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互联网世界做到聚焦目标

我的上一篇文章发出后,我正在端坐在电脑前等待大家掌声,却等到我那理工科的老爸在群里扔给我几句话:



熵是什么?准确地说我蒙圈了,我把对话放在朋友圈请大家诠释。得到的是队形整齐的“不明觉厉”。你们的物理真得是语文老师教的吗?(我的物理是体育老师教的)。

老爸这一生最遗憾的就是我没有学好数学和物理,老爷子的理科气质没有被遗传下来。最近老爷子一直在给我讲各种高能物理学。你们以为我喜欢看量子力学的书吗?我一个骨灰级的文艺女青年、女同志、女性,天天含泪(打哈欠所致)读高能物理学的书,支持我的动因是老爸的月考、周考、天天考,基本都是口试没有一点作弊机会。这次改成案例论文考,以下便是我的论文正文。

1 熵

熵(entropy)是物理学中一个迷人的概念,它的公式被铭刻在 Boltzmann 的墓碑上。它描述系统混乱的程度,增加的方向又恰好是时间前进的方向。薛定谔(Schrödinger)因而称生命依赖「负熵」而生存。(摘自百度)

熵增是从有序到无序的状态, 而熵减(负熵)是从无序到有序的状态。

熵增案例比比皆是,如:爱情,本来是个头脑清醒,思路清晰的女人遇到爱情之后智商下跌为零,特别是在热恋期生活完全是混乱,脑子里边天天想着男友,工作中会忘事,开会时会突然露出诡异的微笑,此时熵值爆表(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些,我在热恋中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我完全失忆了)。其中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最典型的熵增时代。现在的越来越少的朋友保持天天在朋友圈翱翔的状态了,曾经的我是篇篇必读,纷纷点赞,表示“圈阅”。互联网曾经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但是同时出现信息yongyu,我们每天被各种各样的鸡汤浇灌着,看微信里吃瓜群众义愤填膺,朋友圈里朋友永远比自己过得好,甚是迷茫。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的改变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社会结构的变动又瓦解着当代人们的思维和文化秩序的时代。于是出现了熵值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从原有有序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混沌。在沉浸于互联网时代之前你还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互联网浸泡后你完全不知道自己下一步需要做什么?上网前还知道自己要查什么信息,但注意力无法集中,被许多不相关的信息吸引而偏离了自己的目标。如何在互联网时聚焦自己的目标已经是一件比较难做到的事了。

2 国民注意力

StatisticBrian援引《不太平均:网络使用的实证研究》(Not Quite the Average: An Empirical Study of Web Use)的数据称,人们2000年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为12秒,2013年降至8秒。这项研究还发现,人们浏览的网页中,持续时间低于4秒的占比为17%,超过10分钟的只有4%。这项研究显示,平均每个网页上有593个单词,但人们平均只阅读了其中的28%。

罗胖提到了“国民总时间”的概念,更精准的解释了国人的注意力。为什么大家喜欢写段子,我也一定会把段子放在开头部分,是因为如果在2秒中内,我抓不住你们的注意力,我将永远失去你们这些宝宝。宇宙大号咪蒙当年也曾经是一个正经女人,但为了抓住注意力,自降身段,主动脱离高级趣味。

点击量是靠标题的,点攒量是靠内容的

我写公众号时想提高点击量并不是一件难事,抓热点、标题党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比如我把文章的名字改为《我发现了互联网黑幕》、《张小龙不为人知的隐私》(张小龙为微信之父),《我打开微信,突然发现…》,定会引爆点击量,乱象横生的标题党和从众心态的读者造就的社会熵值直线上升。大家的注意力被引导,而不能紧紧聚焦于目标。

如何在互联网中不被精神鸦片所引导,需要我们自行减熵(负熵),即从无序的状态回归到有序状态,这个过程是惊人的痛苦,是大量消耗能量的过程。

吓唬大家半天了,以下给解药。

3 心态篇:走出舒适区

心理学研究说,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stress zone)。舒适区是一个自我的安全空间,由四面墙构成:固定的环境、固定的思路、固定的形象、固定的模式。



由美国人Noel Tichy提出的理论,图里的3个区可以表示为你想学习的事物的等级,最里面一圈是“舒适区”, 对于你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中间一圈,“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最外面一圈,“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你脱离了自己固定的环境,在新的环境里面感到不舒服,各种小心谨慎,比如说我刚出差时会出现认床的现象,典型的脱离舒适区状态。而出差成为我工作的主要状态后,住在各种房间都是我的舒适区,别说认床了,我有时累得,在飞扑向床的空中就已经睡着了。此时也是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区,即学习长期在外出差如何培养自己的安全感,将自己的舒适区扩大了。经常有人感觉:为什么我浏览了那么多公众号和网上信息,还是觉得自己没什么长进?是因为:你在舒适区待的太久了!多数情况下你喜欢的公众号都是你看着可以没压力,轻松理解的内容,甚至有一些是偏离目标的信息,无利于帮助你的成长。比如阅读图书时我们去阅读有些难度的大布头图书,是在学习区的状态,一定会看不进去的情况。你们相信我会变态到喜欢看数字比较多的财经类图书,以及目前比较喜欢的认知层面的枯燥的图书吗?那一定是我经过一段时间的结合自己发展目标的“学习区”刻意训练,之后打开了自己的“舒适区”,那段经历是枯燥,很累(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与看《激荡三十年》消耗的内力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但坚持下来,做好笔记,你会收获很多,更大的收获就是小小年纪的女儿也开始跟随我阅读认知层面的图书,当然她还处于痛苦的学习区,但是她已经聚焦自己的明确学习目标了!

走出舒适区是痛苦的,不会有马上的收获,有的时候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很“zuo”的人生,但蜕变一定是痛苦的,成功是一定是惊喜。

4 技术篇:首先了解自己的时间分布

你是否清楚自己一天时间是如何分布的?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时间鸦片,大家现在会十分关注时间管理,网上的时间管理直播课场场报满,当你还没有了解自己的时间是如何挥霍时,不必着急开始技术层面的学习。我给大家推荐一个自己使用的工具---atimelogger。这个软件是记录你一天的时间分布的,大家可以自己设计自己的时间项目定义,如实记录一天的分布情况,仅需要三天就可以知道自己近期的时间使用效率。不用别人教你,你自己都知道如何改进。



5 技术篇:番茄聚焦法

第二个工具是番茄钟,是指把任务分解成半小时左右,集中精力工作25分钟后休息5分钟,如此视作种一个“番茄”。哪怕工作没有完成,也要定时休息,然后再进入下一个番茄时间。收获4个“番茄”后,能休息15至30分钟,它解决的问题是强制自己排除干扰。(摘自百度)



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我们全家都在使用的工具---forest。我的工作性质注定是需要大段时间占用的,无法做到备课或写方案10分钟后做点什么别的事,然后再回到备课或写方案状态。但我上网查资料时也会被各种无关信息吸引,或者被接听不重要的电话,从而思绪打断重新开始,一天下来效率极低。Forest是一个结合番茄钟可爱的种树软件,开始25分钟集中精神学习时,打开Forest,它会开始种树,从小苗到大树,但如果你中途滑动手机,树会枯死。很简单但很实用,看着自己一天的种的树越来越多,就说明自己越来专注与聚焦。

以上的两个小工具大家可以尝试使用,很多时候自律是需要有工具的帮助。

不论是心态调整,还是工具使用目标都是为了帮助大家在不断熵增世界,以负熵形式存在,从无序到有序的艰辛历练!聚焦目标,过有效率的人生。

作者 量子永纠缠

关键字:产品经理, 舒适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