的观点是,“如果价值完全存在于第一相中,就不会有美的表现。”

也就是说,视觉之美和精神之美,要么同时存在,要么同时不存在。先有视觉之美,之后引出精神之美;如果引不出精神之美,视觉之美也不会成立。

人类的大脑,仿佛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专门用来存放关于美的精神和意识,包括但不限于上文提到的憨厚、可爱、安静、优雅等。我们姑且称之为“美学数据库”。

当视觉之美映入眼帘时,大脑就会马上去这个“美学数据库”索引。当索引到对应的精神和意识时,精神之美就会马上出现,视觉之美也随即成立;当索引不到对应的精神和意识时,精神之美就不会出现,视觉之美也不会成立。

精神之美还有两样很特殊的美,那就是真和善。如果把精神之美比做一座金字塔的话,真和善既在塔底,也在塔尖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之所以说真和善在塔尖,是因为人类拥有高级文明,赞美真和善、追求真和善,但是真假、善恶共存于人间,要想永远保持真和善很难,要想做到至真至善更难。

之所以说真和善也在塔底,是因为一旦在真和善上有缺陷,其它精神之美就会跟着衰减,甚至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而一旦在真和善上有严重缺陷,其它精神之美甚至会瞬间崩塌,个别名人因为丑闻而形象崩塌就是典型例子之一。

02  审美来自哪里?

审美主要在后天形成,同时也受先天影响。

1. 后天形成

从前文我们知道,美有一个非常重要影响因素,那就是大脑中负责储存“精神之美”的“美学数据库”。“美学数据库”主要形成于后天。

以上是学术角度,再来看看生活角度的情况。

据笔者观察,有很多兄弟姐妹,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完全一样,读的学校也一样,但他们的审美却有比较大的差异。一般到中学、甚至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这种审美差异就会在各自挑选的衣服、鞋子等物品上表现出来。

审美主要在后天形成。无论是学术理论还是生活经验,都说明了这一点。

2. 受先天影响

天生内向的人,成年后很大概率会喜欢内敛一点的设计风格。天生外向的人则相反。

认真、探索这些品质,有些孩子生下来就有。在幼年和童年时期,当语文课本、课外读物、动画影视剧等内容为所有孩子打开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时,天生具备认真、探索品质的孩子,可能会更快熟悉这个精神世界,并更多吸收其中的养分。

这些精神养分,会包含之前提到的“美学数据库”,所以对培养审美很有帮助。也就是说,一些天生好品质,有利于培养审美。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必悲观。因为绝大部分好品质,都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出来。

03  UI 设计:如何提高审美?

既然审美主要在后天形成,那一定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

对设计师而言,审美一般有三个步骤,分别是:入眼、入心、入脑。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对大众而言,审美一般只有“入眼”、“入心”这两个步骤。

  • 所谓入眼,是指看到“视觉之美”,或被“视觉之美”吸引;
  • 所谓入心,是内心感受到“视觉之美”的“精神之美”;
  • 所谓入脑,有点类似我们平常说的“职业病”——设计师可能会简单拆解“视觉之美”和“精神之美”,并分析它们是怎么实现的。

结合审美三步骤,提高审美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那就是:入心,入眼,入脑。

注意,这里是“入心”在前,”入眼“在后初始阶段,按照这个顺序来,往往会事半功倍。到了中后期,则不必拘泥顺序,交叉进行即可。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1. 先入心:先丰富心中的“精神之美”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

  • 第一,确实没有留意到生活中的“视觉之美”,也就没有下文了;
  • 第二,看到了生活中的”视觉之美“,但是没有引出”精神之美“,最终没有出现美。

不管是哪种情况,其根本原因都是内心缺少对应的“精神之美”,也就是大脑中的“美学数据库”比较贫乏。

所以,提高审美,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就是丰富大脑中的“美学数据库”。因为“美学数据库”将会直接决定,我们是否能感知到美,以及是否能输出美。

如果“美学数据库”比较贫乏,看再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也很难吸收到其中的“精神之美”。没有“精神之美”,美和好看就不会成立。

舞蹈最重要的是感染力,这是易烊千玺在《这就是街舞》里说过的一句话。设计最重要的,也是感染力。

当我们的“美学数据库”比较丰富,同时我们能够娴熟运用里面的“精神之美”时,我们的设计才有可能充满感染力。

如何丰富“美学数据库”?

最基础的方法就是提升人文素养,因为人文领域有丰富的“精神之美”。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借助书影音,这个在《交互设计:如何做到品质?》一文中有详述,此处不再赘述。

这里做个补充,就是要吸收什么样的“精神之美”?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首先,是关于广度。

这个世界上有大量普世的“精神之美”,比如简洁、活力、安静、干净、利落、帅、酷、欢乐、可爱、温润、知性、力量、专业,等等。设计从业者(设计师和设计决策者)需要广泛吸收普世的“精神之美”,涉猎越广越好。

涉猎广有两个必要:

  • 第一,不管以后做什么风格的设计,这些普世的“精神之美”都是基础素材库,属于“原始积累”。比如 B 站和抖音的设计风格相去甚远,但它们都会通过大圆角和肉乎乎的图标,来营造“可爱”和“亲切”的感觉。
  • 第二,只有涉猎广泛,我们才有可能欣赏并学习各种各样的设计、各种各样的美。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其次,是关于深度。

关于“精神之美”,每个设计师、乃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偏好。每个设计师都应该尽早找到自己的审美偏好,并通过深耕的方式尽可能成为这个风格领域的专家。

最后,是关于流行趋势和时代审美。

流行趋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参考,但是没必要一味的盲目的追随。

既要关注流行趋势,更要把握时代审美,这里有两个原因:

  • 第一,一定程度上,是“铁打的时代审美,流水的流行趋势”;
  • 第二,当我们讨论流行趋势时,更多是在讨论表现形式,而时代审美会让人更多联想到内容和内涵,形式服务内容,流行趋势服务时代审美。

时代审美是个大话题,笔者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大概因为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不管是 UI 设计还是服装设计等其它设计,欧美日韩审美仍然占据绝对优势,此其一;其二,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同时物质丰富、诱惑丰富、焦虑丰富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也会向以中式和日式为代表、并具备古雅诗意特色的东方美学寻求精神慰藉。

由于日本设计和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以及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东方美学不只在中国、日本,在全球都占据一席之地。

整体而言,时代审美的主旋律就是:简洁、东西方美学融合、东方美学小规模复兴。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苹果的设计,本身就是东西方美学融合的典型代表。苹果的设计作为欧美审美的典型代表,因受乔布斯审美影响,本身也包含禅文化、日式美学这些东方美学的元素。前文提到的石墨文档的设计,乃至李子柒的视频,本身都是东方美学小规模复兴的典型代表。

其实不止 UI 设计,华语乐坛的例子也是极其类似:

一方面,中国风这种东方审美一直占一定的市场份额,比如周杰伦的曲风。

另一方面,东西融合也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和对应的专辑封面等视觉设计中,比如李宇春的《流行》这张专辑:《流行》这首歌融合了欧美的电子音乐和中式竹笛;专辑封面里热情、利落、带有批判思维(流行二字反着写,反“流行”)、并具备一定科技感和未来感的红色字体偏向西方美学,功夫服装和复古破旧教室则偏向东方美学。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最后,关于东方美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推荐大家去看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

2. 再入眼:再多看优秀作品

当大脑中的“美学数据库”比较丰富时,就可以进行较大规模的“入眼”练习——多看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设计作品、旅行见闻、日常见闻。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先说设计作品:

设计师应该多看不同类别的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平面、UI、网页、插画、摄影、动效设计、字体设计、工业设计、空间设计,等等。

最核心的有三大类,分别是:平面、UI 和网页、插画和摄影。因为平面是一切的基础,UI 和网页是我们的基础工作,插画和摄影有着非常丰富的“精神之美”。

途径主要分上线作品和线上作品,线上作品这块推荐站酷、Dribbble、Behance、500px、花瓣、Pinterest 等。

每个设计从业者都应该尽早找到自己的审美偏好,并在这个偏好范围内去寻找最优秀的设计作品和设计师。

再说旅行见闻:

好的设计需要灵感,而旅行见闻,可能会提供丰富的灵感素材。旅行之美大致可以分成三类:自然风光、建筑特色、人文特色。比如苍山洱海的苍茫与娴静,比如浦东图书馆“透明”(全玻璃幕墙,阳光全部洒进来)与“自然”(木质家具、木质环廊,以及外围的绿化带)的设计理念,比如重庆那种将山水与烟火气息、文艺气息和江湖气息糅合在一起的独特魅力。

这些旅行见闻之美,当放下杂务放空自己,带着欣赏的心态身临其境时,会留下深刻印象。日后也会在需要灵感的时候,很自然的从脑海里蹦出来。

最后说日常见闻:

日常见闻,就是在街上、商场、公园或看影视、视频时看到的关于美的一切。比如公园里很吸引你的一件衣服,商场里让你眼前一亮的一个品牌 logo,电视剧中深得你心的一款眼镜。日常见闻之美会比较繁杂,而且也不如旅行见闻之美那么印象深刻,但它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构成了我们审美的日常练习,而且也是感知流行感知美、以及积累灵感素材的重要途径。

看设计作品,始终都是主动寻找、主动吸收。

欣赏旅行见闻之美和日常见闻之美,一开始可以是主动寻找。等到大脑中的“美学数据库”足够丰富时,这种主动寻找就会变成被动接收,就会变成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这也是最理想的状态

3. 后入脑:最后多做动脑与动手并重的练习

对于美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是基本功,有了一定的基本功,就可以通过作品来表达美。世人常说,设计师要靠作品说话。作品既用来表达美,也用来证明设计师的审美。

用作品去表达美,除了练习,别无他法。

练习时会涉及到 UI 设计中的“科学”,这个在下一篇会详细论述。此处先用两个建议预热一下。

首先,把表达美里的“表达”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精确描述,动脑多一些;第二步才是作品,动脑与动手并重

精确描述是通过语言和参考作品对设计风格进行尽可能精确的描述。这个精确是指考虑周全、范围清晰、逻辑合理且自洽。描述越精确,最终呈现的设计风格就会越合适、越和谐。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术业有专攻,很多时候,“精确描述”只能靠设计师去主导和推动。现实中,设计师可能会急于动手开工,也可能会迫于需求方急于看到设计成果的压力,或者囿于业务能力、话语权等各种因素,最终没有在“精确描述”上下足功夫。这种情况,就像是去参加一个高手如云的歌舞类选秀节目,自己却没有在唱歌方面做好准备。

所以,设计师一定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并精进这方面的业务能力。

其次,练习无大小。不管是工作上的实际项目,还是业余时间大大小小的练习,只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比如留白多少、图标多大,都有很多学问,所以都可以做的很专业,最终都会收获良多。

结语

生活中有自然之美和人造之美。欣赏自然之美时,人们会表现出高度一致;欣赏人造之美时,人们会表现出差异。我们平常说的“审美”,更多是指这种差异。

人们会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抱有“好感”,这些事物的外在形态会给人带来“美感”。

美可以分为“视觉之美”和“精神之美”。“精神之美”出现时,“视觉之美”会随即成立;“精神之美”没有出现,“视觉之美”也不会成立。

从根本上说,审美取决于大脑中储存“精神之美”的“美学数据库”。“美学数据库”主要成形于后天,所以审美主要来自后天。

设计师提高审美,最好的方法是先从根本入手,具体如下:

  1. 先丰富心中的“精神之美”,也即大脑中的“美学数据库”,因为这是审美的根本所在;
  2. 再多看优秀作品,有了“美学数据库”作基础,映入眼帘的“视觉之美”会引出“精神之美”,此时美就会出现;
  3. 最后多做动脑与动手并重的练习,因为设计师的审美最终要靠作品说话。

也就是说:先入心,再入眼,后入脑。

相关文章

UI 设计的本质与价值

#作者#

Leeo,微信公众号:SnowDesignStudio。产品设计师,专注用户体验研究与设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