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VS 豆瓣 VS 知乎:社区型产品如何做阅读

现在市面上的读书工具繁多,特意挑选了三个由社区、社交关系衍生出来的读书APP来进行对比,看看在背靠社区和社交关系链下如何能把阅读功能推陈出新。

微信读书、豆瓣阅读、 知乎书店

一、总览对比

对于这三个APP,下表直观地列出三个APP的发展差异和各自特色

                                                             _三个阅读APP对比_

二、核心业务对比

1、微信读书(和好友一起读书)

从其战略方向来说,微信读书主打的功能就是围绕【社交】展开。秉承腾讯做社交的天赋,微信读书就和微信计步一样让人着迷。

  • 好友信息在信息流中占据主要内容,好友推荐取代个性化推荐
  • 好友互动在阅读APP中做的最好:赠书、排行榜、关注、点评、好友阅读进度等等
  • 社区氛围最浓:发表想法、浏览想法被放到了APP的主要位置

微信读书功能结构:用户之间的社交是主要功能

2、豆瓣阅读(人人都是创作者)

豆瓣是从豆瓣社区,衍生出了豆瓣读书,然后再从豆瓣读书衍生出了豆瓣阅读。豆瓣阅读的核心战略是【人人都能创作】。区别于普通的阅读APP,豆瓣阅读培养作者鼓励创作并帮助作者发行,每个人都能参与创作,豆瓣的自IP可说是阵容非常强大的。

  • 丰富的内容形式:涵盖了小说、散文、连载、画册甚至影视剧本等等不同领域的文学创作
  • 丰富的主题:情感、科幻、人文、经管、少儿、历史、旅行等等主分类下还有众多子分类
  • 外文书译本:众包式的外文翻译工作
  • 经常性举办的征文活动:激发用户写作热情
  • 英文电子书

由大量的豆瓣原创IP和已出版图书资源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书库。

豆瓣阅读功能结构:逛书城是主要的功能

3、知乎书店(专业的知识)

知乎电子书是有知乎日报、知乎周刊等等运营模式演变而来。随着知乎产生的知识和精华越来越多,知乎也渐渐有了自IP的能力。于是,知乎也开始【招揽并鼓励各领域的专业作者】出版书籍,但是非常谨慎并严格把控作品调性和主题。

  • 知乎的官方命题性很强:对内容、作者的把控很强,求质而不求量。主打科技类文章,对职场、鸡汤、风水等主题暂不采纳
  • 知乎的汇编能力:把知乎问答中的精华进行提炼和整合
  • 试水和优质的第三方IP合作,为他们出版书籍,也就是知乎精选好书系列

知乎书店功能结构:知乎系列是他们最大的品牌标识

三、具体功能对比

1、书架展示

微信读书(书城入口较深,需主动探索)

1、按专题:每期专题围绕一个主题推荐书籍

2、榜单:免费榜、热度榜、新书榜

3、按分类:小说、文学、励志、青春、亲子、旅游……

豆瓣阅读

1、按出版方:豆瓣出版、中文电子书、英文电子书

2、按分类:小说、文学、专栏、连载、画册、杂志、散文…

3、月榜:本月畅销、本月好评、本月新作

4、按主题:青春、城市、武侠、悬疑、科幻、艺术、人生、漫画、喜剧…

5、按# 活动# :征文大赛、首周限免、编辑推荐、银幕作品、摇滚乐手传记…

知乎书店

1、按分类:人文社科、技能习得等仅9个分类

2、单一的热榜

3、知乎系列:知乎周刊、知乎盐、一小时、知乎精选好书

豆瓣阅读的UGC文章数量极大地填充了其书库,所以豆瓣阅读在三者的书量中是最丰富的;知乎书店由于其自出版的周期和审核限制,书目较少

2、书的介绍

微信读书

1、书籍介绍页重点突出对本书的点评以及在读人数(好友)信息,一切围绕着共同读者展开,其他信息都被缩略或者置于较低优先级:书的出版信息需点击显示,书的简介被缩略成两行

2、购买、赠书交互操作被突出

3、加入书架相当于收藏操作,阅读则相当于试读(分段加载),购买之后才会全书下载

微信读书书籍介绍页

豆瓣阅读

1、延续了豆瓣读书、电影的页面展示逻辑,侧重于书籍本身的介绍:简介、作者、目录、出版信息、总体评分等等,用户UGC的点评内容被放在最下面

2、阅读是最主要的一个操作,其次是购买

3、无加入书架操作,因为一旦阅读就会全书下载至本地(在我的本地内容可看到),无需再加入书架。这一点和微信读书的处理机制稍有不同

豆瓣阅读书籍介绍页

知乎书店

1、优先展示书籍的信息:简介、导言、作者序、目录

2、主操作为购买和试读,购买和试读都是对可阅读部分进行全部下载排版后进行阅读

3、点评内容被放在二级页面

知乎书店书籍介绍页

2、阅读体验

微信读书

1、方正宋三字体营造出书卷的独特气质,背景颜色更像书页,行距适中,阅读体验最佳

2、阅读干扰少:他人点评和想法放在页面左下部且用隐藏处理,颜色极淡,只有当你想要去寻找的时候才会发现

3、强调发表想法点评:发表想法、浏览想法操作被突出到了主要位置

4、试读成本低:试读的书籍是部分加载,使试读这一操作成本更低,但遇上图片较大的情况会加载较慢;购买后的书籍则是全书下载

豆瓣阅读

1、字体和页面背景颜色更像电子文档

2、阅读干扰多:他人点评批注在每段末的显眼位置,有时候点评多了会密密麻麻影响观感,但是关闭批注又完全看不到无法体验。这点建议向微信学习或者向弹幕视频网站学习,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3、不强调点评操作:点评操作放到了次级页面,批注操作则需要长按选中文字。

4、试读成本高:无论是试读还是已购买的书籍,都是全书下载后排版,然后才能阅读。对于只想轻微试读浏览一下的用户形成了不必要的操作成本

知乎书店

1、字号是固定不可改变的,排版略粗糙,尤其遇上图文并排的情况

2、阅读操作较少:只有加书签、划线、拉进度、黑夜\白天模式等基础操作

3、无评论、分享操作,只有退回到书籍介绍页才可以。这一点在阅读的即时性反馈体验上,的确做得还不够,期待未来的功能迭代

4、试读成本高:无论试读还是购买,都是全书下载后排版

微信读书、豆瓣阅读、知乎书店的阅读界面对比

3、社交

微信读书

微信读书的社交性做得无疑最好。好友的痕迹无处不在:
1、好友推荐书单:好友新读的书籍会出现在信息流中,好友推荐代替了个性化推荐

2、好友读书的状态:在读书籍、读完书籍、发表的想法,不仅可以查看好友的想法,也可以查看所有本书的点评和想法

3、阅读时长排行榜:促进好友之间相互督促、良性竞争

4、赠送书籍:买一赠一,亮点功能,极大促进了加好友的动作。

5、好友关注和私信

豆瓣阅读

豆瓣阅读更加注重书籍本身以及对书的评论(来源于豆瓣惯常作为评价标杆),对于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互做的比较少,例如无法查看作者或者读者的个人中心,无法确切了解某个人正在读的书,更没有加好友功能等私密社交功能,整体更倾向于一个读书社区。

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豆瓣阅读背后是豆瓣社区,用户体系是相连的,豆瓣阅读就像豆瓣电影、音乐等等一样,只是大豆瓣的其中一个产品,故不做重复的功能,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可以通过豆瓣主站完成。

再者豆瓣阅读APP的主要发展核心并不在于社交,而在于内容展示和阅读工具。

知乎书店

知乎书店和知乎app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其只是知乎app中的一个模块,所以不在书店这个分支产品上做太多社交功能,仅提供基础的评论、分享到知乎动态的功能,其余社交功能依然导回知乎操作。


文@伟航

关键字:产品经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