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学到了什么 #1

每天,我都会阅读至少 1 篇文章,但最近发现一个问题:每次读了就读了,除了偶尔摘抄之外,我究竟获得了什么?我相信,阅读当中我肯定遇到不少醍醐灌顶、如梦初醒的时刻,可一旦过了,再怎么刻骨铭心的道理马上就抛诸脑后了,我并没有获得什么。

鉴于此,我打算将每篇文章当中学到的、感悟到的、联想到的内容记录下来。一句话来说就是,勤做笔记。即便有时候道理看起来浅显易懂,在实际生活中却可能无数次在这个道理上栽跟头。

所以,这周我学到了什么?

1. 价格页面的锚定效应应用

设计价格页面时,最好将最贵的放在左边。原因是用户都是从左往右看的,先看了贵的,就更容易接受后面便宜的。锚定效应。另外,最好将你推荐的那一栏价格着重体现。

想起来也有一个研究表明,如果菜单上添加一份昂贵的菜式,那么用户在点餐时就更能接受其它相对便宜的菜式——哪怕比一般的都贵。

来源:《A Cheat Sheet to Designing a Pricing Page that Converts》

2. 鼓励同事以写作来交流

Basecamp 的一位安卓工程师说:

Encourage writing as the preferred medium to share ideas.(鼓励将写作作为优先分享方式)

为什么?有这几点作用:

  • 写作通常在安静的环境中完成,输出连贯,不像面对面沟通那样容易被打断
  • 有时候碍于口头表达能力,想法都可能无法被正确输出,而写作能让你有条不紊
  • 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当下立即沟通,写出来,其实也为别人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去理解、消化和反馈,面向团队时更是如此
  • 写作确实很重要,无论是一个产品经理还是设计师,应该重视培养写作能力

来源:[《Don’t overlook the quiet voices and contributions》](https://m.signalvnoise.com/dont-overlook-the-quiet-voices-and-contributions-c49e8738d8cf# .cxes9bz1r)

3. 时刻保护敏感信息

在多任务状态下,招商银行的 App 会毛玻璃化,保护用户的敏感信息;然而试了一下支付宝却没有 ╮(╯_╰)╭。

4. 关于「点击这里」

页面中提供超链接时,下面哪种样式更好?

  1. 武松打老虎的故事很精彩。_点击这里_去阅读这个完整故事。
  2. 武松打老虎的故事很精彩。去阅读这个完整故事

毫无疑问,后者更好。因为「点击这里」(或者「点击此处」)这个文案,并不足以描述链接背后的动作,哪怕紧接着已经说明了要干嘛干嘛。事实上,这是一种对 SEO 不友好的 蹩脚设计模型

来源:[《The design of legal terms》](https://medium.com/@amythibodeau/https-medium-com-amythibodeau-the-design-of-legal-terms-c23c609b7d92# .5pfc6xjft)

5. 表单输入框默认文案放哪里

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思考:

  • 当用户输入时,应该能够随时知道自己该输入的是 Email 还是电话号码
  • 当用户输入时,应该被及时提醒正确的输入格式(多少个字符啦,是否要大小写啦等等)
  • 当用户输入时,输入的内容与默认提醒文案不能被混淆
  • 当用户输入时,不需要多做一些愚蠢的额外工作

来源:[《Alternatives to Placeholder Text》](https://uxdesign.cc/alternatives-to-placeholder-text-13f430abc56f# .z5ogur146)

6. 持续性竞争优势才重要

有优势并不是成功的关键,有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才是。而而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哪里?

  1. 比竞争对手更快
  2. 比竞争对手更贴近客户
  3. 比竞争对手更愿意试错
  4. 比竞争对手更愿意挨

来源:《Sustainable 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7. 关于问卷调查

「您喜欢我们产品的哪项功能?」
「我们还有哪些改进空间?」
「您愿意向朋友们推荐我们的产品吗?」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往往倾向于关注「我们」相关的内容。但就像日常沟通一样,如果两个人交谈时,你一直只谈关于你自己的话题,对方能谈得开心吗?好的沟通,应该是关于「你」,而不是关于「我」。问卷亦是如此。想让用户开口,那就不要过多问及关于「我们」的问题,而是问及他们。

来源:[《Are you looking for an answer or are you asking about impact?》](https://m.signalvnoise.com/are-you-asking-for-an-answer-or-are-you-asking-about-impact-ad5cb641182f# .tumbmj7tb)

8. 关于做人——不要刻意改变自己去迎合他人

这句话乍听起来与我们的常识格格不入?那就对了,当听到这样的声音时,一定要倍加留意。因为,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最常见的,莫过于明明不喜欢喝酒,却得跟着老板吃饭局;明明自己不喜欢唱歌,却得跟着同事去唱 K;明明自己不喜欢……例子数不胜数,想必你都懂。

「不喜欢你也要做,硬着头皮做。」他们总这样说。但生活真的就得这样?真的不能任性地做自己?我不相信,而我也不是唯一一个不相信的人。

当然,我也知道并不能时时刻刻忠于自己,因为自己也未必是对的。关键在于,哪些方面要有自己的原则,哪些方面又有可变通的空间。

管理大师彼得 · 德鲁克说:

Do not try to change yourself — you are unlikely to succeed. But work hard to improve the way you perform.(不要去改变自己——这样你不太可能成功。但是,你应该努力去改善你的行为方式)

是的,与其变成人们称道但自己却不喜欢的模样,不如努力证明自己喜欢的模样也照样牛光闪闪。QQ 邮箱登录页面常常出现迈克 · 杰克逊的一句话:

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

来源:《Don’t Change Yourself. Improve Yourself. – Art Of Practicality》

最喜欢的摘要:

If you want to get people talking, ask them about themselves.


嘿,我是 Dominic H,一个后知后觉的产品经理。最近我还发了这几篇文章,你可能也会感兴趣:

题图来源选自 Unsplash.com,photo by Matthew Wheeler

文/DominicH

关键字:产品经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