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不是一个合格的 CEO,但柳传志错了吗?

导语: 1994年,“倪柳之争”水深火热,联想业绩举步维艰。杨元庆的崛起,使柳传志赢得了联想的未来。他后来经常说“感谢元庆”。他是发自内心的。

当一个人的能力无法匹配其野心,或者说他拼了命、竭尽所能也无法再靠近其野心一步时,他一定会感到深深的沮丧,乃至绝望。

因此我相信,在这个夏末,甚至在多年前的那些夏末,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先生,一定会被这种沮丧和绝望困扰。

他已经竭尽所能了,但联想集团依旧摇摇欲坠,距离其曾经抵达的高度愈来愈远。旧时联想集团的影子,那个最有希望成为丰碑的意象,日渐模糊起来。

都是月亮惹的祸?

最新一季的财报,联想集团(00992.HK)净亏损7200万美元,7个季度后再次亏蚀,与各大行分析师的预先估计净利均值差距超过了1亿美元。

受亏损影响,联想集团股价连跌三日,幸得今日香港受台风影响休市,否则联想集团又会迎来心电图般的一天。

互联网上的批评、分析师的看空,已经铺天盖地而来。联想的一家第三方服务商发布了一份挣扎看多的文章,早已被湮没在了各种批评里。《国际金融报》喊出了“联想业绩分分钟打脸,杨元庆是不是离辞职不远了?”。

此时此刻,谈论“杨元庆是联想集团合格的CEO吗?”已毫无意义。如杨先生一般,长期盘踞高位,带领联想集团从巅峰滑入深渊,屡屡错失良机,迄今依旧泥足深陷,如果这样的CEO都是合格的,如果这样的CEO都配得上1924.50万美元的年薪,那么联想集团的投资者,活该你们从它身上赚不到钱。

杨元庆照例找了很多藉口,进行了诸般解释,就跟他此前每逢亏损时做的那样。每次的理由都大同小异,不是“受汇率影响”,就是受成本影响,总之就是没他什么问题,都是月亮惹的祸而已。

凭心而论,也很难说全是杨元庆的错。山崩地裂,泥沙俱下,大大小小的错,总有几个不应该由杨元庆先生负责。就如同联想集团在33年的历史当中,抓住了一些机会,也错失了大把大把的机遇。整体来说,错过的远超过其所得,至少结果如此。

有人认为这是柳传志的错,而非杨元庆的,或者至少应该各打五十大板。他们认为,那位七十多岁的老者应当为联想集团这个烂摊子负起责任来。

著名的IT评论家方兴东先生是此观点的主要代表。也有一些人,在杨元庆位置最岌岌可危的时候,突然对柳传志进行了定性,认为柳传志是联想集团深陷泥淖的“罪魁祸首”,杨元庆先生不过是追随者,应当“胁从不论”。

柳传志错了吗?

我想起一个关于柳传志的故事。很多年前,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还在长江商学院教书的时候,他问过柳传志:“未来联想想做大还是想做强?”柳犹豫了半晌,说:“那还是做大吧。”

十几年前,我在《联想局》的“绪论”里是这么写的:

他们(注:柳传志一代企业家)中的大部分,都有一个500强之梦。他们并非空想,而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有一次一个人问柳传志:未来联想是想做强还是想做大?柳传志犹豫了半天说:“那还是做大吧。”他也知道,很多企业因为掌握了一两项核心技术,在某个人们容易忽略的领域内几近垄断,它们不追求上市及扩张,而追求直接的利润。他们同样是杰出的企业,人们称之为“隐形冠军”。柳传志希望联想至少不仅仅是“隐形冠军”,他希望联想成为作为经济体的中国里值得尊敬的一个数字,希望作为经济体本身联想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数字。所以,联想的战略取向便是做大,其布局本身便体现了做大的欲求。以此判断,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柳传志希望联想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快速前进,为什么他脑海中是一幅“联想海图”?

杨元庆秉承了柳的意旨,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将联想集团的PC业务一度做成了全球第一,并且依靠成本优势,获取了来之不易的利润。 那段时间,作为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干得算不上坏,只是与其薪酬比起来,给人“性价比”太差的印象,就像是NBA里的洛尔·邓、莱恩·安德森,高薪低能的烂合同。

可是今天的联想集团呢?

时至今日,即使对联想集团未来始终充满信心的那些迷妹迷弟,也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 联想集团已经岌岌可危了 。联想某位高管私下对我说,联想的移动业务已经完了,PC业务最多也只能维持现状。刘军回归联想,已经无法使人对联想产生想象——这不是一个乔布斯式的故事,而是一个子路式的故事,引人唏嘘感慨。

刘在今年4月19日晚间与柳一起过了个生日,后者生日是4月20日,两个凑到了一块儿。刘军那时候正在考虑杨元庆的邀约,柳的态度对他的决定影响很大。 然后,刘军回来了,那个被杨元庆称为“拿榔头敲都敲不醒”的团队领导者,又回到联想集团的锅里,跟杨元庆抡起了同一个马勺。

我们无从判断,柳是否对刘许下过诺言,依照柳对他的信任与宠溺,即或没有任何承诺,只要柳开了口,刘军也会毫不犹豫地回到联想。

刘军不是没犹豫过。去年年底,杨元庆与刘军同游西藏,一起拜见了班禅。那时候他便邀请刘军回联想,时势变易,刘军选择了不动。半年后,风还是没起,只是跟柳传志吃了个饭,刘军便动了。

刘军回归联想,就联想目前局势来说,已经无力改变什么,更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扭转乾坤。联想集团新一季的财报已经用亏损告诉人们,什么叫大势已去;同样道理,阿里巴巴与腾讯则用出色的财报告诉人们,什么叫大势所趋。

那个“那还是做大吧”的联想集团,已经成了羸弱的巨人,摇摇欲坠,令人感到弹指可倒。

那个说出“还是做大吧”的柳传志错了吗?

柳传志已经谢幕了

中国老一代企业家,鲜有全身而退者,更鲜有功成身退者。像柳传志这种,功成而弗居的,寥若晨星。他们这代人中的佼佼者,因偶然而创业,一俟小成,家国情怀就会蹦出来,喊出以产业报国为己任的口号。对他们来说,这是真实的情感。

中关村最早的创业者,如今还在持续行动的,也就柳传志与康得新董事长钟玉了。他们与远在深圳的任正非是一代人,都有过从军的经历(柳就读过军校),是典型的“温和鹰派”,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企业做好,帮助国家富强起来,赢得来自全球的尊重。

华为和康得新都干得不错,联想集团曾经也有机会,但它掉队了,如今再喊这样的口号,只能徒惹嗤笑耳。

柳传志错了吗?

当老兵退隐、解甲归田之后,任何将后任将领的溃败归咎其身的,不是构陷,就是耍流氓。同样道理,柳传志早已从联想集团谢幕,中间帮杨元庆救过一次场,底盘企稳后干干净净地退了,连个董事的身份也不要。

他们硬是给他一个“名誉主席”的位子,这他推不了。他是联想集团的缔造者,就算这个身份是耻辱,他也得背到老、背到死、背到人们有一天把他给忘了。

他年纪也大了,七十好几,创业三十多年,身体早已被掏空,联想控股的事还勉为其难地操操心,联想集团的事是管不动也不想管了。他跟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说过,联想集团的事,控股全力支持就行了,不干预具体的决策与执行。

这样的柳传志,竟然还是变成了联想集团的背锅匠,杨元庆不感到羞愧吗?当我们写出《真相:杨元庆是合格的联想集团CEO吗?》时,竟然认为那是“老柳授意”。这样的猜测、打听,内心到底该有多肮脏啊?更有那些标啊途啊石啊弄出一些山寨《顺天时报》一样的文字来,不觉得难堪吗?

一位已经谢幕的老人,他错了吗?

杨元庆有使命吗?

中国的电子制造业,数十年来的路径都是“模仿—替代—超越”,电视机最初模仿的是日本企业,电冰箱模仿的是德国企业,电脑模仿的是美国企业。

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中国公司开始通过成本优势大打价格战,几乎同时在1994年至1996年间,扭转乾坤,形成了对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优势,然后步步为营,基本上完成了替代。

然而大部分公司直到今天依旧只走到了“替代”这一步,而没有完成“超越”。我们所知的,无非是华为在电信设备和智能手机上正在进行超越,海信在电视机等领域在进行超越,康得新在预涂膜、光学膜、裸眼3D领域形成了绝对优势,在碳纤维领域也与最顶级公司旗鼓相当。这些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技术研发和储备,厚积薄发,终于走到了潮流的前面。

这么多年,我们没有听说联想集团除了PC出货量之外,还在哪个领域对惠普、IBM、戴尔形成了超越。

我们听到的都是杨元庆主导的买卖,从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开始,一路买买买。大买卖是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业务、IBM X86服务器业务,最新的消息是有意并购日本富士通的手机业务。中间也有卖掉的,譬如早前把移动业务一个亿卖了,过了一年多花两个亿买回来;譬如去年卖掉了几栋大楼,一下子就扭亏为盈了,财报好看了不少。

柳传志爱说两句话。一句是“我是做小买卖起家的”——他在创业之初,受过骗,卖过电子表、倒腾过电视机。另一句话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杨元庆跟柳传志不同,他从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开始,干得就是大买卖。至于卖掉大楼,是否心疼就不得而知了。

曾经有人对比联想与华为,杨元庆回应说,拿联想跟华为比是不公平的。我们认同杨元庆的看法。

如果说华为的主营业务在智能手机领域与联想曾经形成了直接竞争,如果只拿这块业务进行对比,联想集团可谓自取其辱,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如同大象,而联想集团的移动业务,如今就如侏儒一般。

即使与惠普、IBM、戴尔相比,联想集团也是毫无颜面的。仅从市值上来看,惠普300多亿美金,IBM超过1300亿美金,戴尔收购了EMC后,估值也在800—1000亿美金区间。联想集团呢?截止2017年8月22日,联想集团市值484.3亿港元,以当日汇率计算,不到61.9亿美金,在全球IT企业中,只是一个小不点儿。至于跟腾讯、阿里这样的公司比,只是AT市值零头后的零头。

联想集团近期走势图

联想集团赖以自矜的PC业务,已经被惠普超越,“全球第一”没了,以后只能炫耀“全球第二”了,甚至可以喊喊“永远争第一”的口号;曾经野心勃勃的移动业务,曾经要挑战苹果、三星的移动业务,如今可谓是一个笑柄。

也许有人会说,联想集团在香港上市,价值被低估了。然而同样在香港上市的,还有腾讯,它的价值为什么没有被低估,反而一路奔向4000亿美金市值,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

公司跟人一样,越强大的公司定力就越好。它们不需要追逐热点,因为它们自身就是热点。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大数据和智慧物流方面,是全球领先的,它不需要去蹭这些热点;腾讯在社交、游戏方面,同样是全球领先的,同样不需要蹭这些热点。因为有消费和社交的场景,它们在AI方面的任何进步,都会演变为巨大的生产力。它们不需要高声说,我们将致力于AI业务。喊这些话的是百度的李彦宏和联想的杨元庆。

如果说柳传志错了

联想缺乏互联网基因,在2002年,柳传志曾经说过,不能只依靠信息高速路,汽车是需要在物理高速路上跑的。他说的没错,因此联想错失了对百度的投资,从此萧郎是路人。

然而联想和百度之间,除了同处中关村、如今在上地做了邻居外,它们还共享蓝色光标的服务。这么多年来,蓝色光标伺候得它们熨熨帖帖。腾讯科技曾在一篇关于联想集团和杨元庆的报道中用了假《顺天时报》之于袁世凯的隐喻。一个巨大的反讽。

腾讯科技今年3月的报道中,透露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杨元庆自2004年主导并购IBM的PC业务以来,就成为了联想集团的“一把手”,在造成巨额亏损之后,柳传志重新出山为其收拾残局,然后将董事局主席位置又交还给了他,从此他便成为联想集团不可撼动的领导者,身兼王石所谓的“一把手鸟”和“二把手鸟”。

尽管柳传志就像是“太上皇”一样影响着他,却不能构成他带领联想集团江河日下的藉口。一个无法摆脱“太上皇”影响的皇帝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好皇帝,一个将自己的昏聩无能推卸到“太上皇”身上的皇帝更不可能成为圣主。

每个时代的企业家都有其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柳传志的时代,其使命就是将公司做大,完成对跨国公司的替代。无论他做得如何,是否错失了其他机会,他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选择“贸工技”、选择“做大”,是没错的。只有个头儿大起来,才能完成替代,也才可能在未来完成超越。这是“用空间换时间”的游戏。

可是杨元庆承担着与柳传志不同的使命。他的使命是超越。他没有进行超越,反而在替代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恨不得将联想的PC业务做成全球独一无二。一个不承担自己使命的企业家、一个背负着上一代使命的企业家,不是企业家,而是木偶;不是坚韧,而是昏聩。

杨元庆在联想集团最如日中天的2004年开始执掌联想集团的最高权柄,在这13年里,联想集团可谓江河日下,错失了PC互联网、智能手机、云计算多个机会。每次有热点的时候,杨元庆都会紧紧跟进,然而却始终没有坚持下去。作为董事局主席,他并不缺乏战略。他缺乏的是任正非所谓的“战略定力”。

十几年过去了,柳传志老了,杨元庆也正在奔向暮年。五十而知天命,了解自己的历史使命。杨元庆都五十好几了,他了解了吗?

今天我们回头看联想集团的往事,我们无法说柳传志错了。他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将联想集团塑造成了丰碑、标杆和象征,在其如日中天时交给了杨元庆。如果说他有什么错话,那只能说他选错了人——

可是,1994年之后的联想,除了杨元庆,他还能选择谁呢?

1994年,杨元庆自联想微机事业部崛起,终至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CEO的位置,同时兼任了好几个委员会的负责人。他是联想集团的一把手鸟与二把手鸟的合体。

1994年,“倪柳之争”水深火热,联想业绩举步维艰。杨元庆的崛起,使柳传志赢得了联想的未来。他后来经常说“感谢元庆”。他是发自内心的。

二十多年后,当他再想起往事,以及“感谢元庆”四个字,他该是如何的悲欣交集呢?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来源:商业人物 作者:迟宇宙

关键字:产品经理, 联想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