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的产品逻辑

本文整理自2016年11月29日《得到》例会

得到在做什么?

通过今天的例会,终于get到了“得到”在做一件什么事情。以前只觉得“得到”是把知识进行筛选、加工、传递给用户,做“知识运营商”。那“知识运营商”,具体是什么,怎么做的,我并没有再去进一步思考。今天的重新梳理,让我更加明确他是怎么一步一步让我产生购买的。

第一步:把知识封装成产品

第二步:产品让用户感知到

第三步:成为用户的生活必需品

· 先来看第一步,所谓“把知识封装成产品”。

“封装”这个词很好的解释了得到所做的工作。太阳底下无新事,知识的海洋太广博了。知识本身虽然是有价值的,但是能够让我付费的是呈现知识的“产品”,而不是知识本身。简单讲就是, 我们无法消费知识,但是可以消费呈现知识的“产品”。

很简单,比如我想学习消费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我无法去直接购买“价格锚点”、“沉没成本”、“心理账户”这些具体的知识,但是我可以去购买关于消费心理学的相关书籍。可以是书、可以是视频、可以是音频,因此,为知识付费的第一步是把“知识”打磨、封装成“产品”。

· 第二步,让用户感知到。

把知识封装成产品,很好理解,我们知道出版商出版书籍、报刊、杂志都是在封装成产品。客户无法直接感知到知识,但是可以感知到产品。可如何让用户感知到,特别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把知识记录、复述吗?

这时候出现了于丹讲《论语》、易中天讲《三国》、罗胖讲《罗辑思维》,我不仅告诉你这个知识,我还告诉你这个知识跟你有什么关系,能够帮你解决什么问题,你在什么情况下可能用到它,用到它有什么好处。

就像我去上瑜伽课一样,如果我只是带着我的学员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去做,有没有效果?当然有啦,但是她感知不到。如果是我做一个动作,比如“风吹树式”,我会告诉学员这个动作能够对胸部、背部、腰部、双髋部和内脏均有很好的锻炼效果,此外还有助于减少腰部脂肪。那他会感知到我带给他的到底是什么,他可能会想,呀!这个动作还有这么多作用呢,那他在想要瘦腰的时候就会自己多做几次。

· 第三步,成为用户的生活必需品。

“必需品”这一点太难了,想想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有多少是我们必须的呢?我相信学习是一个,这也是这个时代促使人们形成的一个新的必需品。学习的途径有很多了,如何变成“必需品”呢。脱不花提出了她的想法,“永远提供最好的东西给用户,相信用户会为好的东西付费”。我相信这不是唯一答案。

我觉得“必需品”这个概念,我们可以降一级来设定,成为“ 品类第一 ”,只要用户需要这个品类的时候第一个想到你,我觉得这就非常伟大了。

“后真相时代”

“后真相时代”是牛津词典评选出的最新关键词。

罗胖曰:我们常认为媒体的使命是探索真相,但特朗普当选,让人们发现,认知正在替代真相成为内容的主流。

什么是认知正在代替真相呢?真相是怎样的我已经没有时间去花费大量的精力查阅原始资料去了,我需要的是在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了解完了之后告诉我。就像过去皇帝没有时间读那么多的东西,他需要一个人读完了简明扼要的讲给他听。

也就是说这个真相,不是原本的“真相”,而是解读版的“真相”,是“认知”过的真相。认知正在替代真相成为内容的主流。 精神带宽很拥挤了,我只需要找到我信任的人告诉我事实是怎样的,帮助我提高认知。我更希望有一个我长期信任的人给我推荐东西,最好是在某一方面的专家,比如护肤,我相信谁的推荐;看书我相信谁的推荐;买电子用品我相信谁的推荐。

因此,无论哪个领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总是没错的,如果能把这么多专业的人整合到一个平台,让用户得到,那么这将是最大的信任体。

“认知”其实就是知识的C2B解读版。

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是拉康提出来的,在阐述中他给现代性的主体性以致命的打击。他认为,主体是由其自身存在结构中的“他性”界定的,这种主体中的他性就是主体间性。进行这种分析的时候,他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的“奴隶和主人”进行了精神分析语言学上的重新描述。他认为,当看守为了囚犯而固定在监狱的位置上的时候,那他就成了囚犯的“奴隶”,而囚犯就成了主人。根据这种主体间性,针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他提出了相反的思想:我于我不在之处思,因此,我在我不思之处。这应该说是对笛卡尔的“我思”主体的最大摧毁,也是对现代性思想根基的摧毁。

看上去很玄乎的“主体间性”其实很容易理解,简单讲,就是“ 我们之间的关系才是真实的存在 ”,再简单点,就是 “你相信我相信,他就是真的” 。钱之所以能成为通用货币,是因为我们对它价值的认知是一致的。你和我和所有人都认为它是有价值的,它才有价值,否则它就是一张纸,

那么,我们来看得到是怎么利用“主体间性”获得用户芳心的:

1.思考用户为什么需要?

这个世界的真实存在是我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我摆在用户面前的那样东西。用户在生活中的什么场景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到,不用到就不行,不用就是价值损失。

2.用户需要的是什么?

帮助用户减轻认知负担,挑选最重要的东西给用户,为用户省时间。省时间是服务,信息本身不是服务,把信息挑选出来送达给用户才是服务。正所谓“闲言碎语不要讲”。

3.怎样才能得到他需要的。

当你一旦去考虑,你要做高端严肃的还是通俗接地气儿的,那你就错了。错在你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想问题。用户想要的,其实是最快的时间把这个问题弄明白。我不管是你是高端还是通俗,让我最快得到才是我的目的。

其实核心就是:交付有没有完成。

两难之间的选择一定是错的

最近听到两次这样的说法,第一次是5分钟商学院里面刘润老师讲的,如果在购买一样东西的时候,你犹豫不觉得是价格因素,那你干脆不要买了,因为只要你考虑价格,那他肯定就不是你的刚需,买回去一定会因为价格而后悔,这是消费心理的角度分析。

今天罗胖又从如何做决定的角度谈了两难选择的情况。任何一件事如果在利弊之间选择,那么就不要选择了。只有真的知道自己的选择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考虑利弊。因为如果你找到了正确的选择,那么表现肯定是一条笔直而宽广的道路,会让你义无反顾。

感谢你的阅读,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对你有用!


从今天起每周读1本书,每天思考记录3个有意思的观点。

by 瘦鹅

关键字:产品经理, 知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