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时,如何平衡用户预期付出时间和实际支付金额?
如何让用户更多地使用拼车功能?
什么样的人会当网约车司机?
同理心是天赋还是技能,有何方法提高?
一切不关注流失的“谈用户增长”都是耍流氓。
在阿里曾负责过两个产品,在半年内都有了500%以上的用户增长,其中一个是亿级的用户数。其核心很简单, 要做用户增长,便要在流失用户中找原因
流失的用户曾经爱过你(意味着他们是真的有需求,而不是被你强行创造的),但你没能满足他们
那么,我们来具体分析下滴滴拼车场景中,用户为何流失了?
从微博及本人的坑爹拼车经历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表明陈述:
- 路径规划有问题,绕了大半圈了!!
- 拼车的人太坑了,等了好久
- 价格没便宜多少啊!
细细分析下,拼车用户不满意的真的只是时间太久这一个纬度么?
貌似也不是,因为拼车用户本来就对时效要求低于快车。
我个人觉得, 影响拼车的体验是个双纬度共同决定的:
- 付出的成本:多等待了多少时间
- 获得的收益:(相较于不拼车)少付了多少钱
讨论用户场景时,我们要对产品符合预期,超出预期,不及预期的场景都有要概念。在拼车这个场景中,其具象的例子是这样的:
假设用户心中的预期(注意,是心中预期):
不拼车需要20元,花费15分钟
拼车需要15元,花费20分钟
那么符合用户预期的场景是:
多付出5分钟,少付5块钱
不及预期的场景是:
多付了10分钟,只少付了5元
超出预期的场景是:
多花1分钟,却少付5元
所以问题的解决思路很明确:
有点困了,就先说一个点:
如何通过市场机制来调配用户预期付出时间及节省的金额之间的平衡:
这机制意图解决两个问题:
1.拼车用户对及时到达候车站不积极
2.让多等候的用户少付钱
做法是:
- 对于迟到、违约的用户,收缴一定的违约金。归于违约金池
- 对于因拼友迟到而导致已在车上的用户多等候,车上用户可获得一定金额补偿
这机制里,比较复杂的地方在于,如是最后一个上车的用户迟到,那么需要赔偿3个人。
如果全部从最后一个上车的人身上罚没,那么会导致其付出过高。
因此需要设置赔付盖帽值,对于超出盖帽值的赔付,收归平台。平台资金用于用户赔付金额不足时的补足。
这只是围绕平衡用户付出成本及获得收益的想出的一个场景,围绕这点思考,还会很多可优化的地方:
比如,可以引导用户过马路(而不是让司机去绕路),告知过马路等候可以少付1元(实际原本付出的金额就多收了一块。利用用户损失规避心理)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做法,大框架上:
我觉得还可以从调度策略,定价方式上着手去思考:
调度策略举例:
假如滴滴引导用户拼车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因为供给端不足,很多用户打不到车的情况:
那么,是否告知不拼车的用户,“ 为了鼓励绿色出行,”等候的前30秒我们将优先派车给拼车用户”?
定价策略举例:
目前拼车采用一口价的方式,而不拼车采用计价方式进行。计价的预估极其保守,实际支出一般比计价预估要高30%左右。但也因为这样的保守估计,导致拼车与一口价直接差异很小。
因此我觉得在定价策略上也有很多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比如:
可否由一口价的方式,变为不拼车的7.0折?
根据比例偏见相关的研究且对于低客单价的商品,采用折扣的方式会更有效果。
我拜访过一些淘宝卖家,这样的定价调整看似简单,但有时能带来30%以上的销量提升
文/赖俊宇 阿里巴巴 资深产品经理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设计, 用户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