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人读《正直》,言行注定你的产品路
一、从书的调性上说
这是读起来倍感轻松的一本书,奶白色主色、烫金的毛笔字加玻璃蒙版的封面设计表达了一种对精致的追求。看到书的第一眼,文艺气息和舒适的感觉扑面而来。整本书内部文字排版的行距和页面上下边距都较大,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纸张十分有质感,可以看到并触摸到纸张被压制而形成的纹理。不论是设计、纸张选择还是内容上,都充满了文艺和舒适的调性。
二、从内容上说
给我印象最深的章节是“一对一的关系是交往的基本”、“让别人看到你已全力以赴”、“推销商品,不如推销自己”、“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帮助别人”、“能帮你的人才是人脉”。
“一对一的关系是交往的基本”
初次看到标题时觉得有点莫名其妙,读完之后觉得遇到了知音。我说这句话其实很矛盾,对于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的东西,怎么会有遇到知音的感觉呢。我们每天都在交往,交往发生在我们与家人、同学、朋友、陌生人之间,而我从未思考过“交往的基本是什么?”这也是我比较欣赏作者的地方,会善于抓住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的本质,这种理解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当在陌生的环境中,找一个落单的人沟通远比找一伙人沟通要容易得多,一对一沟通时,对方的异己排他心理会弱些,而一对多沟通时,多的一方会把你当作侵入者,异己排他心理会更强些。回想自己面对陌生人搭讪时的情景,当我与朋友在一起时,我很少会对陌生人的搭讪产生兴趣,而当我一个人的时候,会更倾向于与陌生人沟通。
当在小团体中时,我们的注意力更多地会被伙伴所吸引,很难对陌生人产生兴趣,同时会觉得陌生人的加入会搅乱团队的氛围;而当自己一个人时,面对陌生人的搭讪会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进而产生沟通的兴趣。
我是产品人:做社交类应用时,这种一对一的关系是可以被应用到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中的。在熟人社交应用中,可以更多的提供群聊、评论、点赞、共享等服务,营造大家庭的氛围,注重熟人圈子内部的信息透明,和针对圈子以外的人的信息隔离;在陌生人社交应用中,可以更多的提供发起聊天、兴趣推荐、发现等功能,注重话题引发、聊天的一对一场景提供、注重通过推荐功能发展用户的兴趣多样性,社交信息的公开透明,通过发起聊天来结交有趣的人来增加用户粘性,以不提供电话联系人导入、通过QQ和微信号添加好友等功能增加用户形成熟人社交圈子的成本(熟人过多,会让用户产生隐私保护的欲望进而不再使用APP,或出于形象考虑,与陌生人的社交变少)。
“让别人看到你全力以赴”
文中谈到自己通过用毛笔写信来获得顾客的故事。人都喜欢被关注、被重视,当我们以一种走心的、全力以赴的态度去为他人提供服务时,才会更容易被人认可。
我是产品人:不论是什么类型的APP,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是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工具。那工具本身也是应该走心的,并且要让用户感受到APP的走心和全力以赴。在设计中,超出用户预期的功能,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走心和全力以赴的表现。若没有这样的功能,那像APP开发流程的曝光、工作人员工作日志、一线手稿等的曝光宣传,也不失为一种直白的表达。
“推销产品,不如推销自己”
人们在做商品购买决策时,一部分是出于对商品的需求,另一部分是出于对卖方的信任。仅仅出于商品的需求并不足以让顾客购买商品。对商品的需求和对卖方的信任,才会促使用户购买商品。这种信任的获取可以通过自身品牌形象的树立,也可通过用户的口碑传播。最能验证这句话的就是如今火爆的网红店铺,这些网红店铺的店主都是在将自己推销出去之后才开始推销产品。
我是产品人:推广APP时,借助名人效应或历史业绩和口碑。
“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帮助别人”、“能帮你的人才是人脉”
这两章都表达了一种逐利思想。人是逐利的,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帮助他人,换言之就是满足别人的需求,对别人有用。而被你称之为人脉的人,都是你想从他们身上获得便利、有用信息等好处的人。
我是产品人:APP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帮助别人,那要被别人所需要,当作一种“人脉”,则需要APP能真切地帮助到用户,让用户觉得有用、能用和好用。
三、从章节结构上说
章节从前至后是依次围绕个人、工作、人际关系来展开的。引导用户分析自身,从而谈到工作和个人的关系,最后谈到工作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是一个思想上的一个递进的过程,符合人们的心智模型,人最先感兴趣的是自身,接着是自己安身立命的饭碗工作,最后是与人的交往,这也符合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先满足各人生理需求(包括心理和身体),再满足社交的需求。
关键字:产品经理, 读书笔记, 陌生人, APP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