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高效公式:思维模型+方法论+刻意练习

所谓学习,应该是在学之后有所得。然而,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是处在“学”的阶段,真正有所得的却很少很少……

曾几何时,我们发现“听了这么多道理,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句经典台词,是多么扎心刺耳!可是我们又是否想过为什么看了这么多课程,读了这么多的文章,订阅了【得到】这么多专栏,或者是加入了XX培训班,我们真的学到了么?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学习之后,似乎感觉脑袋装满了,但又死活用不上力。

重新定义“学习”二字


那是因为这些道理都是被人悟出来的,你未被消化,没有应用实践的人永远不可能有体会,不光这一生过不好,下一辈子也过不好!

所以我们需要取进行刻意练习,将知识“种”在脑子里面,而不是简单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每次学习之后,监督自己是否将知识再次加工,转化成自己的,同时应用到现实中,每一周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和总结,不光要演说和写作,还要真实应用,说出来是对知识的转化,而做出来是对自己吸收效果的验证。
我的学习方式可能比较激进,我并不是为了去做学问而学习,而是为了去切实的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解决问题一定是有个流程和套路的,而它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而什么东西可以帮助我们每个人生成能效最高的工具呢,这就是底层锻造工具的铁锤–“思维模型”,将学习拆解成2个动作–“学”和“习”,学高手的思维模型,练习自己的方法论。

“思维模型”有深浅之别,它是生成解决问题方法论的超级工具

93岁的智慧老人查理·芒格提倡要学习所有学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普世智慧”,用它去研究商业社会和投资领域的各种问题。
这个“普世智慧”就是他多次提出的多元“思维模型”,下面我们看一下查理·芒格对多元思维模型的解释: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往往却并不可行,你必须在头脑中拥有一些思维模型,必须依靠这些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
你也许已经注意到,有些学生试图死记硬背,以此来应付考试。他们在学校中是失败者,在生活中也是失败者。

你必须把经验悬挂在头脑中的一个由许多思维模型组成的框架上。

芒格的所有工具是指将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思想结合起来。据称,只要正确的收集和组织,他的多元思维模型(据他估计,大概有100种)便能提供一个背景或者框架,使他具有看清生活本质的非凡洞察力。


给大家做个推荐,《穷查理宝典》中极为推崇的几个高复用的思维模型:

  • 复利原理
  • 排列组合原理
  • 费马帕斯卡系统
  • 决策树理论
  • 会计学
  • 复式簿记
  • 质量控制理论
  • 后备系统
  • 断裂点理论
  • 理解质量概念
  • 误判心理学
  • 微观经济学
  • 规模优势理论

学习方法的奥秘全藏在教科书里!


教科书式的教育可以把一个很笨的孩子通过刻意练习变成高手,里面不仅包含了定义和概念,同时还为你你总结出来了公式,什么时候可以去套用他,之后老师弄了一堆案例,把解题思路告诉你,最后还弄了一堆各种坑的习题让你去练习,锻炼你的辨识、分析、公式的应用能力,试问被这样一套训练方式做下来,中国小孩能不厉害么?

所以我们成年之后的自由开放式的学习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首先定义清楚问题的范围,然后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底层思维模型(也就是教科书上的公式),对标优秀的案例,跟最好的人进行学习,提炼他的方法论,大部分的伟大一开始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模仿而来的,最后自己去做刻意练习(同时反馈迭代),这样才能将人家的知识进行内化。
大家看看是不是很像教科书般的学习方式!底层的思维是一样的,所以说中国的教育底蕴还是很深的!

学习的效果不在于你输入了多少,而在于你输出了多少!



建立自己身边的学习型分享小组,可以是线上的,但是最好的是线下的。大家带着自己每周学习总结好的思维模型和方法论,来到这里和别人交流-碰撞思维,付出一个模型,收获了另外N个模型,这就是分享小组想达到的目的,运气好的话你可能收获N²个模型。形式如下:

  • 自己回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方法论,然后到练习小组来进行总结汇报,等待别人拍砖。
  • 发现有实际案例可以总结分析,将背后的思维模型提炼出来,让大家帮忙一起碰撞和敲打。

始终保持在“学习区”内是最好的学习状态


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

  • 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 ;

  • 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

  • 中间一层是”学习区”,是我们已经掌握要领,但未得心应手的技能。

    一个人想要进步,必须进行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 这样才能通过刻意练习去突破恐慌区,当你在某一项技能上通过刻意练习达到专家级水平,从心理上而言,你的自信会大大的增强,同时你会觉得自己对事情的掌控性更强,所以恐慌区对你而言也就不攻自破。

    学习的价值观

    我们都需要坚信凡事背后必有道理,人的一生中如果将十种思维模型玩得炉火纯青就已经是大师级别了,优秀如“芒格”“乔布斯”“巴菲特”,而在现实生活中你能把一种思维模型玩的得心应手,获得自己诸多的方法论并进行大量的关键应用,你就已经能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了。

    学习的高效公式:思维模型+方法论+刻意练习

    愿所有伙伴,都能掌握自己的学习要领,至此在这里分享我的首篇学习心得给大家,2018新年快乐!
     
    作者:囧囧有神,某上市公司产品经理,Team Leader,7年互联网经验。

关键字:产品经理, 学习心得, 模型, 思维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