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如何做好To B的产品?
本篇文章适合3-5年左右的To B产品经理,并拥有部分的产品决策权。
有些产品经理,在做B端产品时,会经常感觉有心无力,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因为B端产品涉及流程长、角色众多,如果一不小心,做出来的方案,可能会引起各方的吐槽和不满。
所以,要想做好B端产品,必须有着清晰的思考框架,我总结为三步策略:
- 梳理核心业务流程;
- 模块化分析,提取出业务痛点;
- 针对业务痛点,制定出靠谱的解决方案。
一、梳理核心业务流程
为什么要梳理核心业务流程?
因为要建立全局观。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接下来“发现业务痛点”和“制作解决方案”两个环节,提供指导。
有了核心业务流程,就像是带着GPS去丛林探险,永远也不会迷路。
举个例子:
我曾在一家人力资源公司任职产品经理,公司有一块比较独立的业务线:RPO业务。
(RPO业务可以理解为:企业雇佣人力资源公司,帮助自己招聘人才。)
以下是我梳理出来的业务核心流程:
有了这张图,就能给需求分析起到很好的“导航”作用。
而想要准确的梳理出核心业务流程,却没那么容易,因为不仅要有清晰的结构化思维,还需要筛选大量的信息。
经过长期摸索,我总结了三条路径,可以实现准确梳理业务流程的目标,供你参考。
1. 查找行业资料(成本:低)
如果你已经在一个成熟的行业里面,其实已经有非常成熟的资料,这个时候可以大量借阅。
搜索资料,表面上很普通,但实际上,能够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
究其原因,就是所谓的行业资料鱼龙混杂,而且一般都是高大上的全局资料,宏观数据等等。
而3-5年左右的的产品经理,很少通过全局来思考问题;大多数人,都只想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NLP里面,有一个规则:当前的问题,需要更高维度的认知去解决。
所以,3-5年以上的产品经理,一定要学会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局部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样不但能更准确的抓住问题,更能锻炼全局视野,为自己的下个职业阶段做准备。
2. 多请教公司优秀业务人员(成本:中)
公司多年的优秀业务人员,对自己的业务非常熟练,是很好的老师;自己可以画一个初级版本的核心业务流程,向对方请教指导。
如果你真诚的去请教,对方一定能给你很多有用的建议。
更重要的是,还会告诉你一些隐性知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候选人评估。
每个人对人才的判断标准都不一样,优秀的业务人员,都有一套自己的评估方法;而这样的方法,是经过实践后总结出来的,非常值得钻研和借鉴。
想要理解一个行业,是需要时间的。
说实话,我离开人力资源两年后,才真正的懂了些什么叫做“人力资源”。
切记要敬畏专业,向优秀的人请教,不要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
3. 业务轮岗(成本:高)
梳理核心业务流程,其实办法有很多,但这里面性价比最高的方式,那莫过于“业务轮岗”了。
演习,永远没有实战来得快。只有到真实的业务中去实战,才能让人迅速掌握业务核心流程。
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对业务的敏感性,而业务敏感性,是发现业务痛点的基础。
经常说,产品经理要拥有换位思考思维,但有时候即使同理心再强,也没有办法真正感同身受。
例如,我刚入职公司时常常听到猎头交付人员抱怨,被候选人放鸽子。
这时候,哪怕你再换位思考,顶多是有些遗憾罢了。
但,如果你真的经历了: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简历,辛辛苦苦向企业推荐了一个人才,悉心辅导好不容易通过了三次面试,候选人决定离职;眼看分成奖金就在眼前,但老板决定加薪挽留,最后人才决定不走了。
以上流程,需要重新来过,这时候才是真正的绝望。
也许业务人员的一声普通叹气,但背后却是无尽的辛酸,而这只有通过实战,才能切身体会。
二、如何准确提取业务痛点
发现业务的痛点,首先自身要有足够的敏感度,否则根本无法发现业务痛点;但是,敏感度又是很虚的东西,每个人的回答又不一样。
比如说,轮岗是一个答案;但也有人说,要多观察多、思考;甚至我的老师跟我说要热爱生活等等。
这些答案其实都对,但有没有更加具体的判断B端业务痛点的方法呢?
有。我总结了三个大的方向:
1. 观察业务人员,在哪个环节花费时间最多
观察你的用户(一般是业务人员),在使用你产品时,结合业务流程图,看在哪个环节花费时间最多?
原则上来说,花费时间越多的环节,提升的潜在价值就越大。
你可以在业务轮岗的时候,大概画一下业务流程,然后去留意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
或者,你也可以着意观察其他业务人员每天的时间分配。(最好让工位离业务非常近)
继续人力资源的例子。
上述环节,发现交付人员每天的核心时间,都用在了三个模块:
而花费时间最多的两个环节是:
- 查找简历,业务人员每天需要拿出大量时间用于找简历;
- 录入简历,找到简历后,还需要录入到公司的人才库,填写资料花费大量的时间。
而这两个环节,其实可以转化为2条业务痛点:
- 如何能快速的让交付人员找到想要的简历?
- 如何快速的将其他平台的简历,录入到自己的人才库?
时间,是一种很好的测量工具,是发现业务痛点很重要的手段。
2. 业务人员的吐槽(抱怨)
仔细留意业务人员的吐槽,也是发现业务痛点非常重要的手段。
吐槽得越狠,说明越有价值机会。
而产品经理,必须跟业务人员搞好关系,因为他们有时候的吐槽,只有关系到位了以后,才会说出真心话。
例如,公司曾经颁布了一个制度,要求交付经理,尽量的填写更多的职位信息,以便更好的服务客户。
而要求填写的表格,居然达到了几十个字段的信息。
当然,从公司的角度来说,也是好心,毕竟收集到的信息越全,效果可能就越好。
可由于是制度性的东西是领导拍板决定的,很多人会私下里抱怨,但却很少公开说。
后来跟一个交付经理搞好关系后,他把这件事,从天上吐槽到了地下,差点喷我一脸口水了。
所以当时就在想:吐槽这么严重,说明很有价值,能不能针对性的提出一些优化方案呢?
团队内部,后来从两个角度去讨论:真的有必要使用这几十个字段的信息吗?于是我们删除了一些非常不重要的字段。
第二个角度是:有哪些字段,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自动填入的?
比如说,输入公司名字之后,自动去调用企业查询接口,获取公司的一些行业、简介、网址等等。
吐槽,对业务来说也许是发泄情绪,但是对于产品经理是很好的信息判断入口。
3. 产品功能的重复使用率
可以通过自动数据埋点采集,或者功能热力图的方式,去观察功能的使用频率。
然后,仔细的去思考,那些经常被使用的功能:使用者(用户)的目的是什么?属于核心业务的哪个流程?有没有进一步的优化空间?
我举个另外的例子吧。
我曾在中搜网络负责过搜索业务,我发现内容运营人员经常使用一个必备功能:制作词条,而一个词条背后,又需要添加N个栏目。
例如,如果是个“人物词:杨幂”,那就会有“人物介绍”、“个人经历”、“典型作品”等栏目。
后来我就想,添加栏目有没有进一步的优化空间?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只要是同类词条,那么栏目的相似度是极高的。
那根本没有必要一个个添加栏目,而制作一个人物词的模板就好了,这样就达到了批量添加栏目的效果,大大节省了添加时间。
存在,并不一定合理。频繁的使用,也不一定真的有价值,也有可能是习惯了。
三、如何制定出,靠谱的解决方案?
想要制作出靠谱的解决方案,就一定要考虑:需求的可行性。
换句话说,实现产品方案的难度有多大?难点在于技术,还是人?
你可能提出一个产品方案,但发现技术水平达不到而放弃;也有可能需要跨部门推动,但自己的权利不够而放弃。
所以,当你发现业务痛点后,可以先制作一个大概版本的产品方案,然后去分析:
要想实现这样的方案,最需要破解的难关是什么?
如果是技术问题,通常的做法是,跟技术Leader沟通,让他评估给出解决方案;如果需要技术攻破,那么一般会派出一个技术尖兵去做技术预研,或者是通过外部招聘来解决。
如果是人的问题,那么你就需要想办法如何搞定“关键人”?而解决方案无非就三种:
- 之前的信用积累:如果你之前经常帮助对方,那么对方肯定欠你人情,在加上你是一个靠谱的人,一般来说对方基本都会同意。
- 利益互换:如果你们私交不好,那么就需要考虑能够给对方带来什么利益?是能够帮助对方完成KPI,还是能给对方带来奖金?否则别人为什么帮助你呢?
- 领导压制:可以考虑采取调动更高级别的权限,去压制对方跟你配合。但其实这条是万不得已才要采用,因为很有可能会得罪人。
回到之前的例子。
前面说过,通过观察业务人员时间分配,发现2个业务痛点:
- 如何能快速的让交付人员找到想要的简历?
- 如何快速的将其他平台的简历,录入到自己的人才库?
很明显,第一条实现的难度非常大。
抛开法律责任不说,每个招聘平台,都会拼命的保住自己的简历(哪怕没有联系方式),会有十分强的反爬虫机制。
哪怕就算能够避开对方的爬虫限制,也需要不断的变换IP和消除验证码,成本非常高。
而针对第二点,需求可行性就非常靠谱,技术Leader评估后发现,只需要针对其他平台的模板,提取出关键信息,然后导入到自己平台以后就好了。
于是,团队内部做了一个针对不同平台,一键录入简历的浏览器小插件,大大的提高了导入简历的效率,节省了很多时间。
所以,一个靠谱的方案,在拉研发评审之前,其实你已经扫清了“关键障碍”。
就像傅盛所说,“开局便有了8分胜算。”
四、总结
- 3个方法,帮你梳理出公司核心业务流程;
- 3个方法,让你准确提取出业务痛点;
- 2个方法,要么搞定技术,要么搞定人,让你制作出靠谱的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就到这里啦。
本文作者 @Chen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