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实战项目让你转型成 UX

UX作为一个新职能在国内被提出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原因也许是近年国内互联网设计师成长了,希望拥有更多的空间,希望像国外成熟互联网公司一样,通过这个天然站在用户角度的职能去驱动业务;也许是越来越多的智慧设计工具的出现大大提升了设计效率,让我们在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这个岗位依然存在,在对岗位价值的挑战下,迫使我们转型…去年起一部分成熟的、前沿的设计团队已经开始从UI转型UX,当然我们1688UED团队也不例外,1688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设计师无论从思维还是工作职能已经在向UX方向前进,并且通过组织“向UX转型”的内部课程逐渐影响更多设计师 。

简单说UX定义是对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体验,包含了UI,近几年很火的服务化设计培养的人才就是UX。UI是由特定的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组成的细分职能,相对UX要考虑的因素更少复杂程度更低。当然对UX的定义是一回事,光从理论去学习都是好理解的,我们是否真正成为一个UX设计师,也并不仅限于懂了这些理论,都是在实战项目中不断磨练自己的能力。这里就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有这个机会吗?组织架构已经认可了由设计师推动用户的综合体验吗?我们的经验、知识面已经成熟到可以扛起某业务下用户综合体验的责任了吗?毕竟综合体验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是由多个部门共同打造的,产品、运营、销售、客服、技术…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体验,它要求我们要跨出以往专业知识的限定,在沟通过程中更全局的思考;它要求我们具有一定商业sense和对创新的敏感度;它要求我们具备更强的提案能力,站在用户痛点本质与业务现状、商业机会的角度思辨去提案;它要求我们有更强的多部门项目管理能力,不止是设计层面的项目管理;甚至它要求我们懂得平衡各协同方的投入产出比…

好吧,不管“成为一个优秀的UX”这条路有多么难走,至少我已经在路上,很乐意和大家分享至此的心得。我有一个课题《B类商品数字化整体服务》,于其称之为课题,我更愿意把它定义为“内部创业项目”,课题是研究,而创业是实实在在的有商业价值的。什么是商品数字化?就是将一个物理的商品转化成电商可以进行销售的电子格式,它是电商供应链的第一步。对于电商网站的销售需要使用的电子格式是数据包,要经过的步骤就是商品摄影摄像、商品详情图文混排、商品非图片信息如标题价格类目属性在数据包生成工具录入后生成CVS格式;对微商群体,他们仅需要图片格式。B类商品数字化整体服务,就是给商家在商品数字化全链路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这个命题非常大,为什么是UED在推动?在整个B类业务从B2B到BSB的转型下,商品数字化作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供应链环节,业务对其质量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而商品的电子格式买家感知层面占比最大是图片,我们都知道图片质量影响转化,B类平台长期不重视图片质量,环境混乱无标准,影响买家视觉体验、降低平台档次,因此UED就当仁不让的要去推动商品数字化质量。而大部份商家没有好的意识也没有好拍摄能力,我们就需要整合一批优质的摄影商家来帮助他们,以及赋予商家在拍摄后续一系列的商品数字化全链路上的相关能力,无论对商家、对平台都是有价值的。以上是我的“内部创业项目”的大致背景,也解释了为什么由UED在推动,下面我会从几个内部创业做事方式的角度去分拆我的心得。

大家都知道这是基础为什么我还要提这一点?就是因为我们往往在行动中忘了初心,如果你是电商平台设计师,是不是有过做商品主图规范的经验?你是不是称之为“XX产品主图规范”,是不是在推行让商家执行规范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典型的业务方的质疑:“这规范有什么用?”如果你的回答是“这让产品页面看起来更一致、更整洁”,就会带来下一句的挑战“那跟我有什么关系,这只是你们设计师想要的”。如果仅仅为了美观,视觉设计师就必须要承担所有的工作量。所以“视觉质量标准”必然是站在用户的高度才有可能被接受,优质图片背后会给商家、内部运营带来成本,只有把图片价值论证了才有可能获得内部运营、商家的支持与执行。 《B类商品数字化整体服务》中的第一步是先站在商家的角度发现问题,比如商家对图片重要性意识薄弱、商家无法区分商品图片优劣、盗图之痛、多平台多工具无对接导致的操作成本过高之痛等。用户角度贯穿始终,如刚才提到的视觉质量标准,我们就是从商家的痛“无法区分商品图片优劣”的前提下去进行,图片优劣分三层,图片基础质量、图片内容、图片样式。基础质量是底线,从主体明确度、图片清晰度、整洁程度等维度判断,无需通过买家论证;而图片内容与图片样式是与买家需求紧密关联的,我们通过调研买家了解他们在观看图片内容时的要求,比如服装行业下的买家希望看到模特穿版、服装正侧背、袖口领口等常规部位、设计及工艺细节、面料细节、吊牌等;而图片样式则相对主观,往往与产品本身风格相关联会获得更好的买家评价。分行业的商品图片的视觉质量标准模型的建立,就可以帮助商家进行图片优劣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模型也会不断的通过买家视角不断的迭代与优化,我们也会尝试将可沉淀的经典部分建立算法,通过相关场景渗透入在线商品数字化的过程中去。关于商品数字化信息模型这部分会在《B类良品的定义与表达》一文中有更具体的阐述。 总之我们只做用户感受的搬运与梳理,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成功业务都是源于创新,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 我们在启动商品数字化服务这个项目时,除了在用户层面做了大量的走访与调研,还走访了几个在摄影、排版、数据包制作有创新技术突破的国内外公司,了解和学习对方的创新技术和产品,除此之外,更多也交流之后是否有合作的可能性,寻找合作的方式,将对方创新的能力输出给我们的商家。商家关注的点无非是三个:拍摄与排版质量、投入金钱成本、效率,尤其是在时装这个非标品行业,单品多、产量少、更新频率高、拍摄质量要求高、拍摄成本高,时装行业是对商品数字化的“快、便宜、好”的要求最高的品类 。普通商家一季有2、300个款,为抢占款式入市时间点,款式一完成打样就需要尽快的在下游进行测款,一出大货就要立刻在市场铺货,爆款铺货后很可能在一周内库存就清零了。目前一个时装款式在拍摄环节至少消耗3-5个工作日,拍摄成本不低于80元一件元一件,如果加入详情页与数据包的排版与制作,再加1个工作日,那在这个将物理商品变成线上格式的过程中,很可能库存已经在常规渠道销空了,所以很多优秀时装商家都没有将线上作为他们的强势渠道。业界敏感的人士也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在我们走访的创新技术公司中,有特别突出的两家,他们也是发现了时装电商行业的痛点,一个是荷兰的工业化拍摄机器、一个是国内的智慧排版及数据包生成工具。这两种新技术都可以大大提升商品数字化效率、降低成本,质量可以做到与业界持平。我们作过测试,在两种新技术的协同下,8分钟内可以完成保证质量的时装拍摄与图文混版。与两家公司交流下来,他们也希望与1688有某种方式上的合作,这就是非常好的开端,至少我们在意愿上达成一致了,至于后续的合作方式、两种产品如何在体验层面无缝连接等,都是“术”和“器”的层面。 找到创新技术并且达成合作意愿真的是很欣慰的事。

前面说了商品数字化作为在网站业务中重要但不紧急的供应链环节,业务对其质量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只关注有或者没有,在业务刚启动时并不是其生死线,商家即使商品数字化能力差,在前期追逐商品体量时,对商品信息质量尤其是图片质量即使较差也忍了。但我们在对商家调研过程中非常清楚,如果商品数字化成本过高、流程太长、操作复杂,对商家的伤害犹如温水煮青蛙,一段时间业务没有起色,商品销量不好,商家也就不愿意陪着玩了。所以我们要对商家输出好的服务、便捷的流程以降低这个过程中商家的负担,所有人都清楚应该这样做,但当它不是当下业务生死线时,建立产品线的开发资源肯定是没有的、业务也不愿意付出人肉成本共同推进这个项目。 去年我们设计团队支持的好几条创新业务线,我们从一开始就和对方交流商品数字化的质量成本效率的重要性,要建立保证品质和效率的整体服务,他们都非常认可,但最终还是把这个包袱扔给商家了。直到服装实体批发市场业务(将线下实体市场的好品搬上线)进入新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更多实体批发档口的有竞争力的新品,而商品数字化的成本与效率却成了瓶颈,此时我们前面提到的创新技术就有切入的机会点了。我方、业务负责人、A服装实体批发市场方、工业化摄影公司四方,多次沟通共同商议出的合作方式为,工业化摄影服务公司在A实体市场开设门店,为商家提供低成本高效率保质量的商品数字化服务,由A实体市场方在1688代销其产品。如此一来商家就是以一个较低的成本获得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假如这种合作模式可以顺利跑通,就可以复制到实体市场B、C、D… 当然能促成其合作,前面也不乏与创新技术方保持沟通与探讨,比如荷兰工业化拍摄机器公司本来是只卖设备,在欧洲获得成功后希望拓展中国市场,在欧洲可以成功是由于其人力成本高,而在中国,摄影行业还能继续吃人口红利,摄影服务商若要购置一台40万的机器,不如继续与摄影师合作来的短期成本低。所以我们建议工业化拍摄机器公司获得中国市场的方式是做服务商而非做服务商的设备提供商,他们也确实往这个方向走了并且成立了国内的合资公司,这才有了之后与实体服装批发市场及业务的新合作模式。 大家这边可能有个疑问,这个合作模式和“我方”有什么关系? 作为《B类商品数字化整体服务》内部创业项目,线下撮合合作,将服务订单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积累线上数据,也是项目非常重要的一步。 总之保持耐心,维护可能的合作关系、找准时机切入业务,为项目争取获得市场价值证明的机会。

《B类商品数字化整体服务》方案在刚形成时,我们自己都吓坏了,建摄影设计服务生态、建在线交易系统、图片保护算法接入、外部数据包工具整合、下游场景自营销工具、下游分发对接…只有这一套完整做下来并且在体验层面无缝连接才算是在商品数字化这块真正服务好了商家。 该怎么启动?业务的资源方做久了也能学到点东西,往往业务先有模式,用运营的人肉方式启动,做专场、精准打向用户,验证过模式行的通、体量大到需要产品承接时,再动用珍贵的开发资源。 所以我们也尝试建立模式。摄影是商品数字化的第一步,我们从摄影服务的点切入,1688上有摄影服务商,但目前仅做到了“有”,这个“有”还不至于让已经做了电商的商家转移自己的摄影服务商。前面说了我们做过很多次商家走访,综合他们的诉求,我们要建立消费的明确性,也就是从质量、价格、效率层面。我们在这三个纬度制定了规则,这里模糊展开一下,质量由1688UED官方设计师指导、价格可大量低于市场价、效率革命性提升(前面提到过的工业化摄影服务),同时综合考量服务商的合作意愿、服务经验等,打包成平台精选的“摄影好服务”推给线上服装商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不断收集商家反馈,不断review。前面也提到了与实体批发市场的线下合作模式,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模式,证明市场体量,这就是项目的第一阶段。 在推进项目过程中,每个阶段都要以最有效、最快速、最低成本的方式去运作,不断收集用户、合作方反馈,因为每方都会核算自己的投入产出比,这是非常微妙的,只有做了才知道。

“我才是项目负责人! ”想说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放在最后一个。设计师当资源方当习惯后,往往认为只要对输出物负责,但是当开始实打实的推动类似业务的项目后,身份一定要上升到对商业结果负责的层面,去寻找机会,才有业务愿意与你合作。内部创业项目没有资源保障,就是因为这样,才能一点点磨练出商业敏感度、锻炼沟通话术,才会更珍惜每一次可能合作的机会,争取每一种能获得资源投入的方式。这个过程中不管碰到任何困难,都要勇于接受挑战,坚持下去。 再回到我们的主题UX转型,这是我们的主题。那我通过一个实战项目的推动,是否符合了UX的能力模型?这个项目推了半年,说句心理话,对于title是不是UX我已不在乎。 借事修人,世界上有许多问题没有答案,更没有人教你怎么去做,在这种情形下,能够忠于找出属于自己的答案的人,生命力一定比已经习惯别人给出答案的人更为强韧。

来源:有一点

关键字:设计, 设计师, 商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