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看生成式AI的竞争格局?

一、什么是生成式AI?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也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它能够基于已有的数据生成新的数据实例,而不仅仅是识别或分类现有数据。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创造性地生成内容,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分析或预测。

生成式AI的工作原理:

AI系统通过文本、图像、音频或视频等大量数据进行学习,系统识别数据中的模式和结构,理解数据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基于学习到的模式,AI构建生成模型,该模型能够生成新的数据实例,利用生成模型,AI能够创造出全新的内容,例如编写新的故事、生成新的图像或音乐等。

生成式AI的关键特点:

1、能够创造全新的内容,而不是仅仅复制或重现现有数据。

2、能够生成多样化的内容,提供广泛的应用可能性。

3、能够根据输入的数据或条件调整生成的内容。

二、当前市场格局

生成式AI(AIGC)行业的竞争格局在中国呈现出多元化和层次化的特点

中国生成式AI行业可以划分为基础设施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三个层级结构。在这一领域,头部上市公司主要有百度、科大讯飞、腾讯等,而未上市的AIGC产业领先公司包括抖音集团、华为、小冰、启元世界、创新奇智、影谱科技、拓尔思、云舶科技、联汇科技、一览科技、视拓云、智源研究院、出门问问、无界AI等。

从企业成立时间来看,华为公司入场较早,于1987年之前成立;而大多数企业在2000年前后成立,例如腾讯、百度、科大讯飞等,在注册资本方面,阿里巴巴和华为的注册资本较高,超过400亿元人民币,显示出这些成立较早的互联网科技巨头在当前市场上的规模优势,并能为生成式AI业务布局提供资金支持。

在产品布局方面,主流的生成式AI产品及大模型包括百度的文心一言、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腾讯的混元大模型和盘古大模型、华为的盘古大模型等,各家头部科技企业都在研发打造自己的大模型及生成式AI产品。

深度合成服务备案排名显示,网易算法备案数量排名第一,表明在深度合成服务领域,互联网大厂以及垂直领域的领军企业和创业公司都有所涉及。此外,中国生成式AI注册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其中北京市有百川智能、出门问问、百度等代表性企业;上海市有喔哇宇宙、英矽智能、设序科技等;广东省有妙语生画、翻江倒海、若愚科技等。

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角度分析,中国生成式AI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前景广阔,企业竞争激烈。上游主要为基础设施层,技术附加值较高,市场集中度较强,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下游为应用层,消费者涉及各行各业,需求范围广,应用程度不断加深,消费者议价能力较弱;行业进入壁垒较高,现有企业对关键资源的控制程度较高,但行业增长迅速,吸引力较大,新进入者威胁较高;行业替代品威胁主要体现为行业内部产品及服务的替代和竞争,以及不同技术、新旧技术之间的更新迭代,整体来看有一定的替代品威胁;由于技术迭代快、市场需求大、细分赛道多,参与者数量较多,且互联网等头部企业掌握主要关键资源,整体来看行业现有企业竞争较为激烈。

在人工智能行业的竞争格局方面,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较多,截至2019年,中国共有797家人工智能企业,约占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14.8%,仅次于美国。竞争派系中,百度、阿里云、腾讯、华为、京东和科大讯飞为人工智能平台的代表性企业;小米、平安科技、苏宁、滴滴等企业在融合产业方面表现活跃;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等独角兽公司通过与传统行业的合作,不断深化技术应用和市场竞争力。

人工智能企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的企业数量合计占全国总数的83%,显示出行业发展的密集度。从企业布局及竞争力评价来看,百度、腾讯、阿里云、华为等头部平台企业已布局多项AI技术,而平安科技、京东、小米等融合性公司主要针对应用层进行技术布局。专利授权量方面,百度、华为、腾讯排名全国前三,显示出技术研发能力较强。

三、发展趋势

生成式AI(AIGC)正迅速成为推动创新和变革的关键技术。它通过快速发展的技术,实现了从单一模式到多模态的转变,能够处理并融合来自不同模态的信息,如文本、图像、声音等。这种多模态深度学习模型不仅能够发现不同类型模态之间的关系,还能将文本“翻译”成图像,或将图像变成视频等,为个性化内容创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而个性化内容的创造是生成式AI的另一大亮点。它利用大量数据,为用户创造高度个性化的内容,包括产品推荐、新闻文章、艺术和音乐等,与个人产生深层次的共鸣。此外,生成式AI还通过增强艺术家和创作者的创作过程来增强其能力,协助他们产生新的设计和音乐作品。

在对话式AI领域,生成式AI正朝着更逼真、更能感知情境的方向发展。随着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提升,AI将更好地理解和响应人类语言,使机器交互更加人性化。同时,生成式AI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也展现出巨大潜力,从提高医学成像的准确性到协助基因组学研究,甚至预测疾病爆发,AI正成为拯救生命和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工具。

以及娱乐产业正在经历由AI驱动的视频内容革命,AI使电影制作人能够创造完全合成的演员、场景和特效,为讲故事开辟新的可能性。产品设计领域也将受益于生成式AI,AI算法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优化产品的功能和美观性,推动更具可持续性、用户友好性和视觉吸引力的产品的诞生。

网络安全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生成式AI将在检测和减轻安全漏洞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提高数字世界的安全性。同时,AI在模拟气候场景、优化能源消耗和增强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有助于理解和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

教育领域也将从生成式AI中获益,个性化学习体验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基石,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导师和教育内容生成器,适应学生的个体需求,使教育变得更加便捷和有效。然而,随着生成式AI的普及,道德和监管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确保AI的“被遗忘权”、隐私保护和系统的可控性,将成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的重要议题。

技术路线和产品定位的演进也是生成式AI发展的关键。例如,Sora模型结合了先进的模型架构,能够生成连续的视频内容,预示着AI在视频生成领域的新突破。最终,生成式AI将在媒体、创意产业、游戏与仿真产业以及元宇宙世界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和信息交互方式,预示着一个充满创新和机遇的未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