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一下,未来AI手机会是啥样?

一、手机厂商纷纷选择“AI战略”

最近,OPPO和魅族纷纷宣布,发力AI手机,魅族更是宣称要“All in AI”,All in是德州扑克的一个术语,表示全押上,不给自己留后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这已经不记得是我见到过的第多少次有公司要All in某个赛道或者某个方向了,当然,此前的经验,一般口头上说All in的结果都不咋好,不知道有没有例外,至少我记忆中是没有的,希望这次有好运。

我之前也玩过德州扑克,一般是筹码不够或者超级超级坚定自己的牌很好,才会选择All in,赢了当老板,输了睡地板。

除了公开出来表态的,其他家手机厂商或多或少也在布局AI,前不久也有新闻报道苹果想在手机上实现本地化的AI计算,为啥在这个时间点上各家会有这样的举动?

我的理解是传统手机的故事没得讲了,资本是嗅觉最灵敏的,哪里有机会往哪里钻。现在的资本市场,你不提AI两个字,都不好意思见人。

沿用手机厂商的说法,2023年是AI元年,那么2024年是AI手机元年。

那么,在这个时间点上OPPO、魅族还有其他手机厂商会有共识,而不是2023年,或者2025年,这是为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一方面2023年AI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以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文生文、文生图甚至前几天发布的文生视频模型的表现,更加让各大厂商坚定了AI技术的确是能提供生产力的,而且就在未来几年将得到很大的发展和应用,再不上车就晚了。

另一方面,我们所知道的这几家公司都是体量比较大的企业,一般大企业制定战略需要时间去准备,包括决策者想清楚以及团队形成共识,而对于AI的投入不是几百万、几千万的投入,肯定需要是十亿、百亿甚至更多的投入,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决策,虽然看起来挺简单的,“All in AI”,实际上在人、钱、物各方面的准备,内外部各种阻力的疏通,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选择这个方向的背后一定是大量的思考及沟通,最后拍板下来,对外公布。

所以我们至少可以赞赏中国手机厂商的勇气,虽然未必最后能AI成啥样。

二、手机发展历程

回到主题,作为一个产品人,我忍不住会去想,到底AI手机长啥样,跟现在的手机有哪些方面有差别,真的会有颠覆式的创新吗?

我来YY一下。

我首先会思考手机这个产品的价值,手机其实以前更通用的叫法是“移动电话”,我列了一个表格归纳手机的演进历史:

YY一下,未来AI手机会是啥样?

总结手机过去的发展历史会发现,手机的价值在于:

  1. 提升人和人,人和网络的连接效率。
  2. 个体解决问题的工具(保存资料、获取信息、学习技能)。

之前有个说法是手机现在越来越像是人的一个器官,通过这个器官连接其他同类,感知世界,也扩展自己作为个体的能力。

我是挺认同这个总结的,现在大家中午在食堂吃饭,看看有多少人是一边玩手机一边吃饭,坐地铁、走路、睡觉…如果一个人不是在看手机,就是准备看手机。

三、未来AI手机畅想

沿着这个思路,那么AI手机应该要提供什么样的能力?

第一,从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演化

这个是个大趋势,字节系的产品都是沿着这个大逻辑在做的,不论是抖音、今日头条还是淘宝的推荐电商,都是这个逻辑,AI只会使这个趋势更加明显。

AI手机相比于现在的手机,一定要更加懂你,我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定闹钟都是要自己手动去定,或者通过Siri这种语音助手去给它下指令,遇到特别的节假日比如春节假期,为了享受假期睡懒觉还得自己去把闹钟关闭,未来的AI手机应该是要自己识别出来主人今天休假了,闹钟咱就不响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很细分的Case,其他的场景类似,手机应该像一个贴身的智能助理一样,帮助我们提高生活体验,而不是添乱。

不负责任地再YY一下,当你在看某个视频节目的时候,AI手机的摄像头发现你盯着某个角色的衣服看了好一会儿,可能看完视频AI手机就给你推一条相同款式衣服的链接,并问你是否需要帮你下单,如果你确认,那么手机号码、物流地址这些都帮你自动填好,等着收货就行了。。(当然,也有可能其实你是在看美女或者帅哥)

第二,个人强大的工作基站

手机的迭代演进过程,是逐步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演化的(事实上任何产品都是这样,从简单到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从电话功能为主变得越来越像计算机,之前有个巧妙的等式:

1台iPhone=电话机 电脑 游戏机 计算器 录音机 收音机 手表 遥控器 电视机 …

未来增强AI能力的属性只会在这个基础上演进更加丰富、复杂的专家级能力。

例如,现在处理图片、视频最好的还是在配置强劲的台式机上处理,因为台式机一方面可以做到配置高性能好,另外一方面空间够大,在以点击、拖拽的人机交互时代,空间大在交互效率上有优势。

未来这些事情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而且可能是通过直接给AI下指令的方式让AI帮助完成。我的判断是交互越简单的东西,可扩展的场景越多。现实世界中,只要你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你的意图,以及足够多的资源(钱、时间、其他),通过借助其他人的力量,理论上任何人类目前能做到的事情你都有可能做到。

这句话很绕,但是意思是清楚的,就是你不必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AI能力能够帮你做到专家能做到的事情,你只需要掌握跟AI的交互语言即可。

我的想象力有限,所举的例子也是沧海之一粟,不过目前来看最有可能成为AI载体的设备的确还是手机。

第三,虚拟世界的入口

前两年元宇宙非常地火,火到大家以为风口已经到来,最后潮水退去之后,我们才发现大家都在裸泳。我们不用过于乐观,也不应该过分悲观。我个人还是非常认为,世界越来越数字化、虚拟化,这是发展的趋势,不是人为可以阻挡的。

但是中间还存在极大的GAP,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虚拟世界应该和真实世界很像,否则人的感知是会有明显的差别,认为这就是假的,不是真的,体验上是不可能达到足够好的程度的。

而从“假”到“真”之间就需要非常强的计算能力。我们现实的世界,每一个物体,每一个点上面都有无数的信息,高度、温度、密度、形状、大小、味道、颜色、时间位置、空间位置、环境信息…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之所以能区分出来每一张人脸,就在于我们脸部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在物理上是不可能有两张一模一样的脸的,只要精确度足够都可以区分出来,这个道理用在虚拟世界也是一样,越是接近于真实世界、真实物体,信息量越大。

而基于强大的AI计算能力和数字化创造能力,是能够将虚拟世界做得越来越真实的。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天Sora推出之后我觉得很兴奋的原因,因为AI的计算能力和数字化创造能力已经被拔高到N个台阶了,虽然我们离完全仿真的虚拟现实世界还有很大距离,但是这个方向已经是很清晰了。

也许未来虚拟世界终极的入口不会是手机,但在更优形态的设备出现和普及之前,手机还是可以作为一个改良的解决方案,不是吗?

我会认为AI技术将在游戏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而游戏将作为虚拟世界的软件载体存在,然后是手机这样的硬件设备作为硬件载体。

以上观点为个人思考,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