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功能的保健与激励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5)
任何一个功能背后都是资源的投入,设计、开发、运营以及后续的维护,都需要成本。在这里增加投入,就意味着在另一个地方减少投入,最终要取得最优的产出,这本身也是一个运筹学问题。功能层面的优先级区分,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排序,而要深入看待不同类型的功能。
组织行为学中的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认为,影响人们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种: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就像为大家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灯光、温度等等(当然实际当中还包括更多的常规内容)。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同样可以用在产品设计当中。
对于任何一个产品,有一些需求的满足是保健因素。这类需求需要得到满足,不然会影响到用户的满意度,但是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再进行改进,用户的满意度也不会再上升。而另一些需求则是激励因素,没有的话能马马虎虎接受,但是只要我们在这里满足好用户的需求,满意度会大幅度上升。
手机是典型的例子。手机市场的早期,摩托罗拉生产的手机以质量好、信号能力强著称。然而逐渐的,通话功能成为了保健因素,人们认为手机良好的通话功能是理所当然的,更好的信号接收能力并不会增加用户的满意度。这个时候诺基亚凭借良好的工业设计脱颖而出。最初诺基亚一个成功的设计是将手机的天线隐藏起来(是的,现在理所当然在手机上是看不到伸出来的天线的,但在当时所有的手机都有暴露在外面的天线)。这样的外观设计在当时就是一个良好的激励因素。而再往后,诺基亚与苹果之间,也发生了同样的故事,只是这一次激励因素到了虚拟产品的设计当中。
在一个产品内部,我们总是能分解出来保健型的功能和激励型的功能。早期的天气应用,天气数据本身是保健,而如何让这些数据更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则是激励。例如对于手机助手类软件,通讯录、短信相关的需求,就是保健因素,用户总有有这样需求的时候,甚至往往是用户初次使用或者更换手机时,需要导入导出通讯录、短信等等,但是即使做的再好,用户也不会感觉太兴奋,因为用户觉得本来就该如此。而应用下载、管理相关的需求,则是激励因素,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只要做好就能大幅提升用户满意度。在一个功能内部,各种子功能,同样存在着保健与激励,在做决策时,需要区分对待。
在做产品时,对于激励因素类的功能,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投入最大的资源来做好。而对于保健因素类的需求,则在做到基本满意后,以维护为主,解决最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即可。这里的背景,是我们的资源永远不可能充足,一定需要做出取舍,将好钢用到刀刃上。
保健与激励,从本质来说,我们是要解决哪些功能需要重点突破,哪些则是够用就好。「重视每一个细节」是一句没错的话,但又并不正确,因为忽视了其中的资源投入和时间点。在 iPhone 推出的早期,很多功能都并不全面,够用就好,甚至不少功能的缺失还饱受诟病,因为没有办法在所有功能上都向诺基亚等传统手机厂商看齐,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成功。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敢于「够用就好」,往往比做的更好更难以抉择,更考验产品经理、设计师和产品决策者的能力。够用就好的目的,就是为了集中资源,投入到真正的激励型功能上去。
这是我正在写的系列连载文章,关于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的思维方式。在过去的10年里,我一直希望探索产品背后的本质规律,为做互联网的人们(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运营、管理者等等)找到一个可以共通的思维框架,当我们一起讨论问题时,能够有共同语言,这会是产品语言或者设计语言。
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你提的需求可以不是「简单大气国际化」,而是更具体的「界面需要体现出层次,区分优先级」,如果你是一个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运营,也能够为每一个产品和设计决策找到依据。这是战术层面上的战略思考,通过一些具体的点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改进产品、改进产品的用户体验、运营效率甚至推广、传播和变现效率。
专业是一种力量。
相关阅读:
【连载】优先级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
【连载】视觉优先级 - 优先级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2)
【连载】视觉的亮点与轻重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3)
【连载】交互的主线与支线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4)
【连载】功能的保健与激励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5)
【连载】用户的核心与圈层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6)
【连载】临界点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7)
【连载】惯性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8)
【连载】门槛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9)
【连载】路径依赖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0)
【连载】隐喻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1)
【连载】正反馈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2)
【连载】轨迹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3)
【连载】曝光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4)
【连载】感觉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5)
【连载】氛围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6)
【连载】精致感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7)
【连载】体量感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8)
【连载】差异感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9)
作者 马力
我是马力,超过10年经验的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最美应用创始人,创新工场早期成员,豌豆荚创始成员、产品经理,IBM用户体验设计师。在互联网产品的各个环节上都有实践经验,产品、界面、运营、推广和商业转化。最近在写一些文章,关于产品思维和设计思维。
个人微信公众号:MaLi-Design
关键字:设计师, 产品经理, 因素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