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第一性原理思维盘点
产品经理在执行力之外,重要的是思维能力,正确的思维能力能确保做对的方向,做对的事情。所谓第一性原理,就是思维的核心逻辑,一个领域无论多大,总有一些核心原理的基石。产品的第一性原理,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本期会简单罗列一些我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的核心原理。
- 交互样式的设计优化,不会提升核心数据
产品发展到现在,已经过了当初交互优化能大幅度提升用户体验的阶段了,智能手机的普及,产品使用门槛越来越低,而业内互相借鉴,也让即使是小的APP,也可以在很小成本的情况下,做到比较好的交互。交互样式的设计优化,很容易达到瓶颈,也很难提升核心数据。如果交互修改能提升核心数据,一定是因为之前做的流程太差了。 - 用户路径越长,用户流失率越高
注册流程也好,购买流程也好,步骤越多,流程越多,用户越容易流失。这个基本是共识。
用户的需求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完全的刚需,比如铁道部的火车票,无论12306体验多差,我们都是要购票。注册它的账号,用它的验证码,从它的库里面买票。一种是非刚需,替代性特别强,使用或者不用都没有什么太大差异。越是后一种需求,用户路径的长短对流失率影响越大。 - 单一步骤取巧方法提升转化率,往往会在下个步骤流失
取巧办法提升转化率,一般会去掉一些必要步骤。比如为了促进用户点击,素材使用虚假素材,过度夸大效果,用户进入真实页面就会停止转化,或者转化后,很难留存。比如为了拉新默认生成账号,这样的用户流失也会非常快。 - 产品用户体验的核心之一:让用户知情,让用户有控制感和安全感
人是天生缺乏安全感的。用户希望的是掌控局面,而不是被动接受。比如,金融类的APP,需要让用户看到每天的收益;比如,电商下单后,需要让用户知道预计送达时间;比如,一旦产品出了用户意料之外的改动,需要第一时间通知用户;比如,绝对不能随便变更用户内容。
核心是把产品交给用户,让用户选择,让用户知情,让用户控制。就拿预计送达时间举例,用户很多时候并不在意快递慢一两天,更在意的是,不知道快递大概什么时间到。 - 产品迭代应该相信事实和逻辑,而不是相信个人判断
个人判断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产品经理必须杜绝“我觉得用户会觉得XX更好”这种表述方式的。“事实是什么,假设是什么,假设是否成立,逻辑是什么,结论是什么”,这都是基本的讨论方法,总做个人判断的人,大多数都做不成事情,毕竟天才是极少数。 - 信息量越大,模型效果越好
这个是算法策略的核心,模型能接受越多的信息量,模型的效果就会越好。注意是,信息量而不是信息。增加无效信息或者冗余信息并不能增加信息量。利用有效的算法,信息量最终一定能转化为核心指标的提升。 - 机器学习算法>规则策略算法>人工判断
人工判断,规则策略算法,机器学习算法,基本上就像是功能机,iPhone前智能机,后iPhone时代智能机的区别。各行各业,在下一个阶段会很大程度被机器学习的各种方法迭代改造。目前这个趋势已经比较明朗了。 - 个性化内容>分组内容>普适内容
比如push,消息,feed流,广告。个性化的内容一般效果会是普适内容效果的2~4倍。分组呢荣效果是普适内容的1~2倍。这个原理其实核心也很简单,引入的新的用户信息作为依据,确实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 以上基本原理都是可以违反的,只要有违反的逻辑
就像三大范式,本来是基于节省空间提出的数据库设计原理,但是目前已被业内摒弃。因为实际生产中,解决查询效率和高并发问题比节省储存空间更重要。没有什么不能违反的规则,只要真的理解了这个规则的前提,和产品面临的真实情况。
比如第一点“交互样式的设计优化,不会提升核心数据 ”,但是如果是加入了更多有创意的情感化的设计,也能提升核心数据。
比如“机器学习算法>规则策略算法>人工判断”,也取决于公司的基础数据量,数据量稀疏的情况下,规则策略算法效果可能反而比机器学习的方法更好。
产品第一性原理思维,更多是需要自己在工作实践中提升。这篇文章其实也只是个引子,没有产品实践,单靠培训和阅读无法成为产品经理,大概也是这个职业最有意思的地方之一。
作者:潘一鸣,知乎专栏:产品逻辑之美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设计, 产品思维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