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的大野心:做这个时代无可替代的产品
很多人都说微信这是要开启一个新时代了,大家抓进去学html5、CSS3。
今天的朋友圈和公众号都被微信的“小程序”刷屏了,很多人都说微信这是要开启一个新时代了,大家抓进去学html5、CSS3和JavaScript啊,说的我也很是心动,恨不得马上去找教程撸。但仔细想想觉得微信做的事情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的样子。于是好好整理了一下思路,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微信想要做的究竟是什么?(没错我放弃学习教程了,认真搞技术还是不适合我)
“小程序”是什么?
首先小程序是什么?简单一点说,微信“小程序”就是提供一个应用开发和用户操作的平台;它可以为开发者提供基于微信的表单、导航、地图、媒体和位置等各种便捷的开发组件,让他们可以依托于微信平台构建一个 HTML 5 应用。同时微信还开放了登录和微信支付等接口,让这个“小程序”可以和用户的微信账号打通。
哇真的是功能很齐全、流量成本低,看起来十分厉害的样子,所以很多看到文章里都说“别开发什么APP了,去做h5吧”。确实,这样的条件对于很多新产品来说无疑是一个降低开发成本、试错成本的好事啊,而且绑在微信这条几亿用户的大船上,可以想见上线之后流量的获取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但是讨论来讨论去,我们似乎都忽视了一点,产品开发出来是给用户使用,微信出个“小程序”嗨的都是程序猿还有创业者们啊,为什么没有人讨论一下在微信上开发出来的产品和一个原生APP用户更愿意用哪个咧,最重要的用户在这次高潮中居然被忽视了。不过也没事,在这一轮高潮的前期他们确实没有那么重要。
“小程序”为谁做?
初步来说,微信的“小程序”是为程序猿和创业者做的,而不是为了用户。
可以说程序猿和创业者才是“小程序”的现阶段用户。如果把“小程序”看成一个内容平台产品,那么开发者们是PGC用户(内容生产者),用户们既是内容生产者的用户,也是平台的用户,平台上内容的多少和好坏决定了用户们的去留,而用户们的去留又决定了生产者们的去留,这是一个正向反馈的过程。而在这个内容平台的前期,吸引内容生产者完成内容的积累才是关键,更何况这个平台的围观用户已经在等着了。
如此看来,微信是想做一个为开发者提供便利的产品,以此积累优质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并且继续沉淀用户的关系和资料在自己身上。
“小程序”的大野心
但是微信的野心就止于此了吗?并不,细细思考,当上面的那个正向反馈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就会有很可怕的事情出现。在讨论这个事情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史。
互联网的产业链
在PC时代,也就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前,但是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那个时代,这个行业的产业链主要是这样的:底层硬件制造商——普通硬件制造/加工/组装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底层硬件制造商制造基础的硬件,例如芯片等,代表公司是英特尔;再由硬件制造/组装/加工商提供其他适配硬件并组装成能用并且好看的硬件产品,比如戴尔、联想这样的企业;再然后就是安装上操作系统,代表企业是微软;最后就是在操作系统上搭载软件,代表企业有甲骨文、网景、包括腾讯。
那么这样的产业链是怎么运作的呢?除了上面提到的各项环节,其实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用人话说就是同性能情况下的硬件会越来越便宜,而且这个速度还很快,那会有什么影响呢?影响就是如果用户没有购买更好性能的机器话,硬件提供商就会很快倒闭,因为硬件研发的投入往往巨大且是长期的。很多人觉得这不是问题啊,用户怎么会不买性能更好的硬件呢?可是如果你的电脑用起来无比顺溜的话你会买新电脑吗,根本没有那么大的需求啊。于是这里我们就要揭露一个巨大的阴谋了,电脑乃至手机为什么会越用越卡?明明从4核都到32核了为什么用起来没感觉更快呢?因为软件商们在不停地更新他们的软件啊,产品经理发现机子性能好了可以搭载更多内容之后就想往里加功能,程序猿写代码也因为性能好而越来越随意和挥霍,导致软件运行需要的内存越来越大。所以问题就是这样,软件不断更新和迭代,消耗的运行资源越来越大,硬件就越来越卡,用户就不得不去购买硬件商们刚好研究出来的更高配的硬件,这样本来可以是耐用品的电脑就变成了消耗品,要一年两年一换。历史上也出现过因为微软的Windows3(也可能不是这版,记不清了)发布推迟导致PC硬件销量大幅下滑的事情。
垄断者们
弄清楚产业链的运行之后我们再来看(我承认刚刚有点偏题了),在这四个环节中,有两个环节是很特殊的——底层硬件提供商和操作系统——他们是垄断的。英特尔可以说是为所有的PC提供了硬件,而微软也占据了将近95%的操作系统份额(苹果是奇葩暂时不讨论),不论是腾讯、甲骨文还是戴尔、联想这样的公司都是可以替代的,但新的企业还是得用英特尔的芯片,微软的操作系统。那会不会有新的芯片公司和操作系统呢?也会有,但是操作系统和芯片本身是有一个自带属性的——就是用户会在它们身上沉淀资源和投入,软件的代码是要和操作系统匹配的,其他硬件的端口也是要和芯片匹配的,新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就意味着全新的开发投入,并且最大的问题是,新公司的市场里是没有终端用户的,这就注定了新公司的消亡。说到底,垄断靠的是用户和用户资源的沉淀,一个能沉淀用户的产品天生具有排他性,对于操作系统型产品而言,上游的内容提供得越多越好,下游的用户也就越多,下游的用户越多,上有的内容提供就越集中在这个产品上,一个正向循环就形成了。
微信的大野心
在PC时代,微软和英特尔就扮演者垄断者的角色,他们为上下游所有的企业和用户提供服务,并且不断地沉淀用户们的资源和投入,让用户们越来越难以离开。这样的垄断能为企业带来巨大好处,除了让公司无可替代,企业还能利用垄断对上下游造成巨大影响,比如依靠操作系统绑定office,微软打败了莲花,绑定IE则打败了网景。
在前移动互联网时代,谷歌安卓和ARM接替了微软和ARM成为了垄断者(有人觉得是高通,但私以为ARM更底层覆盖更全面),当然安卓因其开放性又有些不同,它的所有者谷歌难以利用它获得什么利益。
而在云时代,当软件可以存在于云端而不在移动端,也就意味着如果有一个平台能搭载这些云端应用,那它就是下一个操作系统,而现有的安卓微软只要能搭载这个平台就可以了,而到了那时,安卓和微软也就是可以随意更换的环节了。操作系统面临着又一次的升级,而微信的“小程序”,就想做云时代的操作系统,成为一个无可替代的产品。
这并非是十分夸大的说法,因为微信的“小程序”几年之前也有公司在做了,并且和微信有着相同的社交基因,那就是Facebook。Facebook目前的平台上搭载着几百万个大大小小的在线应用,可以说是这个新时代的开拓者了。
有野心,但能实现吗?
那么微信真的能成功吗?这个笔者真不敢确定,只能说很难很难。云的概念早在移动时代到来之前就提出来了,在PC时代已经有了云的概念,当时就有人预测浏览器在云时代会是一个操作系统,因为大部分的云端软件都在网页上,而网页要通过浏览器访问和抓取,所以浏览器就成了唯一入口。可是现在想来浏览器本身不具有沉淀用户的属性,因为网页并不需要适配浏览器,即内容生产者不需要根据浏览器做出代价很大的调整,也就很难形成马太效应。而事实证明到了今时今日,我们依旧习惯在PC上办公,而不是云端。可是如果仅仅是因为浏览器本身没有沉淀,而在线软件的思路是正确的话,现在的情况应该是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浏览器进行云办公,但事实情况也并非如此。所以在线办公真的是对的思路吗?
来看看当年云技术的问题,一是网络速度不高,数据传输缓慢,用户体验不好;二就是诸如安全性等其他技术因素的限制;三就是PC上的软件已经能满足办公需求了,并且繁杂的本地软件也不会让电脑变卡影响使用。
而在如今的移动时代,云技术的前两个限制可以说是没有了,微信通过提供平台和底层框架也具有了沉淀属性而不只是“浏览器”,但是第三点则变成了,在装机软件能够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用户为什么要通过打开微信之后再打开另一个软件进行使用,以及第四点有一些复杂的软件是否能搭载到微信平台上去。
首先讨论一下复杂软件搭载微信平台的可能性,这个目前看起来有一定实现难度,但是对大部分轻量型产品而言这不是问题,也就是说微信“小程序”初期可能大部分都是很轻的产品。
其次是用户为什么要多用一步去使用软件呢?笔者想了想有两个解决办法——
一是绑架用户,微信平台通过吸引新的产品来平台,这些产品在平台之外用户根本体验不到,不得不来这个平台使用,这就是微软时代正向反馈的关键逻辑了——产品只在微软有,其他操作平台里你玩不到;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的小产品可能在微信火起来之后就又自己跑出去开发APP了,毕竟等到把用户真正绑进来可能要很久,而且受制于人总不好受,说不定哪天微信想做个同类型产品直接把你的从平台上下了呢。
二是把微信本身变成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统,这个说起来有些异想天开,大概意思就是打开手机之后就是微信的主页,彻底代替安卓这个操作系统。
当然可能也有其他的原因会让用户不嫌这一步麻烦,比如就笔者来说喜欢桌面只有一页,多的应用会全部放到文件夹里,让我放到微信里也是可以接受的。
总结一下
最后总结一下——微信的想法是,利用底层技术支持和庞大的流量资源吸引新兴的产品进入平台。越多的新产品选择了微信作为平台,用户也就越倾向在微信里使用应用,并不断地加深用户在微信的沉淀和积累,用户脱离平台的难度也就越大;同时开发者自主开发app的就越来越少,转而都来微信开发产品。再保不齐有些开启新一轮风口或者下一个时代的产品诞生于此,微信也可以作为底层支持很好地进入新的时代。对用户来说,如果说搭载的应用足够使用,甚至今后用户一个手机可以只有一个app就是微信,那微信就真正成为一个操作系统一个平台了。而我相信这也是微信正在尝试的事情,成为一个垄断的无可被替代的产品。而不论成功与否,这件事都是好事,起码给做产品的人省了很多力气,有时候让用户多走一步也是可以的嘛。
最后的最后,关于前两天说的微信会被什么产品颠覆的问题,我的个人看法是,微信是不会被一个同类型产品乃至任何一个APP颠覆的。但不是说微信万岁,在产品周期中一个产品早晚是完蛋的,至于微信被颠覆的可能在哪里,我的想法是——当人们不再用手机的时候或者不再用使用图形交互界面软件的时候,微信就一定会被颠覆。就像文中提到的垄断,都是仅仅针对时代而言的,所有的垄断都只能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当新的浪潮到来,一切又会重新洗牌。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你就看不见微软的身影了。
以上仅是个人粗浅观点,欢迎指教和探讨
联系方式:shnysdny(微信)
本文由 @lykos 原创发布
关键字:产品设计, 产品经理,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