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打开交互设计
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求职是一个孤独、不可预测的过程,它没有规则、没有保证、没有督导、具风险,需要高度自我规划性。
失业率的升高,让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各种事件,如果连续一段时间的求职待业状态,可能会影响到心理状况。有调查研究发现,平均在家待业一个月以上,就会开始出现气馁和抑郁,超过两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抑郁、焦虑和负面情绪。
求职者的求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线下招聘会,一种是线上的招聘网站。招聘网站离求职者距离最短。
接下来我们结合求职者心理变化阶段和用户体验五要素分析某招聘网站中职位列表的交互设计方案。
举例:
某招聘网站(以下称网站)是求职者找工作的方式之一。网站职位列表是访问数量最高的页面。
以下配图为交互场景:
图一:静态页面
图二:hover状态(标题热区外)
图三:hover状态(标题热区内)
职位JD的触发区域较为龃龉,似乎并不想让用户触发此功能。但又设计了此功能。体现了产品设计的“克制”。
网站定位是:快速、高效的直聊 精准匹配。从产品定位来看,在列表页查看JD与“精准匹配”似乎相违背,反而与传统招聘产品的模式相像,却没有直面解决该场景下的用户痛点。
用户点击岗位进入详情页才是设计者设定的操作路径与产品定位相符。这一单一的使用场景,无法适应求职者心境的变化。缺少求职者适用场景。
一、结合用户体验五要素来设计职位列表
“辛向阳教授提出:交互设计的本质是对行为的设计。”
交互设计的五要素分别是:用户、场景、目的(需求)、媒介(产品)、行为。产品交互设计就是研究“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场景下,通过什么媒介,做什么,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在招聘网站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职位列表则成了交互设计的关键。是用户行为分流的关键节点。
1. 用户
《俞军产品方法论》中说:“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用户与需求是一对多的关系。产品中最重要的就是目标用户,他们是与产品发生交互最有价值的群体。
产品和用户之间关系:
- 用户是需求的集合和载体,产品是一种解决方案;
- 用户使用产品,产品反作用于用户;
- 用户和需求是永恒的,产品是长久的;
- 好的产品可以给足用户安全感。
某招聘网站产品定位是针对某一类群用户的核心需求,提出解决方案。该产品的解决方案是连接B端和C端两端用户进行资源高效、精准对接。
2. 场景/心境
用户在求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招聘方的态度、职位的稀缺性、僵尸职位的存在,产品的易用性等等。均会影响用户使用场景/心境的变化。不同阶段的心境变化,使得用户的操作路径产生变化。
上文说到,求职是一个孤独、不可预测的过程。有调查研究发现,平均待业一个月以上,就会开始出现气馁和抑郁,超过两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抑郁、焦虑和负面情绪。
时间节点分别为:一个月内、一个月以上、两个月及两个月以上。
- 找工作一个月内:刚开始找工作,用户心境平稳。会在职位列表页精准筛选适合自己的公司职位进行投递,操作路径以产品设计路径一致,使用网站轻松愉快,给足用户安全感。
- 找工作一个月以上: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职位列表页职位很多,但一家公司多个招聘者发布多个相同的职位,除去相同职位,除去僵尸职位,每天的新公司新职位就较少,且得不到公司反馈。用户即出现气馁、抑郁心境。此时操作路径发生变化。减少精准投递,尝试模糊投递。用户安全感降低。
- 找工作2个月以上:找不到工作。沉重的生活压力,让用户出现抑郁、焦虑和负面情绪。对招聘产品会存在抱怨,弃用的想法。面对职位列表页,操作路径再次发生变化。从模糊投递转变为海投(即一键投递)。没有安全感。
3. 目的(需求)
长时间的‘已读,未回复’、‘不合适’等信息,让用户对招聘网站失去信心,失去信任。
用户行为的分流点-职位列表页,此时应该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心境给出不同的可行性方案,同时针对性给用户提供帮助,以降低用户的焦虑感,挽回用户对网站的信任,强化粘性。
上图的图一、图二的设计符合第一种场景/心境,用户心情平稳,精准投递简历,用户信任网站,信念感强。
当出现第二种情况时,图三设计将就满足场景需求。此时的用户需要的是快速投递简历,盼望增加相对匹配的职位的投递数量,来增加成功概率。定位触发JD的设计增加了触达时间,也增加了用户的焦虑感。
建议将热区放大至整条数据栏鼠标hover显示“沟通”按钮和JD缩略图即图三的效果,增加可视性,缩短触达时间、减少用户焦虑感。
第三种情况时,根据用户的匹配数据及投递结果进行即时匹配,缩短用户与职位的距离,给用户沉浸式体验,带来情感价值。
用户感知到的价值才是用户价值,它不是由产品本身决定,而是由用户的主观效用决定的。
4. 媒介(产品)
媒介指用户通过什么去实现目的。
求职者需要找工作,就会在手机上安装招聘软件或者登录招聘网站。招聘软件和招聘网站就是媒介。
5. 行为
交互设计的对象是行为,行为指的是用户如何操作最终达成目的。对于行为的设计必须符合自然预期,通过设计行为来帮助用户达成目的。
不同的使用场景存在不同的用户行为,这就是用户实现目的的行为。
总结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使用产品或系统时的心理反应和行为,主要关注设计师如何理解用户的需求、动机、情感和认知过程,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设计的感知、体验和满意度。
设计心理学的目的是使设计能够更好地反映和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心理期望,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设计心理学结合用户体验五要素,将用户与需求结合,形成能够给用户带来安全感的产品设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