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规划产品线
初创企业发现市场的某一需求,手握独特的技术或者解决方案,往往是单一产品切分市场,因此并不存在产品线的概念。
伴随企业成长,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市场机会。任何企业都有做大做强的欲望,扩张产品线便再所难免。
然而扩张产品线时,往往因循原来单一产品的思路开发产品,缺乏对产品线规划的结构化思考,从而为企业的后续经营带来诸多麻烦。
市场营销理论里不是有多元化策略吗?为什么我们还要为产品线规划大费周折呢?主要是产品线过多或者混乱时,常常出现以下现象。
第一,产品线过多,超过消费者心智所能容纳的数量。一些调查显示,同一品类,消费者能够深刻记忆的品牌不超过3个,在提示情况下,能够识别的也就7个左右。更有甚者,可能市场部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的产品线了。
第二,产品线冲突严重。有的在功能、价格上过于接近,在同一块蛋糕内分食市场,浪费资源;有的在渠道上重合,争抢终端资源。
第三,弱化母品牌形象。不少企业的新产品往往希望借势母品牌,打开市场,殊不知,很多产品线的卖点和形象设计与母品牌冲突严重(产品线太多,往往在所难免),最终稀释了母品牌资产。
第四,该死不死,缺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大部分企业,都喜欢上市新产品,而在下市老产品问题上,或者“火柴也是草,有比没的好”,担心总销额受影响,或者因考核因素缺少下市动力(上市往往有专项支持,下市可没奖励哦),或因感情因素(经营比较久,觉得可惜,也有不愿意承认失败的),往往犹豫不决,让老产品苟延残喘浪费资源。
第五,对财务指标不够重视。虽然不是每条产品线都是为了利润而存在的,但是建立以产品线为核心的财务机制是很必要的。一条产品线规划时,要综合考虑成本、利润和市场前景。不要错失市场,但也不要只考虑生产成本,忽视产品的营销成本。
在产品线规划前,需要先确定企业的定位或者核心使命是什么。这决定了企业扩张的边界。如果这个不确定,企业的产品越多,即便带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带来越来越深的迷茫。
举个例子,娃哈哈,先是做儿童饮品的,创始人觉得娃哈哈品牌是聚焦儿童市场的,于是扩张的童装去了;然后又觉得从品类上,娃哈哈是一家饮料企业啊,所以扩张到红茶、绿茶、营养快线之类的。看着有没有觉得有点精神分裂?但是很多企业就是这样的。(娃哈哈后来逐渐剥离了童装业务。)
乐视的贾跃亭说,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将死于专注。这源于环境变化太快了。那我们就肆意扩张吗?企业定位和使命也可以每年或每3年进行迭代,但是必须要有,因为没有“前提和假设”,就不会有正确的命题。也就是说,没有这个定位和使命,你的一切决定都可能是犹疑的。如阿里的张勇所说,比错误决策更糟糕的是“不做决策”。
第二,衡量我们要引进的产品线是否与企业能力相匹配。
这里可以细分为几个问题来思考:
1、如果我们不做该产品,其他企业做了,是否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形成威胁?
2、我们所要引进的新产品线与企业的既有业务是否有协同作用?
3、引进该产品线,需要企业匹配哪些资源和能力?
以上三个问题决定了是否要引进、引进时机及如何引进。
举个栗子,阿里巴巴做线上交易,发现诚信问题成为交易的障碍,于是就做了第三方支付——支付宝。阿里巴巴交易平台是支付宝的第一用户,因此单品风险低。如今支付宝衍生出来的蚂蚁金服,现在市值已经超过百度,有望成为把“BAT”变更为“TAM”。
第三,界定产品类别。上述两个都是宏观层面的,现在进入到微观层面来审视。产品类别的划分标准有很多,比如功能、规格、价格带。以那些维度为主呢?从消费者的关注点来看,比较核心的是价格和功能。因此,建议以价格和功能为主要维度。以奶粉为例,价格上可以分为中端、高端、超高端;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吸收、免疫、智力等。其他的则可以在具体产品规划时去考量,比如以吸收力为诉求的超高端产品,这群消费者对规格上有什么特别的需求?
第四,界定品牌归属。确定产品类别,需要审视其与既有产品线是否有冲突,其消费群与既有产品的消费群是否一致,从而确定该产品线沿用现有品牌还是采用新品牌。
举个例子,小米起初是一家手机厂商,后来开始做空气净化器、电饭煲等。虽然目的是为米粉提供更多智能家电,但是新产品线还是会对小米品牌带来稀释。因此,雷布斯后来决定,小米的跨品类产品线均采用“米家”品牌,而不再是小米。
第五,界定产品的经营属性。
界定产品类别后,需要对这一类别的市场趋势做预判。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产品放到企业经营角度来审视,是用它来打造品牌,还是占领市场,还是抵御竞品?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产品分为四大类:形象产品、主销产品、创新产品、促销产品。
【形象产品】形象产品是用来确定(母)品牌形象的产品,它往往具有高科技或其他独特价值。它可能是高价值高利润,为品牌创造新势能的;也可能是创始产品,代表着某种文化记忆。比如惠氏与雀巢合作推出babynes智能冲奶机,这注定是一款小众的产品,但是在推广上花费不菲,目的在于为品牌打造科技、安全等形象标签做助力。
【主销产品】主销产品比较容易理解,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保持常销或者畅销的产品。这类产品的关键是通过持续的品牌沟通和消费者互动,尽可能地延长其生命周期。最典型的是可口可乐,通过这个时尚玩法,维持品牌活力,使产品长盛不衰。不过需要提防“学习可口可乐思维”,因为碳酸饮料有一定的“致瘾品”特性,另外,这些年可口可乐是在衰退的,它也没有放弃在茶饮料、运动型饮料市场的挣扎,这意味着什么呢,不要为了保护你的主销产品,而遏制创新产品的发展或者丧失投入创新产品的魄力!
【创新产品】长远地看,任何一款产品都会死的,因为它不可能永久地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去推出创新产品,引领和满足消费需求。在创新产品上,有两点很重要:第一,保持开放性,以降低固有文化的刚性;第二,尽力去寻求更深层次的消费需求。王东岳讲文化三大特性,其中一条是“文化的遮蔽性”,就是说人们很难突破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思维定式,只有通过开放交融,才能催生新文化。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挖掘人性深处的消费需求,不断突破原有的思维假设。
【促销产品】企业都不是在真空中生存,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竞争,因此有时需要有一支产品承担为主销产品建立防火墙的角色,或者承担教育消费者的任务,这就是促销产品。比如锤子科技的优势在于软件的交互体验特别棒,为了教育市场,推出坚果手机,主打低端人群。
经营属性的不同,决定了投资方式和对利润的期待不同,从而形成企业总的策略矩阵。
最后每个产品的经营属性都不是绝对的,都是流动的。创新产品可能引爆市场,变成了主销产品,主销产品也可能因为市场变化需要调整为促销产品或下市,如此等等。
总结一下,
缺乏产品线规划,将导致品牌的混乱,产品线间相互冲突,最后导致财务指标的恶化。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做好产品线规划:
1、 确定企业的使命和定位;
2、 新产品线与企业能力的匹配性;
3、 界定产品类别;
4、 界定品牌归属;
5、 界定产品的经营属性。
6、 周期性重复以上步骤。
作者 张写乐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线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