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产品新人的产品知识框架&需求分析初探,附赠真伪需求雷达

坐在电脑前准备分享的时候,脑海里助我成长的场景就开始交相辉映,一步步慢慢走来,那些坑、那些事儿。

从今天吧,整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相互学习,共勉,我们可是要改变世界的这么一群人!

一、文章背景

从事产品经理工作以来,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对整体的知识框架进行整理。自己梳理的同时,也分享给大家,这就是写这篇文章的初心了。

如有漏洞请大家填补,如有错误,请大家指正。

二、适用人群

想要转行做产品经理的小伙伴、产品小白、产品助理、初级产品经理,希望我简单的整理能对各位有所帮助和启发,可以把下列知识框架理解为一本书的目录,后续的文章,会逐渐拆解分析每一个环节。

三、知识框架

1. 认识产品经理基本工作流程

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一个产品从诞生到成长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Idea
  2. 市场调研分析
  3. 需求分析
  4. 产品设计
  5. 项目评审
  6. 产品研发
  7. 运营阶段
  8. 产品迭代

然后再次进入需求分析从而闭环。和我们产品经理耦合度最高的就是上述三四五六阶段,在这几个阶段,我们算是引擎,需要靠我们来推动项目。

在一二七八阶段,我们姑且称为油(不特指汽油)吧。哪都能看见我们,在不合适的地方看见还很烦,比如说避震不好把“我们”漏出来了,“机我们”泄露,甚至链条上也有。

这些地方,没有不行,多了就是麻烦——所以我们要把握好一个度。后续更新会把三四五六阶段,单独拿出来做每一个环节的整理分享。

2. 了解产品经理基本职业素质

个人把产品经理职业素质总结为两个方面:即内功和外功,也可以理解为产品和经理的不同工作职责吧。

1)内功

对应三四阶段,也就是产品能力,对需求的收集分析提炼整理能力。

基本工具的使用,你起码得把一些软件用的明白吧。基本办公类:Word、Excel;原型类:AXURE;脑图类:X-mind;流程图类:Visio;项目管理类:Project等等。

还有数据分析的站点类型:指数、七麦、酷传、新榜、爱站、易观千帆等等。具体公司业务不同,可能还需要掌握其他类型的软件。

2)外功

对应五六阶段,也就是经理能力。

这就是大家都常说的产品经理沟通最重要啦巴拉巴拉,其实我觉得情商高的人自不必说,一般的人只要坦诚点,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就差不多。当然特殊情况要单说,有人挖坑,那我们也得有发现坑的观察力和填坑的武器。

四、总结

不想总结,每个人看完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结论,不如你们自己总结。

1. 需求初探

一个需求来的时候我习惯通过拆分法来先把需求分析的流程拆解,一般分为几个层级: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2. 需求定位

这里我们要知道三个问题,需求从哪来,为什么来,最终要到哪去。

1)目标用户

确定需求针对的目标用户群体,针对已有的用户体量,这个需求是满足哪些用户群体的?

一定要具体,这就是需求从哪来。需要区分认知的是,这里的从哪来不是需求的提出者。

2)真实性/有效性

将需求场景化,越真实的用户使用场景,越能判断一个需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样我么就知道了这个需求为什么来。

3)需求落地模块

知道了需求从哪来,为什么来,那么最终这个需求要到哪去,就要落地到具体的功能模块。

3. 需求价值

这里我们要考虑这个需求的价值体现在哪。

1)公司价值

新增了需求能为公司的哪方面带来收益?

——增长用户数量、用户粘性、用户体验、提高品牌价值、创造收益、建立产品壁垒。

2)用户价值

满足用户什么层面的需求?本我、自我、超我?即本能、欲望、理想状态。

4. 可行性分析

这里我们就要知道这个需求在实现层面上我们要考虑哪些制衡因素?

1)PEST分析模型

即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这个需求首先在大环境的允许下,具体公司内部技术实现是否还存在短板。

2)SWOT分析

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威胁。参考竞品进行综合分析。

3)投入产出比

用公式表达就是:

R = K/IN = 1/N

K为投资总额;IN为产品生命期内各年增加值的总和;N = IN/K,N值越大,产品经济性越好。

5. 需求模型&确定需求级别

最后就要通过模型思维来最终给这个需求定义优先级,常见的也就是四象限法则和KANO模型。

1)四象限法则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2)KANO模型

基本型、期望型、魅力型、无差异型、反向型: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通过上述方法,最终我们能够将一个需求从出现到最终评级顺利的走下来。这些最好是基于一个前提,即真伪需求判定为真需求。

老生常谈的福特给用户是汽车而不是马,因为他透过用户“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马”看到了“更快速的到达目的地”的真实需求。

五、判断公式和真伪需求雷达模型

最后赠品来啦,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判断公式和真伪需求雷达模型。

真伪需求的辨别有很多方式方法,曾经工作中的一个需求的契机,引发了我对真伪需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也就出现了后续琢磨的这个公式和真伪需求雷达模型。

1. 公式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2. 雷达模型

  • 产品介绍:东家是一个职业在线教育平台,业务线包括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培训。通过直播和录播的方式解决了有职业考试需求的用户,平时工作学习较忙或者通勤等原因,无法在线下参加课程以及及时获取相关考试信息和资料的问题;
  • 需求介绍:基于在线教育低频次高客单价的状态,为了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和互动性,决定新增发现模块,实现社区运营;
  • 判定标准:价值、使用率、影响范围、复用率、可延展性。

1)设置权重占比

价值:需求能带来的价值无疑占比比例最高,于用户而言于公司而言,最终落实到产品的具象化的功能可以实现的价值提现,占比三成。

使用率:总所周知,高频刚需,衡量用户使用频率高低,占比两成。

影响范围:也可以理解为所影响到的受众用户,结合使用率可以切实体现一个需求对用户的影响,占比两成。

复用率: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逻辑判断一个需求的复用率,占比两成。

可延展性:一个需求最终落地后形成的功能是否还具有可延展的空间,这里发现模块作为这个APP对于社区的初步试探,在后续的版本迭代中无疑可以大做文章,占比一成。

2)评分

注:每一个维度总分10分,规范值均为5,结合评分数据,可以形成两张雷达图进行对比了。

价值:作为加强用户互动,从而增加用户粘性,改善复购率低的需求,评分:8分;价值最终得分:8*0.3=2.4。规范值:5*0.3=1.5。

使用率:最为发现模块,上线前没有数据可以评判,但是可预期值还是较为突出,评分:6分;使用率最终得分:6*0.2=1.2。规范值:5*0.2=1.0。

影响范围:针对所有用户可见,操作需登录,且作为独立模块,影响范围无疑广泛,评分:8分;影响范围最终得分:8*0.2=1.6。规范值:5*0.2=1.0。

复用率:针对于在线教育,发现模块,复用率的预期值不好评判,做保守估计,评分:4分;复用率最终得分:4*0.2=0.8。规范值:5*0.2=1.0。

可延展性:后续的版本迭代中陆续增加留言及回复,答疑,点赞和采纳,可延展性高,评分:8分;可延展性最终得分:8*0.1=0.8。规范值:5*0.1=0.5。

3)绘图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下集预告:需求收集分析提炼

 

本文作者 @WeiLee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