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最简单的事(一):寻求反馈

如果我们20岁工作,65岁退休,仔细一想,数十年的生命居然都在工作,毫无疑问, 做好工作 是一件能提升幸福指数的事。然而做好工作并不简单,行业前景、职业发展、工种配合、人脉关系、流程规矩都会影响到工作结果。或者说,生命的质量。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我们能不能抛开这些复杂因素,只关注 事物最简单的那部分 ?直取事物本质,这样会不会对提升工作结果有更大帮助?理由有三:

  • 20%的事情对结果影响最大,这几乎是复盘时必得的结论,其余80%的事情往往只在耗费精力。
  • 简单的东西更能实操,任何人,注意是任何人,只需专注要点,也能输出接近专家级的结果。
  • 优化注意力的分配方式,简单不代表好做,我们应该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攻克最简单重要的事上。

寻求反馈

我们说一个人厉害,是因为他能把某件事做好;但我们说一个人优秀乃至卓越,是因为他能持续不断的把事情做好。而可以持续不断把事情做好的人,除了运气好,更重要是他总能判断出做什么事情 成功的概率高 ,怎么做成功的概率高,因为他持续专注在大概率事件上,最终也才能获得更多的好结果。而判断一个事情成功概率高不高,收集到正确的信息至关重要,寻求反馈就是收集正确信息几乎唯一的方法。也因此,寻求反馈是我能想到工作中最简单却最重要的事情。

遍历正反两方观点,才能更好的接近真相,这是《奇葩说》如此让人过瘾的原因,也说明了反馈如何让我们更接近真实世界。如果大家还对心理学和管理学有一些研究的话,游戏设计、刻意练习、心流模型还有员工绩效管理中都会发现反馈有着核心作用。对反馈的积极作用下个定义的话,大概是——

反馈是付出的结果,通过反馈我们可以调整行动从而实现持续成长,注意是持续成长。

道理看似很简单,但仔细想想,知和行之间隔了一个太平洋,我们似乎总在缺少反馈的情况下贸然行动,不信你看:

  • 在没有用户反馈的情况下大成本开发产品。
  • 在不了解公司经营细节时孤注一掷来炒股。
  • 在没有讨论或证据支持下贸然决策,俗称拍脑袋。
  • 在没有足够反馈下主动表白,将表白视为冲锋号而不是胜利的号角。

反馈如此重要,但我们似乎比想象中更容易忽视它,为什么?分析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一个简单乃至于“明摆着就需要这么做”的事情得不到重视,必然是有着很多难以察觉的阻碍在暗暗发挥作用,找到它们,逐一击破,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成长。

我们先构建一个简单的反馈模型,首先从一个“输入”开始,有了输入必然在什么地方会有输出,就像石头进水必有波纹,这个输出就是“反馈”,但这个反馈我们不一定能直接看到,它需要穿越一系列障碍才能被我们所发觉,穿越的就是“反馈渠道”,反馈到达输入端后,会对输入造成一定的“反作用力”,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输入”,如此反复,永无终了……。这个模型我们大概可以用这个图来表示:

用模型来解释某个概念的坏处是: 用新概念来解释旧概念可能会引起新的困惑。 但好处更明显,优秀的模型可以让我们用更系统的思维去观察一个事情,而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把概念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再把整体拆解成互相关系的几个子元素,通过逐一审视子元素,我们能发现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

好,回到我们的问题,究竟什么阻碍了我们去寻求反馈?

一个思路是 “输入”出了问题 ,比如输入太弱,直接造成了得到的反馈也太弱。有句略为鸡汤的话叫“只要你的意愿足够强烈,全宇宙都会为你让路”,如果你对寻求反馈是玩真的,你的言行你的态度都会自然而然传达出一种坚定的意愿,这种意愿会让别人更愿意帮助你,更愿意给你“反馈”,心诚则灵,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如何强化你的输入呢?在接受用户投诉时,很多企业会标榜自己重视的用户每一个意见,一有投诉24小时回应,绝不拖泥带水。作为个人来讲,很多有魅力的领导人见下属的第一面很可能就会说,“不要害怕指出我的错误,对我有什么意见直接说,我会认真倾听”,如果一个领导人确实对此说到做到,你能不心服口服吗?

导致“输入太弱”的另一种原因叫做“自以为是”,你以为你想的是对的,你以为过去的经验可以在此时套用,你以为别人的建议都是瞎扯淡。我承认,某些人确实可以更快更准确的分析问题,但这不代表别人的建议就是错的,凭经验做事是一把双刃剑,它让人自大从而忽略反馈,一种更合理的方式是,“ 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讨论,最后自己做决定 ”,虽然决定是靠自己,但分析的过程一定是先四处求证。

当输入足够强后,我们做到了优化自己的部分,但是“反馈”要传达到输入端,是需要时间的。更重要的是,传递过程会有信息损耗,这就是“反馈渠道”。好的领导人要了解公司运营状况,一定要和一线员工交流,通过中层去了解执行层的信息,就会受到中层各种私心的影响。

就像古时皇帝通过中间官员来了解赈灾执行,一定都是得到问题顺利解决百姓感恩戴德的结论,但实际上呢,百姓依然挨饿,赈灾的钱进了贪官的腰包。大家不要觉得一两个贪官好像没什么,清朝和珅贪污预计8亿两白银,超过朝廷十年收入,十个贪官就能加速朝廷衰败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有时不愿意寻求反馈还会因为 得到反馈实在是太累了 ,恋人们总想寻求另一半的回馈,越没反馈就越想得到反馈,结果最终耗尽了所有心力导致放弃对方。其实仔细一想,有付出其实必定也会有反馈,只是双方都因为缺乏经验不懂得如何表达出这种反馈,这也是不重视反馈渠道的表现。

优化“反馈渠道”,首先就是要意识到 反馈传达是需要过程且有损耗的 ,不要妄想什么都不做就能得到反馈,第二就是尽量减少反馈的环节,环节越少损耗也就越少,越接近反馈端也越能获得正确的信息,我是做产品的,一个心得便是,靠近用户才能使我安心。

当输入够强,反馈渠道也优化到位后,反馈的“反作用力”就会对“输入”产生影响了,这也是考验我们的另一个地方。因为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可以鼓励我们再次输入,但负反馈则会打击我们的信心。可惜的是,这世界很可能负反馈要多过正反馈,而且痛苦的事可能久久无法忘怀,但快乐总如白驹过隙。

根据我们前文的定义,寻求反馈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持续成长。很可惜,成长总是伴随着痛苦,寻求反馈也一定会得到伤心的负能量。这也是导致人们不愿意寻求反馈的一个原因,谁愿意自讨苦吃自寻烦恼啊?但好消息是:接纳反馈的“反作用力”后,通过正确的分析,任何人都可以“改变输入”,新输入如果比旧输入更好,这就是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样一想,似乎又能得到片刻的安宁。

总结一下,寻求反馈的阻碍因素主要是:

  • 输入太弱,导致反馈也太弱。
  • 反馈渠道阻力太大,获得反馈太难。
  • 反馈的反作用力常常是负面的,没人愿意自讨苦吃。

由此得到,为了实现持续成长,我们攻克反馈的方法是:

  • 强化输入,关于反馈我们是玩真的。比如重复强调自己对反馈的态度,行动上对任何反馈都虚心接纳立即处理,给反馈以正向的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 优化反馈渠道,比如减少反馈环节,增强反馈的操作便捷性,乃至于对反馈的人实施奖励。
  • 接纳负面反馈,成长总是伴随着痛苦,我们正是因为超越了这些负反馈从而实现了蜕变与成长。

小行动

最后是本系列文章的固定模块,每篇文章的最后都会针对本文提到的内容;提出一些我们可以立即实施的行动,这些行动通常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因为困难的事情不容易坚持,所以我叫它们“小行动”。但千万别小看了“小行动”的威力,持之以恒,滴水石穿。有句名言大家都知道,叫做“知识改变命运”,但实际上知识不会改变命运,除非它带来了行动。

以下是关于寻求反馈,我正努力坚持的“小行动”:

  • 工作中认识的新伙伴,自我介绍后,一定附上一句“有什么做得不好的,欢迎随时向我反馈哦”。
  • 对提出反馈的人说“谢谢”,即便是令人伤心的负反馈,可以的话再补上一句“欢迎再次反馈哦”。
  • 手机装个笔记软件,建一个“反馈”笔记本,收集到的反馈立刻用手机记录下来,仅仅记录下来就是很大的进步。
  • 每个月,不用太频繁,看一遍笔记本里收集的反馈。
  • 从第二次看过的反馈中,不用太多,每次就筛选出1个你觉得真的很重要的反馈,放进一个叫做“重要反馈”的笔记本中。
  • 无聊时就看看“重要反馈”的内容吧。
  • 思路受阻时,再不打扰的情况下找人聊聊,不要一个人瞎想。
  • 可以的话,尽量直接与一线人员当面交谈获取第一手信息,为了省事而直接使用的转手信息会对未来造成更大麻烦。

乌木,公众号:wumuwizard,希望做个全面又有梦想的产品人,梦想是做一款自己喜欢用户也喜欢的产品。

关键字:产品经理, 反馈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