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移动的第二个故事:一年时间移动娱乐业务收入涨了 2.7 倍
8月22日,猎豹移动公布了其2017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总收入超过12亿人民币,营业利润则翻了2.5倍涨至9040万人民币。而在财报中猎豹将自己称作“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这也已经是这家公司连续第二次在财报中改变了这一说法。。
其实早在2017年的第一季度财报后,当时刚刚履新猎豹移动CFO的姜振宇,便将其财报的收入分类从“在线广告+互联网增值服务+网络安全及其他”,改为“工具及相关服务+内容驱动产品+手机游戏+其他”,以突出内容和游戏娱乐这两大业务方向在猎豹体系内的重要性。
而在二季度财报中,猎豹来自以Live.me 和手游为代表的移动娱乐业务收入达到3.7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0.5%,这也难怪有媒体戏称猎豹为“一家被广告业务耽误了的游戏公司”。
不过数据背后,实际上游戏只是猎豹所构建的流量生态最终的落脚点,对于猎豹而言,产品矩阵和流量生态似乎也已经更加完备,而游戏无疑则成为了流量其最终变现的主要来源,这对于期待升级和“豹变”的猎豹而言并非坏事。
在没有三级火箭的移动端,产品矩阵管用么?
曾经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出海主力的工具产品,在2017年似乎都有偃旗息鼓之势。百度国际化事业部总经理胡勇的总结或许说出了其背后的原因,“工具可以撬动流量,但工具粘性低,可替代性强,内容化和轻社交将是工具化之后的重点”。
工具是导流利器,但如果不能够高效的消化流量,工具性产品便会陷入经典的浴缸水池模型,一端是源源不断流入的新用户,一端则是不断流失的老用户。当一个地区的流量红利结束时,新用户的获客成本便会提升,流入端的量就可能会大于流出端的量,使得不断地买量成为饮鸩止渴。
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有两个,通过产品提高留存,并尽可能在用户生命周期内使其产生更高的价值,或者将用户导流到本生态内其他更容易黏住用户的产品上,但落在实际的商业中却并不容易实现。
PC时代,王小川便借三级火箭战略实现了搜狗的完美转身,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鲜有工具产品最终逆袭的故事发生。显然,在移动端,多级产品之间传递的流量损耗要远大于PC端。
毕竟即便是在PC端,70-80%的工具或安全产品市场占有率,最终也只带来了10-15%的搜索领域市场份额,而在移动端,鲜有工具产品能够从同质化中突出重围形成垄断。
因此猎豹也并没有选择单产品的三级火箭模式,而是在第一级的工具端便建立了产品矩阵,在CM等核心产品保持稳定的同时,CMLauncher 等其它工具产品则也开始崭露头角,App Annie数据显示,CM Launcher自今年 5 月初一直排在美国个性化下载榜第一名。而图片编辑软件PhotoGrid也曾位列GooglePlay美国地区的照片类应用的第一名。
对于智能手机,尤其是安卓用户而言,工具解决手机基本功能诉求的刚需,当一个产品真的能如傅盛所言做到“单点爆破”式的产品体验时,那么用户的留存自然也就会产生。而多产品的产品矩阵,则能够形成入口效应,退可形成流量广告生态,进可导流到第二级的游戏娱乐和内容产品中。
而主要互联网国家都进入流量红利结束的今天,猎豹显然也意识到了,流量在自有生态变现所能带来的价值更大,因为流量正在变得稀缺,而猎豹手上则握着这样的稀缺资源,且机会稍纵即逝。倘若再晚1年选择模式的深化和转型,这家中国出海企业的代表则很可能陷入前面所说的那种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
在傅盛看来,“工具是今天,内容是明天”。这一点也在猎豹二季度的财报中得到了体现,根据财报披露,其“工具产品及相关服务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50.6% 至 2.128 亿元”。工具是猎豹触及和获取用户最好的入口和渠道,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并且成为了支持猎豹战略升级的底气。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猎豹不再是一家人们固有印象中“工具+广告”模式的移动出海公司,而是基于工具矩阵,构建起流量生态的平台型公司。
移动游戏:猎豹的新价值点
这个平台为猎豹带来的最直接价值便是移动游戏收入的大幅增长。
在互联网女皇的报告中曾提到,中国国内目前71%的用户移动端使用时长都被BAT生态下的公司所占据,而BAT三大流量生态则恰恰代表了互联网最主流的几种变现方式——广告、电商、游戏。
相较于搜狗,在Google占主导的海外市场,以及移动端自身的特点,由工具出发到搜索引擎的三级火箭战略显然并不适合猎豹。工具-社区-电商的路线更是已经被国内众多创业公司证明了是一张永远也吃不到的大饼。
那么游戏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猎豹最核心的变现方式之一。尽管其工具流量带来的广告收入依然可观,但相比于工具产品较低的ARPU,游戏显然是一种更高效地的流量变现方式。
手机性能的提升,用户花在移动端的时间更多,种种因素都促使游戏正在成为众多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最重要的业务支柱。
在不久之前网易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中,网易70.5%的净收入来自于在线游戏;而在腾讯的2016年财报中,游戏收入占比也达到了47%。在2017年过去的前7个月中,两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也都有着远超预期的股价增幅,这与两者在游戏业务上始终保持着近50%的增速不无关系。
在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结束的大背景下,有更多流量的巨头可以为自己生态内的游戏产品给予足够的资源支持。与此同时,大公司也大大降低了某一款游戏研发成败的机会成本,而这些也都在猎豹身上逐步体现出来。
在过去的一个季度中,猎豹在全球游戏市场甚至呈现出了猎豹旗下四款手游围剿王者荣耀的局面,依托于猎豹生态,以及猎豹的游戏自研能力,游戏正在成为猎豹未来增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业务。
在数据机构NewZoo7月份的数据中,全球下载榜前5位的游戏分别是《王者荣耀》、《跳舞的线》、《钢琴块2》、《滚动的天空》、《弓箭手大作战》,除了《王者荣耀》之外,后四款游戏均出自猎豹之手。
如果说大公司可以用足够多的工作室,开发足够多的游戏以让其进入丛林法则的境地,那么猎豹则期望用更精准化的自研,做到精品战略的小步快跑。
正如傅盛所言,很多轻游戏开发者忽视了数据的重要性,而依靠工具产品和广告业务积累了足够多用户画像,则能够更精准的为用户推荐个性化游戏,并基于用户反馈数据,快速迭代。
Live.me:猎豹流量的蓄水池
数据的价值体现在对用户的理解上,而这种理解不仅仅是产品设计层面的理解,同样也包括文化的理解。当猎豹在2016年确立内容战略时,外界似乎有着无数的疑问,担心猎豹的内容战略能否实现,但以连续霸占GP美国社交畅销榜排行榜第一名一年多的直播应用live.me来看,这种担心似乎是多余的。
外界质疑猎豹的内容战略的核心原因便是,尽管Musical.ly的成功算是珠玉在前。中国公司能否真正理解所面对的海外市场当地的文化?因为内容产品会不可避免的遇到运营问题,而运营问题的背后则是文化的差异。
结果则是深耕海外多年的猎豹有着足够丰富的数据和经验,了解海外用户的文化和需求,Live.me则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模式成功的海外输出。根据外媒披露的数据,Live.me的日播出时长超过20玩消失,用户数超过2000万,此外更有8亿次打赏礼物,以及超过20万次的用户点赞。
这样的数据足以证明一个优秀的内容产品是有多么地能够黏住用户。如同电商一样,游戏是典型的流量黑洞型产品,这也就需要更多能够黏住用户,足够吸引用户注意力的产品与之协同,才能够构成一个生态,娱乐属性极浓的Live.me则是这个生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一次猎豹抓住了海外年轻人的喜好,在国内直播领域产品纷纷偃旗息鼓,热度不再的时候,反而是成功出海的Live.me北美逐渐热回了亚洲,开始渗透更多的市场。Live.me背后所带来的社交故事,以及live.me+移动游戏带来的协同作用,则也让猎豹在资本市场看来有着更多的故事。
故事则意味着希望,资本市场一向愿意为希望买单
基于这样的流量生态建设,猎豹虽然仍处于战略升级的关键阶段,但内容+游戏娱乐正在成为这个生态中的主角。猎豹似乎也变得更像中概股里的老大哥腾讯和网易,有趣的是两者成立之初最早的故事同样也是工具,网易是发轫于邮箱,QQ最早也不过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
基于工具产品,灌之以内容,甚至赋予其社交关系,最终依靠游戏实现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和路径似乎早已被证明,而猎豹则正处于在新时代复制这条成功经验的路上。
尽管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并没有给予猎豹像对腾讯和网易那样的乐观,但正如贝佐斯所言,“如果你从不想被批评,看在老天的份上,别做什么新东西”。
/俊世太保
关键字:产品经理, 猎豹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