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投圈:投资人如何利用播客“上杠杆”?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本篇内容以被采访嘉宾“第一人称”视角呈现。
01 播客是信息交换的抓手
2016年2月份我们启动《疯投圈》播客,到现在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当时播客在中国市场很不成熟,但我们也没什么盈利的想法,只是单纯地想把有意思的对话录下来给大家分享。
如今,播客成了我们的一块小业务,但我们并不依赖播客变现。我认为播客对于投资人而言,更高的价值是“链接”。
我们这个行业需要很多信息交换,如果我直接跑到一个公司找一个人跟人家聊业务,人家会觉得你很奇怪。但如果我们是通过一个播客交流,没有那么强的商业目的,大家心态上更放松,就会更愿意和你深度沟通。
相对来说,在播客里跟人聊天会比在短视频里跟人聊天更能让人放下戒备心。因为短视频的制作成本很高,而播客是生产成本比较低的内容形式,大家顾虑会少一些。
因此,我觉得播客是投资人进行信息交换的一个抓手、一个工具。
这几年,我们尝试了日本游学、线下课程、知识星球、分享会,本质上都是为了在不同场景里,跟大家交换信息。
日本游学是我们几年前就准备做的项目,那时候中国消费行业涌现了很多新品牌、新概念。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思路是,学习跟中国消费形态、文化背景更接近的发达市场的做法。日本就是个很好的样本市场。
于是,我们决定启动日本游学项目,带大家一起去看日本的消费产业。因为主题明确,目标清晰,我们的项目帮我们筛选了不少想要链接的人。
除了游学,我们还有线下「研习社」课程,不会像游学那么久,也是带大家在线下深度学习交流。
我们每年还会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举办线下听友聚会,大家有一个下午的时间在这里相互交流,寻找合作契机。我们算了一下,一场活动多的时候六七十个人,来的都是行业相关的朋友。
但因为时间比较短,大家互相先介绍一圈时间就已过半了,每次聚会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多朋友跟我们反馈:“没聊够,时间太短了。”
线下游学、课程、聚会,在深度关系链接上有极大的优势。但受限于物理空间,覆盖度有限,一场活动做个50-100人没有问题,人数太多将很难深度交流。我们的知识星球圈子,恰好解决了线下物理空间限制问题。
我们做社群的时间很早,那个时候知识星球还叫“小密圈”,小宇宙还没有出现,苹果播客的互动功能也没有那么完善,但我们有一些重度听友有比较强烈的互动需求,于是在知识星球里做了圈子。
在圈子里,我们会给大家展现一些不适合完全公开的信息。比如我们自己做的研究结果、一些图表,很难通过音频形式诠释,用可视化的文本呈现刚刚好。有些朋友,还可以在这里直接向我们提问。在线上社群交流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同步交流也可以异步交流,你今天发完消息,我们明天再看也没问题。
总结下来,我们的线上圈子、听友聚会、游学和线下课程,覆盖了三种不同的链接场景,它们互相取长补短。
线上没有规模限制,我们可以跟很多人进行信息交换,但我们看不到彼此的眼神,感受不到彼此的情绪,内容探讨也会因此更加理性,偏向于浅层交流。
线下聚会有半天时间面对面交流,但因为时间短暂大家没法交换更多信息,进行的是中度交流。
游学和线下课程,大家要一起待好几天,一起学习、一起吃饭,彼此暴露程度更多,所以进行的是深度交流。
以播客为前端的信息抓手,匹配后端不同交流方式,我们跟不同行业的用户实现了从浅到深地链接,不仅有投资人,也有来自消费产业的创业者,做新媒体的内容人。
即便关注播客的人变多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播客变现”依旧很难。
02 中国播客变现难,核心是效率问题没解决
中国播客变现很难,我觉得核心是因为效率问题没解决。往前追溯,我们要把播客发展背景讲清楚。
很多人拿美国播客跟中国播客对比,美国播客发展比较早,他们的广告赞助机制比较成熟。
我认为美国播客文化更发达的客观背景是,美国是四个轮子上的国家,他们通勤距离比较远,开车的时间比我们更长。在车上,收听音频基本上是刚需。以前听音乐、后来听广播,再到听播客,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美国播客文化从几十年前到现在,节目制作、选题,商业变现都是顺畅发展下来的,是收音机文化的无缝衔接。但中国不一样,中国的收音机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断带的。
除了体制性因素,还因为村村通工程,加快了电视机走进中国千家万户的步伐,加上市场化竞争导致电视机价格快速降低,很多人没来得及买收音机就直接过渡到了电视机时代,这导致一大部分80后以及更年轻的群体并没有形成太多对电台的记忆。后来播客出现,很多变现逻辑也没有延续过来。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播客的变现效率。
而且,我觉得中国播客的商业变现是自己摸爬滚打出来的,没有太多参照物。
美国有独立站这个说法,很多播客靠个人网站或者电商变现。但中国淘宝、抖音变现效率那么高,基本上不存在独立站的生存空间了。国内播客目前最主要的变现方式还是广告和内容付费。
从广告层面上看,中国的商业化广告投放,会比较重视ROI。
一个广告主投放一个广告,一定会考虑能够带来多少转化,这背后需要的深层工具能力是数据归因。但是,播客平台在数据追踪上的效率明显不如抖音、小红书、视频号。
假设我们今天在一档播客节目里让大家购买某款产品,现阶段无法做到在节目里直接跳转,只能引导用户关注某个公众号或者去电商平台上找客服,输入某个关键词获取专属优惠。这样做不仅链路很长,用户跳出率很高,数据归因也很困难。如果在抖音,大家对一款商品心动直接就在直播间下单了,ROI 很好计算。
而且,播客里六七十分钟的节目时长很常见,但节目在哪个时间点影响到哪个用户,无法进行数据探测。并非平台不给数据,而是因为很多人听播客时手机放在兜里,或者他正在开车,内容只是线性播放,没有产生交互。
内容没有产生交互行为,你的市场影响力、转化率是没有根基的。
如今的宏观大环境下,广告主投放预算都在缩减,他们一定会寻找更高效的变现渠道,更高ROI的平台。对比下来,播客的商业转化路径、数据反馈,数据归因目前确实不占优势。
再来说内容付费。中国有很多人愿意为内容付费,但最大的机制障碍是中国播客很难实现周期性付费。翻译一下,就是中国播客没法让用户“自动续费”。
假如我很喜欢你们的节目,我愿意每个月为你付10块钱,美国通过第三方支付服务,就能够完成定期自动扣费。但中国的支付平台,不管是微信还是支付宝,都不存在“自动扣费机制”。
你可能会质疑,因为腾讯视频、百度网盘、爱奇艺都能自动扣费,这是因为他们是支付平台的“亲儿子”。它们跟大平台有很深的信任关系。如果没有这层关系,根本不可能实现。
在中国,我们的手机话费、水电等基础服务都尚未实现自动扣费,播客想自动扣费将更难。
这跟国家法律有关系。在中国,但凡涉及支付相关问题,平台方都要承担很大的监管压力。大家不想承担这么多的责任和压力,所以不愿意大范围开放自动扣费接口。
如果你是一个主播,你找微信给你开个自动扣费接口,平台肯定不给你开。但在美国,只要你做的内容不违法,基本上都可以开通自动扣费。没有自动扣费机制,内容提供方会面临巨大的复购压力,变现效率自然很难提高。
还有一个我个人的小看法,我觉得播客平台和创作者之间存在一个问题:平台没有帮助创作者提高变现能力,一直在鼓励更多好内容,甚至自己做内容。创作者要自己思考怎么吃饭的问题,这也搞得有点本末倒置,拖慢了变现效率。
总结一下:中国播客变现艰难,并非是因为缺乏更好的变现思考,核心是效率问题没解决。这个压力更多在平台身上,只有解决数据问题、链路问题、复购问题,创作者能活下去,整个播客生态才会活得更加健康。
03 复杂产品、复杂服务行业,适合做播客
如果你的产品一目了然,你不适合做播客,更适合通过视频去传播。复杂的产品或者服务,更适合做播客。
比如,你做的是教育培训产品。
消费者要判断一个老师讲得好不好,至少要听他讲一两节课。特别是幼教产品,付款人是父母,产品使用人是孩子。你需要用很长时间教育用户,不仅要得到使用者的喜欢,还得获得购买者的信任,这笔买卖才能成。
如果你做的是心理健康服务产品,也很适合做播客。不仅因为心理学内容,很难通过视觉化元素展现,更因为中国心理学普及程度比较低,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你必须花很长时间铺垫和引导,才能跟大家讲清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正因为这件事需要很长时间去讲,它反而特别适合播客。因为播客是个长陪伴型媒介,人们可以长时间沉浸式倾听。如果你在抖音里讲这么长的内容,只要内容有一点不够刺激眼球,你马上就会划过去。
投资类产品就更适合播客媒介了,因为足够复杂。投资人既需要链接创业者,也需要链接资方,需要长时间对话才能获取深度信任,在短视频里基本不可能实现。
复杂产品、复杂服务通常客单价不低,用户基本上不会冲动决策,你只有投入足够多的时间进行用户教育,才能促进成单。在深度说服上,播客天然更有优势。
跟我们一样做播客的朋友,请一定客观看待播客的价值。对于做复杂产品、复杂服务的行业来说,利用播客的正确姿势是把它当成撬动信息的杠杆,利用播客去链接背后的资源。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